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燕
【摘要】 目的: 評價自由體位分娩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 方法: 研究開始前建立本次研究的對照組和研究組,選擇我醫院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間收治的96例即將分娩的孕婦列入研究對象,隨機分至對照組和研究組當中,每組48例產婦。對照組對產婦選擇常規分娩并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對產婦選擇自由體位分娩并進行相應護理。按照兩種不同的分娩方式干預后,觀察產婦的一二三產程情況、自然分娩率以及并發癥產生情況。 結果: 對患者采取自由體位分娩并進行相應護理后,研究組產婦在一二三產程時間上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在自然分娩率上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產生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常規分娩方式應用時間長且廣泛,此次研究將自由體位分娩替代常規分娩,能夠明顯減少產婦一二三產程時間,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并發癥的產生,有益于產婦身體健康,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自由體位分娩;自然分娩率;產程時間;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170-01
隨著當前社會形勢的變化,在分娩上愿意選擇剖宮產的產婦越來越多。剖宮產確實能夠減輕患者分娩過程中的疼痛,給予患者較為舒適的體驗,但在分娩完成后會增加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實際上不利于產婦和新生兒的身體健康[1-2]。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自然分娩率就成為了婦產科護理中關注較多的課題。基于此,本次研究對自由體位分娩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進行評價,下文做出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研究開始前建立本次研究的對照組和研究組,選擇我醫院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間收治的96例即將分娩的孕婦列入研究對象,隨機分至對照組和研究組當中,每組48例產婦。對照組對產婦選擇常規分娩并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對產婦選擇自由體位分娩并進行相應護理。按照兩種不同的分娩方式干預后,觀察產婦的一二三產程情況、自然分娩率以及并發癥產生情況。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2-40歲,平均年齡為(27.98±7.86)歲,孕周為36-42周,平均孕周為(39.15±1.35)周,經產婦23例,初產婦25例;研究組產婦年齡為23-40歲,平均年齡為(28.24±7.90)歲,孕周為36-42周,平均孕周為(39.42±1.30)周,經產婦22例,初產婦26例。將兩種患者資料統計并輸入統計學軟件進行對比后,檢驗結果顯示為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分娩并進行常規護理,在產程開始前要求產婦堅持在病床上取半臥姿勢或仰臥姿勢。進入第一產程后,叮囑患者減少活動,有需求盡量請護理人員幫助,及時將自己的身體感受與護理人員和醫生溝通。進入第二產程后,要求患者采取常規仰臥姿勢,并在護理人員指導下用力,全程要求患者家屬不得進入產房。在分娩過程中出現問題及時由醫生與產婦溝通,選擇助產與剖宮產。
研究組采取自由體位分娩并進行自由體位分娩護理,產婦住院準備分娩后,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尤其對初產婦進行分娩健康知識普及,告知患者分娩護理的成熟性和安全性,減輕患者的擔憂或緊張。隨后帶領產婦及其家屬熟悉醫院婦產科環境,做自我介紹,并對負責醫生進行介紹,對產婦進行產前檢查,仔細記錄產婦的身體狀況,保證產婦分娩前無異常情況出現。向產婦說明自由體位分娩的優勢和良好效果,對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和普及,使產婦及其家屬明白自由體位分娩的配合和相關知識,取自愿參與研究的產婦進行自由體位分娩干預。在產婦臨產前,與產婦家屬溝通,說明家屬可以陪伴患者分娩,在待產室再次對產婦進行安慰,告知產婦家屬在陪產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尤其不得阻礙護理人員的正常工作。之后詢問產婦對音樂的愛好,選擇其中較為輕松的音樂或其它輕音樂播放,舒緩產婦心情。由產婦選擇適合其的分娩體位,可以采取坐位、臥位、站位以及蹲位等,其中站位可以選擇背靠墻壁或為產婦提供合適高度的支撐物;坐位可以選擇在產床或靠背可供調節的椅子上,要求產婦雙腿分開合適角度即可;蹲位應當叮囑產婦在合適時間保持雙腿分開蹲下,提前為產婦提供可供承扶的支撐物,產婦在此期間必需活動時,要求產婦不得離開待產室,并選擇分娩助行器幫助患者活動。至第二產程后,必需詢問產婦的身體感受,若產婦過于勞累則應當與其溝通及時變換體位,保證患者的舒適度。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選擇產婦的一二三產程情況、自然分娩率以及并發癥產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當P<0.01時,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一二三產程情況
對照組第一產程時間為(450.35±40.13)min,第二產程時間為(40.23±5.60)min,第三產程時間為(9.76±1.67)min;研究組第一產程時間為(618.63±53.67)min,第二產程時間為(53.45±7.82)min,第三產程時間為(13.24±2.33)min。研究組在一二三產程時間的比較上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2 自然分娩率
對照組自然分娩38例,自然分娩率為79.17%;研究組自然分娩44例,自然分娩率為91.67%。研究組在自然分娩率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3 并發癥產生情況
對照組并發癥20例,產生率為41.67%;研究組并發癥7例,產生率為14.58%。研究組在并發癥產生情況上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自由體位分娩是指產婦在分娩中自主選擇臥、站、坐以及蹲等姿勢進行分娩,產婦應當在產前評估中確認為低危,在分娩姿勢上傾向于選擇最能感覺舒適并緩解分娩疼痛的姿勢,而不是以往的靜臥分娩。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提倡“產程中不強求體位姿勢,允許產婦自由活動”以及“鼓勵非仰臥位分娩”等,為自由體位分娩提供了堅實的依據[3-4]。自由體位分娩具有顯著的優勢性,采取自由體位能夠調整患者骨盆關節,提升骨盆容積,有利于胎兒娩出,幫助患者自然分娩,也可引發更加有效、時間更長的宮縮,同時也有利于借助重力因素,并提升胎兒的氧氣供應量[5]。自由體位分娩在娩出過程中鼓勵產婦及時根據自己身體的感受變換體位,保持最舒適的體位進行分娩,這也能促進一二三產程的順利進行,并減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壓力,縮短產程時間。本次研究顯示,對患者采取自由體位分娩并進行相應護理后,研究組產婦在一二三產程時間上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在自然分娩率上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產生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常規分娩方式雖然是當前各大醫院婦產科的主流分娩方式,但自由體位分娩能夠明顯減少產婦一二三產程時間,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并發癥的產生,有益于產婦身體健康,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韓彩先.研究分析自由體位分娩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J].系統醫學,2017,2(17):142-144.
[2] 張萍,黃萍.自由體位分娩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評價[J].醫藥前沿,2017,7(6):35-36.
[3] 陳偉球.自由體位分娩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評價[J].健康大視野,2018,(18):110.
[4] 王臻.自由體位分娩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評價[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8,5(18):125-126.
[5] 景建濃.自由體位分娩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評價[J].養生保健指南,201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