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芳
摘 要:自信心是一個學生成才所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個性的品質,也是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具有堅實的自信心,能更多地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與產生責任感和進取心,有助于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運用欣賞、信任、尊重、鼓勵和溝通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
關鍵詞:欣賞 信任 鼓勵 溝通 自信心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1
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如果我們想把學生培養成一名棟梁之才,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學生學習和產生創新意識,發展實踐能力的原動力。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應以學生為本,多方面地注重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一、欣賞讓學生多一份自信
在教學中,放大學生的有優點,縮小他們的缺點,善于合理適當地應用激勵手段。例如我班美娟同學家比較遠,平時只有周末才回家,家長不在跟前管不到她,學習不自覺的她成績很是不理想。但她在值日方面很積極也很熱心,經常幫助班里其他同學做值日。我抓住了她的閃光點,把她任命為班里的衛生委員。果然,班里的衛生有很大的改進。只要班級召開班會或晨會,我都會表揚她,每次她都特別興奮,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找到了自信,學習上較以前有了勁頭。我看她有了變化,就找她談話了。你現在已經是班干部了,得在班里起帶頭作用了,不僅是衛生方面,學習上也不能落下呀。你看你這么聰明,把咱們的衛生管理的較以前有很大的進步,學習上你只要比平時多下些功夫,字跡寫工整了,按時完成作業,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談完話后,她的確在學習有改觀了,字跡工整了,課上積極舉手發言。我趕緊在全班表揚了美娟同學的學習有很大的進步,這讓她更有學習的興趣了。
正如魏書生所說:“培養學生自信心要從揚長開始。”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除學科成績外的其他長處,發現他們的特長,就給以他們誘導和鼓勵,這樣才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學生的興趣、工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計算能力、人際關系等等。如對思維特活躍的學生,可以很肯定的說,你的思維這么靈活,而很有創造性,你就是我們班的小小數學家。對一個勞動非常積極的學生,可以用這樣的語言來評價他:有了你的幫助,大掃除做得又快又好。或者:因為你的幫忙,使我的工作變得容易多了。對非常喜歡做手工的同學,可以這樣評價他:我喜歡你的工藝作品,它看起來很有創意……這樣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學生的長處,欣賞并給予肯定,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信任培養學生自信
巴特爾指出:“愛和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象……”信任就像架到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座橋,它使老師和學生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形成友好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鍛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教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要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當學生產生心理自卑,對學習沒有信心時,教師都要看到他們的長處,找出他們行為中的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優點。教師要相信學生存在智能優勢,只要這種優勢得到發揮,每個學生都能學得好,只要方法得當,就沒有跟不上的學生。比如在課堂發言中數字讀錯了,口算算錯了,教師先表揚他不怕錯的精神,再對他說:“下次還請你,老師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師為他創造成功的條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總會有進步的。鼓勵的話語有:“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對你的有信心”、“這個雖然還沒完成,但是我相信你會完成它”、“我知道你會處理好的”……
三、尊重讓學生更自信
自尊心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心理品質,是一種高尚的、純潔的心理品質,是人們進取的動力,向上的“能源”。因此,每一個老師都要尊重學生,以“朋友和共同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相處,為學生創設一個融洽、和睦、協調的學習環境,不要隨便挫傷他們的自尊心。
學生提出某種意見的時候,老師要傾聽,然后告訴他:“你的建議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學生從你的反應中體驗到自己具有判斷力,讓學生幼小的心靈的得到尊重。或者老師故作糊涂,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解問題,逐步引導,讓他正確講解完畢,讓學生體驗當“老師”的自信。
四、鼓勵給學生的自信插雙翅膀
學生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需要老師的鼓勵,就像周弘老師說的:“鼓勵,無論是雪中送炭還是錦上添花,永遠都是‘太好了,你真棒!”。這樣學生才有自信,有了自信,就有挑戰明天的力量。
班上有這樣一個男生,各科成績都不錯,就是課堂上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原因是他在三年級的時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居然連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都回答錯了,大家都笑他是“傻瓜”。從此之后他再也不敢舉手,怕答錯被別人笑。在一次數學課上,我看見他很積極地舉手,迫切希望回答問題,看著他自信的表情,我決定請他回答問題。他答對了、聲音是如此響亮,于是我對全體學生說:“某某同學今天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聲音是那樣響亮,答案是那樣正確。今天他是我們班上的“積極分子”,我們很高興,讓我們為他鼓掌。”平時做事膽小,膽怯的他,今天卻得到了大家的鼓掌,真的是“久旱逢甘露”,終于品嘗到了成功的甘甜。從那以后,他舉手的次數越來越多,逐漸有了自信。在平時的教學中,哪怕是學生有一丁點兒的進步,我都會毫不吝嗇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讓學生充分受到老師的贊許和希望。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某個字寫得越來越好了,某次作業完成得特別認真,讀書認真,值日認真,都可以鼓勵。使學生覺得老師在賞識我,從而產生要認真努力完成每一項工作的心理動機,有利于自信心的產生與發展。
五、溝通全面培養學生自信
多數人都曾有過不夠自信的經歷,包括老師和學生,所以在平時要多和學生交流一下經驗,可利用班會時間,讓他們相互交流自己的經歷。老師也可以把自己的不夠自信的經歷,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即使老師也有不自信的時候,讓他們不要太畏懼這種情況,要正視自己的不足,不要自欺欺人;同時也要讓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的不夠自信的情形,然后讓大家討論,共同商議對策,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不自信的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取長補短,而且知道大家都有不自信的時候,自己在某方面還比別人強,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別人歧視自己時,自信和勇氣就油然而。使學生的自信心也得到全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