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好的習作離不開廣泛的閱讀、生活的積累、積極的思考和真情的流露。重視寫作教學是提高語文素養和提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寫作教學進行了論述,旨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閱讀;積累;練筆;個性;真實
每逢作文課,學生就會唉聲嘆氣、心煩意亂、焦躁不安,每次作文都應付了事,甚至還有少數學生拒絕作文。寫作文真的就這么難嗎?以下是我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初步摸索出的幫助學生打開寫作大門,舒展學生寫作翅膀的一些方法。
一、 廣泛閱讀,豐富素養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主要途徑之一,離開閱讀的寫作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告訴我們閱讀與寫作的辯證關系。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不能忽略閱讀。這就要求學生要利用有限的時間博覽群書。在閱讀內容上,思想內容健康的均可;在閱讀的方式上,可采取課內外相結合。學生在認真閱讀各種各類的作品時既可以從中學習寫作技巧,積累素材,又可以培養語感,豐富素養,還激發創作靈感。有了寫作技巧、語感和靈感,學生的習作就能落筆成文了。
二、 感受生活,積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師要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參與實踐,開闊視野,為寫好作文積累真實的生活素材。
(一) 從社會生活中積累
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劉國正在談到“開放式”教學時說:“在廣闊的社會舞臺上,實施‘大語文教育。”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要創造機會把學生帶出校園,走近自然、走進社會,體驗生活,積累素材。讓學生去領略祖國山河的壯美、感知文物古跡的珍貴、欣賞田園風光的秀美。例如,我利用秋游時間,徒步帶學生去臺溪鄉書京村看土堡。我們邊走邊欣賞一路上的風景,同時,我還向學生簡單介紹了土堡的建筑歷史和土堡主人的故事,等到了書京土堡,學生一邊認真欣賞土堡與眾不同的建筑,一邊贊嘆祖先的智慧。回校后,平時最怕寫作的學生也埋頭耕耘了。
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了社會活動能正常有序地開展,我每學期開學初就擬定好活動計劃。如,以重在觀察的“鄉村變化”,以體驗生活的“享受幸福”,以了解家鄉美景的“快樂之行”,以點評社會萬象的“你說我說”等。每次活動我都進行詳細的安排,盡量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有滿意的收獲。每次活動都有記錄與活動后的反思總結。
(二) 從課堂教學中積累
初中語文課本里每一篇精美的文章都是極好的作文教材。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呢?如學習《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時,我和學生先研讀了文中福樓拜等各個人物的肖像描寫,然后鼓勵學生進行肖像描寫,寫好后全班交流、分析、評價。學生掌握了肖像描寫的方法后,再趁熱打鐵讓學生把多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巧妙地用上去描寫自己身邊最熟悉的一個人,這樣,學生作文中的人物形象就豐滿了。
另外,學生的大部分活動軌跡都在校園里,見聞受限。因此,借助現代化媒體技術創設活動情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顯得至關重要。例如,教學《世界何時鑄劍為犁》這一綜合性學習時,為了讓學生能更準確地認識和深切地體會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危害,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系列有關戰爭的文字和圖片,不僅讓學生充分了解到世界上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爭,還能體會到戰爭所帶來的危害,同時,也讓學生從心里發出無聲的吶喊:世界需要和平!借此,我就以《世界需要和平》為題要求學生寫作。實踐證明,學生不僅有話可說,有的文章還寫得發自肺腑,震撼人心。
三、 積極思考,勤于動筆
我們生活在信息化時代,各種信息唾手可得,但仍然有許多中學生覺得學習生活枯燥無味,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記,無情可抒,無理可議。于是,平時作文便“一讀、二抄、三套”。如何讓學生走出作文的框套呢?這就要求老師引導學生多觀察,多讀書,多思考,指導他們把生活、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這樣作文就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文筆流暢。其次,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勤于動筆。可以寫讀書筆記、日記等,并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作文競賽、網絡投稿等。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要我們走進生活,用心感悟,養成勤練筆的好習慣,何愁寫作是“無米之炊”?
四、 展示個性,抒發真情
在作文教學中,因訓練主體個性差異不同,對個性的要求也應有所不同。講個性,要求真、務實。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有些學生想象豐富,習作內容精彩無限;有些學生思維深刻,習作立意新穎獨特;有些學生語言有特色,習作語句活潑生動;有些學生善于謀篇布局,習作結構獨具匠心。我針對學生的習作個性特點進行輔導,使每一類學生都能感受到寫作的樂趣,之后再引導學生向自己習作的薄弱環節進攻。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實,應情真、理真、事真。教育學家陶行知早就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文與做人一樣講究“真”。當下很多學生的習作:寫人,千人一面;記事,胡編亂造;抒情,言不由衷。寫作不是作“秀”,不是喬裝打扮,而是用筆把自己所見所聞如實記錄下來,同時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或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的文章才有生活的氣息,時代的味道。在寫作教學中,學生是執行者和完成者,教師是輔導者,只有真正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學生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好文章。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大多數學生的寫作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從“無病呻吟”到“我以我心吐真情”。總之,提升初中生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真正要促使每個學生做到樂寫與善寫,還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
作者簡介:
楊麗華,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縣臺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