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造性閱讀是閱讀的最高品質。就高中而言,教師要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適當的閱讀技巧,鼓勵學生質疑,多做深度的比較閱讀,這樣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品質。
關鍵詞:高中語文;創造性閱讀;比較閱讀
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核心素養被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聽、說、讀、寫是其最基本的四種能力。對于高中生來講,在這四種能力中,閱讀能力又顯得格外重要。首先,作為國語,聽、說能力學生普遍沒有障礙,但閱讀能力在不同的學生之間卻差別很大。其次,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認識外在世界、進行作品輸出的重要保障。再次,在高考應試的環境下,現代文、古代文學以及詩歌的閱讀依然是高考語文考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創造性閱讀品質培養,高中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
一、 激發閱讀動機,讓學生成為閱讀主人
所謂創造性閱讀品質,是指“讀者帶著一種創造新見解的目的去從事閱讀,從讀物中去發現未曾有過的答案”的一種閱讀活動。在這一閱讀過程中,讀者通過對作品的個性化理解,形成獨特的觀點與看法。它強調創新,與已有的闡釋不同;它強調獨立性,不是人云亦云;它強調開拓性,不是自我封閉。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生要具備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是進行有效學習的開始。想要培養高中的創造性閱讀品質,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品質必須從學生肯讀書開始。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語文課堂的魅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作者,通過知人論世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尤其是對于作者人格文風的介紹,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筆者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時,通過講授蘇軾的生平以及開創豪放詞風的故事,就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同時,又將蘇東坡與柳永的詞風進行對比,說明豪放與婉約的區別。這樣的興趣,一方面讓學生對于詞有了認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對于詞也多了幾分喜愛,閱讀不再晦澀難懂,而是有意思、有情趣。教師還可以創設閱讀情境,讓學生融情于文,在具體的閱讀氛圍中,進行閱讀與思考。同時,不斷開拓閱讀的素材,也是激發學生閱讀動機的重要方面。語文教材的選文盡管經典,但相對狹窄,與浩瀚的文學海洋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更廣闊的文學世界。古代文學諸如《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浮生六記》等;現當代文學如《平凡的世界》《駱駝祥子》《家》《穆斯林的葬禮》等;外國文學《雙城記》《悲慘世界》《復活》《老人與海》等。這些經典的文學著作都有可能讓學生喜愛上文學,開始真正的閱讀。
二、 教授閱讀方法,讓學生成為閱讀能手
學生不僅要肯閱讀、愛閱讀,更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這是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的“技術”要求。除了常規的閱讀方法,比如精讀、略讀、快讀等方法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身水平、語文學習實際做好閱讀規劃。閱讀規劃的制定要遵循由點到面、由小到大、由國內到國外的原則。如,引導學生從讀第一本書開始,可以指導學生讀《三國演義》,在閱讀小說的基礎上,可以擴大一點,引導學生讀《三國志》,看史志與小說的區別,再擴大一點,引導學生讀《水滸傳》,這樣四大名著就從三國,讀到了水滸。里面眾多的英雄人物,學生就會熟悉起來,加上自我的個性,其喜好、評判就往往會有自己的標準。如此,再引導學生閱讀狄更斯的《雙城記》,看看國外的歷史浪潮中,個人的生存境遇又是如何?這樣就堅持了閱讀計劃的三原則,避免了閱讀計劃的茫然無序、不知如何下手的狀態。此外,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做標記、寫心得,如何進行比較閱讀,又該如何提煉主題思想、概括故事情節、評論人物形象等。這些閱讀的小方法,盡管瑣碎、繁多,但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創造性閱讀品質至關重要。因此,做到了這些,學生就會從肯閱讀、愛閱讀向會閱讀、能閱讀轉變,這樣學生也才會從自身積累的閱讀經驗和心得出發,容易形成自己的閱讀點、思考點、認知點,創造性閱讀也更容易形成。
三、 鼓勵個性思維,讓創造性閱讀成為可能
創造性閱讀品質是閱讀教學的最高點。一般而言,要想達到創造性閱讀的高度,并不容易。就學生而言,教師一定要注意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這是達到創造性閱讀必不可少的引擎。就文本而言,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個人化閱讀,會產生不一樣的閱讀效果。因此,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質疑精神,引導學生在看似矛盾處、在文眼處、在已形成定論處大膽質疑,這些地方也是最容易產生創造性閱讀的地方。如就有學生在閱讀《三國演義》時,結合地理知識,對諸葛亮借東風進行了質疑。他認為,我國氣候屬于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刮西北風,夏季才刮東南風。而當時曹操戰船位于西部,處于上風口,同時曹軍也位于江水的上流部分,僅靠個人的力量,很難改變大的氣候環境。此學生的質疑非常有道理。教師還要多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深度的比較閱讀相對來說容易產生創造性閱讀體會。浙江小學生馬思齊發現了《西游記》的“漏洞”,這名小學生特別喜歡讀《西游記》,對原著進行了十幾遍的閱讀。在又一次閱讀中,她發現《西游記》里面,從東土大唐到西域各國漫游中,各地風俗不同,但吃食卻極其相似。為此,她將前后出現的吃食菜譜進行了大量的比較,發現這些菜往往都屬于淮揚菜。她認為這是作者吳承恩按照自己的淮揚口味寫的。這一創造性閱讀心得就是來源于深度的前后比較閱讀。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進行深度的比較閱讀。
總之,要想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教師的閱讀教學也要充滿創造性。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去創造性解讀文本,讓學生明白:自我主動解讀比被動地接受要好,即使這種解讀可能是錯誤的,但它鍛煉了思維能力,拓展了個人視野。
參考文獻:
[1]馬海英.創造性閱讀促進學生發展[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9.
[1]顏偉.創造性閱讀讀出語文味[J].素質教育論壇,2009.
作者簡介:
鄭國,中學一級教師,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