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婷婷
摘要:通過對身心靈類書籍和大學生閱讀身心靈類書籍的必要性的分析,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點、自身的危機感,對自我素質的提升展開闡述,提出如何促進開展身心靈類書籍閱讀的推廣,說明身心靈類書籍所對大學生產生的重要影響力。
關鍵詞:身心靈 書籍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113-02
當代大學生對身心靈類的書籍的熱捧,既和自身的求知欲有聯系,又與身心靈的特點有關系。身心靈療法最初源于美國的新思想運動,興盛于新時代運動,后經由臺灣傳入大陸。從2007年開始,身心靈之風尚潮流席卷大陸,蔓延到了各個角落,這種前沿思潮很容易被大學生接納并研習,不斷走入自我探索和追求靈性成長的重要時代,并成為大學生關注的焦點。
一、身心靈類書籍概念界定
(1)身心靈概念。“身心靈”強調的是身體、心理、靈性的合一,其中“身”是指軀體;“心”是指心理;“靈”是指表現出的精神狀態,是比前兩者層次更高的狀態。作為整體的“身心靈”具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以“身”“心”“靈”三個層面介入;二是指“身”“心”“靈”三者之間存在的互倚關系,三者之間會相互作用與轉化。身心靈概念本身極具包容性和多元性,涵蓋了心理學、東西方哲學、宗教學、玄學、藝術的融合與發展。
(2)身心靈類圖書。目前,國內流行的身心靈類圖書主要有與神對話系列、光的課程系列、肯威爾伯系列、少有人走的路系列、醫學養生系列、張德芬系列、胡因夢系列、克里希納穆提系列、宇宙之光系列、瑜伽系列、吸引力法則系列,等等。這些身心靈系列圖書關注的都是個體的自我能量與提升,引導人們看內在,看重人內心的平靜與生命的和諧;這些身心靈系列圖書將解決心理困擾與實際問題融為一體,非常注重解決實際的現實問題。在目前流行的身心靈類系列書籍中,大學生喜歡的一般與它的階段性特點有密切關聯。只要在高校稍微了解一下就會發現身心靈書籍與大學生關系之密切,接觸密度之廣泛,影響程度之深遠。圖書館的瀏覽架上,宿舍的書架上,校園的書屋里到處都有身心靈類書籍的身影。
(3)身心靈類書籍的分類。世界各地的身心靈類書籍種類繁多,內容各不相同。在古埃及,寺院圖書館成為當時的治療中心,甚至掌管文獻的館員被稱為“生命之宮的文臣”。[1]總體上可以分為四大類:一是從成書的時間上來劃分,可分為古典身心靈類書籍和現代身心靈類書籍。前者一般是勸誡世人提升自我修養,并輔助解決內心的困惑;后者則是選擇從一個特定的角度來闡述身心靈治愈的方法。二是從內容上來劃分,可以分為關注人本身、關注人與人、關注人與自然及社會等種類。從關注人本身的書籍,通過自省達到內心的平靜,把目光從外界轉向內在的世界,來解脫思想、釋放情緒和擺脫身體束縛。關注人與人的書籍主要教人們正確看待人際關系,用理解、愛、包容來對待身邊的人,如父母、愛人、孩子、朋友。關注人與自然及社會類的書籍,主要是探討人生態度,積極地看待世界。三是從關注的對象來劃分,可以分為成人類和少兒類,也有按更細致的職業、身份劃分的。四是從方式上來劃分,可以分為勸誡類、激勵類和對比類。勸誡類書籍往往是通過人物故事及經歷來勸誡他人的人生哲理;激勵類書籍是鼓勵他人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并為之而努力奮斗;對比類書籍是通過對比一些人物的生活經歷,告誡人們要珍惜當下美好生活,珍愛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大學生關注度高的書籍主要有成功勵志、致富好運、職場修煉、人際關系、自我修養、意識提升這些方面的書籍。
二、大學生閱讀身心靈類書籍的必要性
(1)自我調節的作用。通過閱讀身心靈類書籍來自我調節,以正面信念、積極梳理和釋放方式取代消極的對抗。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尊重與傾聽身體、心靈的呼聲,學會觀察自己內心的動念,留意身體反應所流露出的信息,從而保持與自然融合的靈性健康。
(2)身心治療的作用。閱讀身心靈類的書籍之所以能產生治療作用,主要從心理和生理原因說起。從心理方面講,閱讀是一種交心的體驗過程,在放松的情感中產生共鳴和領悟,從而在行為上獲得認同感。大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恢復自信,在身心靈書籍中受到啟發端正態度,達到自我調節心理和改變行為的功能。從生理原因講,由閱讀激發的思考和想象能調節人的交叉神經系統,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神經遞質,調節血液流量,從而增強免疫功能,促進身心健康。[2]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人人都有學習、交際、情感、就業、經濟等方面的壓力,經過選擇性的閱讀身心靈類書籍,帶有專業性、指導性的閱讀可以平衡身心,舒緩心情;可以重拾自信,達到自我暗示的良好效果;可以讓人走出逆境,消除消極的情緒,學會理智處理感性問題,在未知的道路上有所準備,有所向往。讓大學生心境變得平和、精神放松,彌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力量的不足,以達到穩定的人格結構。
三、大學生閱讀身心靈類書籍的需求表現
(1)青年群體的特點。大學生屬于青年群體,是人生最活躍、心理變化最激烈的階段。他們的智能已到達高峰,已形成了邏輯思維和辨正思維,善于獨立思考,遇事總要問一個為什么,已不盲從,不迷信權威,并且強烈要求擺脫束縛和控制,充分相信自我,身心已得到迅速發展。對理想、事業、愛情、金錢、友誼等的追求日益強烈,渴望了解外部的世界以及對外部環境的把握,同時也向內部探尋,探尋自己——體察和分析,不斷探索自己微妙的內在世界。
(2)自身的危機感。當代大學生面臨著諸多壓力,“身心靈”是幫助人們找到真實自我的前提下產生的,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精神慰藉和心理解壓更顯得尤為重要。“身心靈”現象的存在,是物質極大豐富情況下的產物,物質的富有與靈魂的空虛時刻折磨、焦灼著他們的內心。[3]當快速的生活節奏已成為社會的主旋律時,壓力的多元化、復雜性特點不斷加強,使大學生更加關注內心的健康,并希望深入探索自己。這些壓力包含學習壓力、時代壓力、就業壓力、升學壓力、人際關系壓力、戀愛壓力、競爭壓力等,很多大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和解決并轉化這些壓力,在生活和學習中感到困惑,產生各類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又無法與他人溝通,難以從正常的途徑得以解決,只能通過閱讀身心靈類的書籍來答疑解惑,帶給大學生心靈上的安慰。
(3)提升素質的渴望。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高峰期,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希望能從閱讀身心靈類的書籍中,獲得心境提升。閱讀書籍作為人類最高的精神體驗方式,注重人格、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提升和教育。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就要求大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彌補我們從小到大經歷的應試教育所缺失或未曾重視的東西,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結語
基于身心靈類書籍對大學生重要的影響力,高校圖書館應建立專門的實體書架,方便大學生瀏覽,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建立專門的閱覽室,容納更多的大學生來閱讀身心靈類書籍。大學生喜歡閱讀身心靈類的書籍,就說明在這方面是有需求的,在此基礎上可以選出具有相關心理學、東西方哲學、宗教學、玄學、藝術專業的經驗豐富的館員,以確保給大學生提供更專業的閱讀引導服務,并能實時解答問題。高校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文化活動,精心營造這一影響大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使大學生身體健康、胸懷豁達、意志堅強,發掘自身無限的潛能,對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波.閱讀療法概念辨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5(1):98-102.
[2]張夢桃.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閱讀療法[J].蘭臺世界,2006(18):61-62.
[3]聶德民,宋守華.大學生中流行身心靈書籍的現象分析[J].教育評論,2012(6):47.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