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所有人一生回憶的美好階段,這也是每一個人一生的啟蒙階段,所以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立德為先的德育教育,能夠影響到學生一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只有全面的了解小學的德育教學的現狀,然后從中發現德育教育的問題,才能夠找到提高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方法。本文通過堅持立德為先的中隊活動,對現有的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的問題進行說明,并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立德為先的中隊活動;存在問題;解決方案
德才兼備一直都是我國教學的最終目標,少年隊中隊活動一直也都是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近些年我國學校教育形式日漸嚴峻,很多老師開始大量的實踐以立德為先的中隊活動,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就目前來看,利用少先隊中隊活動來進行德育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改善。
一、 堅持立德為先的中隊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 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雖然德育的主要對象是學生,但是在教學時并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許多中隊活動人員也只是走一個形式,許多教師認為學生年齡還小,思想不是很成熟,也沒有過多獨立的思維,也就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感受,只是按照德育教學的目標安排班級少先隊員“生硬”地執行教學任務。以至于所有學生參加中隊活動的時候,就像在看熱鬧一樣,成了活動的旁觀者,形式上接受了教育而實際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作用。
(二) 活動形式比較浮夸沒有時效性
當下小學的德育活動內容,并不能很好地與學生成才的需要進行連接。而教師與家長在德育與高分數之間大多數都會選擇后者,演變成了立德為先教育多數就是喊口號、教師“口述型”教學,形式性的教學活動,追求一種大型、轟動式的效應,所以學生也只是看熱鬧的心態。因為學生在小學時期年齡都很小,心智并不成熟,這樣浮夸而沒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對于學生形成德育觀念并沒有什么幫助,讓學生產生不理解、不接受的心理狀態,所以并沒有時效性。
(三) 德育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德育的教學不但是學校的工作,同時也需要社會當中和家庭內部的相互配合,對學生進行引導。但是現實當中普遍的現象是,學校中隊活動進行正面教學,而社會卻提供訛人、倚老賣老等反面教材,特別是現在網絡化時代,信息傳達得更快,負面影響更多了,而家庭只是重視學生的成績,更注重學生實際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校的立德教學力量變得更加單一。而且在普遍的觀念當中,德育工作普遍被認為是教育處的工作,而與教師以及領導沒有什么聯系,整體上就缺乏“育人”的意識,甚至一些老師自身素質就不高,自身就有負面影響,更達不到育人的效果。
二、 堅持立德為先的中隊活動的解決方案
(一) 以學生為主體,增加學生的體驗感
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育體系里根深蒂固,所以更多的時候是老師對學生進行“一言堂”式教學,學生缺乏親身體驗感,甚至對于老師說的內容感到無趣、反感。為了有效地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讓立德為先的教育進入少先隊中隊活動中,要最大限度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的行為,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比如,在運用少先隊中隊活動進行愛心教育時,可以從生活的點滴小事進行敘述,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助人為樂,讓班級的氣氛烘托出來。學生親自參與進去,獲得真實的感受,真實地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與優越感,從而明白立德教學的真實意義,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二) 不斷地創新活動的方式、豐富德育的內容
大家都知道,在小學的德育教學方案實施當中,少先隊活動、班級活動、學校活動都是進行立德教育非常好的方式。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體系的不斷更新,我們的立德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傳統的德育活動內容已經不能讓當下學生產生興趣了,也就不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所以,需要針對現在小學生立德方面的問題,對中隊活動進行不斷地創新,激發他們對德育教學的積極性,從而增強活動效果。比如,針對小學生規則意識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游戲活動,感受規則約束的紀律,形成對于規則的認知,從而在親身遵守規則的體驗過程中,明白尊重他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最終升為一種自覺遵守規則的潛在意識。
(三) 創造表達機會、加強學生情感體驗
每一個學生在參加完少年中隊活動之后,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以及學生自己的看法,這時教師應該利用好機會,及時了解學生的感受,對于活動的真實想法,才能達到實施立德教育的真實目的。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搭建一個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通過學生來分享自己的觀念,來提升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利用少年中隊活動開展德育教學的效果。可以通過讓學生寫作文、寫日記,也可以通過學生進行演講表達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 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班級德育活動
想要讓學生在立德為本的班級活動中產生共鳴的話,當中的因素并不是規模宏大,也不是浮夸主義的活動,而是能夠和學生的生活產生連帶,或者是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從而有頓悟的班級活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接地氣”的德育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對班級的干部制度進行有效的改革,改變傳統意義的“班級干部終身制度”改變為“班級干部競爭制度”,或者改成“班級干部輪流制度”,類似于這種班級活動,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的日常活動管理當中,從而培養班級每一個學生責任感,且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鍛煉學生對于團體的管理能力,使學生自身的德育發展得到推動力。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工作成效并不是在短時間內便能“立竿見影”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將工作落到實處,利用中隊活動進行立德教育是一個有效的途徑。要改變當下德育教育體系,了解到我們德育工作問題的真正所在,然后根據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德育教育要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因素三方面對學生進行共同的影響,相信一定會提高班級德育活動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韓群.立德育人自主創新——淺探中隊活動的立意和目標[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6(12):168.
[2]方圣杰.數據析“助人”,智慧踐“友善”——基于初中生認知特點與調研的自主教育[J].輔導員下旬刊(教學研究),2017(12):40-41.
[3]趙利鋒.抓活動細節管理懷愛心德潤心靈——談談我的班級管理[J].未來英才,2016(23):254.
作者簡介:
洪淑娟,福建省龍海市,福建省龍海市石碼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