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金龍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讓學生快樂學習成為小學教育追求和發展的主方向,如何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成為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課題。結合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讓學生正確認知知識的價值,從內心產生“我要學習”的求知欲望;通過重情感培養、重教師引導的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形成“樂于學習”的情感,是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
關鍵詞:情感 態度 培養 積極 端正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1
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在一定情感狀態下接受學習任務,從事學習活動的。情感不同,對學習產生的態度自然不同,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情感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之大。下面結合自己的研究談幾點體會。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學習情感和學習態度的基礎
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或是態度不端,往往不是因為學科本身,更多的是受外界情感因素的干擾,而對自己任教老師的喜好便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因素,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他們往往會因為老師一句錯誤的批評或是自己不能理解的評價,而對教師產生情感方面的變化,進而影響教師任教的學科。
作為小學階段的教師,首先應正確定義自己的位置。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教師不應做高高在上的說教者,應該走下臺階,俯下身子,融入學生,做課堂的合作者、參與者,做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暖心親人。從教后的第一屆學生就是令同事們頭疼的“問題”班級,好幾位老師輪番上陣都以失敗告終,經過接觸,我發現學生對教師的排斥是根本原因。為了轉變他們,除了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照顧之外,自己積極向學校爭取體育課教學任務,目的在于拉近師生關系,即使一塊打籃球時磕磕碰碰,但我從不計較,師生關系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學生懂得了教師的良苦用心,懂得用自己的努力回報教師的付出,行為轉變和成績提升之快讓我也感到震驚。
其次應注意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正確使用言辭。教師用語應注重激勵,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切忌語言刻薄,諷刺、挖苦學生,傷害學生自尊。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正確評價也是學生對教師情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對于學生正確的行為教師應進行及時的表揚和肯定,對學生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也應以恰當的方式幫助改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和愛護。
二、學生對知識價值的感知是培養學生學習情感和學習態度的動力所在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人生閱歷只是起步階段,對知識的重要性認識模糊,生活中對知識的應用不夠,致使求知欲不強,學習不夠積極主動。
教師首先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教師應從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充分利用知識本身的內涵,創造設計新穎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自覺產生問題,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比如:教學“圓的面積”,可設置“拴在樹上的小馬可吃到多大面積的草”、“公園的自動灌溉裝置可噴灑多大面積草坪”等生活場景。
其次應搭建課本與生活之間的橋梁。教師應注重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帶進課堂,通過課堂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讓學生用筆和紙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無法解答的問題記錄下來,形成問題筆記。利用學校學習時間相互展示并進行解答,無法解決的問題則暫時存放下來,留在今后逐步解答。每隔一段時間,組織學生將自己的問題筆記進行展示,看一看誰的問題收集得多,誰的問題解決的多,既培養學生在問題解答后的成就感,也不斷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感受知識的價值。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或是組織觀看科教類影片、參觀科技展館等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利用價值,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目的。
三、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情感和學習態度的主陣地
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就會有不同的教學設計,而往往直觀、形象、富有生趣和情感的課堂總會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理解更加透徹,掌握更加牢固,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建立起對學科積極的情感。
教師首先應注重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都會遇到不同教學內容學生表現不一的現象,究其本質,源于學生是否產生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在備課期間對教材的挖掘顯得尤為重要。巧妙利用人物傳記、故事、趣聞等內容的優勢,讓學生自覺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是促使學生情感形成的有效手段。
其次教師要善于發揮在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隨著我縣小班化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角色的轉變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日趨明顯,以參與者的身份融入課堂,發揮引導作用,有助于學生學習情感的培養。通過對學生的情緒、態度及時進行調節、引導,運用激勵、啟發式語言,讓學生情感始終保持在主道路。
同時,要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在優先發展教育的今天,現代化教學設備逐步完善,即使在偏遠的農村小學,同樣也存在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師應充分發揮設備的作用,化抽象為直觀,變枯燥為生動,調動學生學習情感。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是培養學生學習情感和學習態度的助推器
學生的情感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解決的問題,情感具有其復雜性,它的形成需要一個潛移默化、逐漸積累的過程,只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固化下來,形成穩定的情感。當學生與教師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有了追求知識的渴望,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時就需要外界對學生行為改變、成績提升的認可,以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推動情感發展,更加喜愛知識,更愿意通過學習去尋求知識。由于知識的特殊性,原有的只是通過考試成績的高低來檢驗學生進步與否,在今天已成為過去,多渠道、多元化的檢驗手段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教師應拓寬評價的方式,積極搭建展示的平臺,讓不同階段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積極的學習情感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有了這種情感和態度的支撐,學生才能夠在求學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教師應秉承一顆對學生發展高度負責的心,自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知識的價值,提高課堂教學魅力,讓學生輕松學習,獲得成就感,建立起一條完整的情感鏈條,實現“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