梁月芬
摘 要:本文將針對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展開分析與研究,進而制定出小學德育生活化的具體實施方式,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人員提供參考幫助。
關鍵詞:小學 德育生活化 實施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1
在傳統的小學德育課開展的過程中,其主要作用就是向學生灌輸關于道德等方面的知識,但這種灌輸形式只受用于課堂并沒有教導學生將這方面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這不僅忽略了學生們的主體性在道德觀形成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時還無法對學生展開情感道德方面的陶冶與磨練,因此為了充分培養學生可以將德育課程中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就需要提高小學德育生活化,從而可以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小學時期是學生在整個學習生涯當中較為重要的階段之一,在這階段內學生不僅會形成自身的世界觀與人生價值觀同時還會在這階段內面臨學習生涯中第一次較為重要的考試,因此在小學教育中開展德育教育對于樹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有著較為重要的幫助作用。由于當代小學生的價值觀與以及思維能力較低同時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通過部分手機軟件會為學生樹立錯誤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出現叛逆心理同時也會使得學生沉迷手機游戲而導致學習成績受到影響。與此同時,部分學生的自控能力以及自我監督能力較差,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同時也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涯與實際發展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由于小學生所接觸的社會較少自身缺少相應的生活經驗,在這一情況下不僅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將德育工作融合小學教學中不僅可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還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以便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成績從而為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1]。
二、小學德育生活化的具體實施方式
1.豐富社會實踐的相關內容
在對學生展開德育生活化教育時,一定要豐富社會實踐的實際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性,而且還需要根據所有學生的實際狀況來制定相應的活動內容,將學生能夠全面展開發展作為前提,從而加強社會實踐在學生德育生活化教育中的相關作用。例如:第一步需要教師針對班級內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展開詳細的調查,通過調查結果為學生制定出相應社會實踐教育課內容,當學生年紀較小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獻愛心活動,或帶領學生去敬老院為爺爺奶奶們演出節目,在演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關心爺爺奶奶們,并在這一過程中向學生教授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此外。可以把社會實踐的相關內容,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更加了解現實性,例如:在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對社會展開調查或是舉辦公益活動等,這樣不僅豐富了社會實踐的實際內容,也能夠使學生深入了解到我國社會的實際情況。
2.創新社會實踐的方式方法
在對社會實踐展開創新時,不僅需要豐富其中的實際內容,也需要對展開的方式有所創新,而且在對社會實踐所展開的方式創新時,需要根據如今時代更加適應學生發展所展開。在社會實踐中最為關鍵的內容就是實際操作,所以在實際展開社會實踐時就可以將學生、情景與活動作為重點,將學生的生長規律作為主要原則。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展開社會實踐時,可以帶領學生去探望孤寡老人、看望老紅軍戰士等。當教師帶領學生看望老紅軍戰士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向學生講解老人的年輕時如何保衛國家,或與老紅軍戰士之間展開溝通,由老人親自向學生們講解年輕時所經歷的事情,當老人向學生講解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老人為榜樣,在長大之后要為國家做貢獻,并且可以要求學生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結束之后編寫觀后感,最后教師根據學生所編寫的觀后感來判斷學生在此次活動中所學習到的知識[2]。
3.充分應用實踐體驗教學
首先需要相關教師在進行實踐體驗教學時確保小學學生能夠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的體驗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加深學生對于現代社會的了解,以便能夠提高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教學效果。其次需要相關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實踐體驗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融入相應的心理教學,最大程度上解決學生中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以便能夠確保實踐體驗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從而為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能夠達到新課改要求效果提高有效的保障。
4.全面融合情景體驗教學
情景體驗教學在整體體驗教學中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首先需要相關教師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德育生活化教學,將即將要對學生講解的課程內容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得學生能夠感同身受更加快速的掌握教師所講解的課程。其次需要教師將現實社會中所出現的問題融合進情景體驗教學中并要求學生開展角色扮演,使得學生能夠感同身受的體會到現實社會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最后需要教師為情景體驗教學設定一個較為生動的故事背景,以便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現實社會中所存在問題的印象,從而能夠有效的激發出學生對于情景體驗教學的興趣,進而使得小學生能夠產生對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內容的興趣,更加快速的理解問題同時創新學生的思維方式[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傳統的德育教育可以為學生在校園內的行為起到規范的作用,但實際教育并不適用于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就需要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而通過豐富社會實踐的相關內容、創新社會實踐的方式方法、充分應用實踐體驗教學、全面融合情景體驗教學等方式,可以將傳統的德育教育中心轉變為更適用于實際生活,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規范學生在生活中的行為與道德觀,這一理念在實現之后可以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從而為我國社會的發展打下相應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周志紅,陳秀珍.小學德育生活化的實施方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3-63.
[2]伍麗鈞.德育生活化——小學德育教育方式創新的一種思路[J].兒童大世界月刊,2016(9).
[3]湯麗麗.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小學德育生活化的分析[J].時代教育,2018(2):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