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已成為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重點。本文主要基于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數據特點分析,結合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從教師授課與學生學習兩方面來探析如何提升中學生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一、 大數據時代的背景和信息特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革新與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主要的信息數據特點:(1)數據量大(Volume)。大數據的起始計量單位至少是PB(1PB=1024TB)、EB(1EB=1024PB)或ZB(1ZB=1024EB);(2)類型繁多(Variety)。大數據的信息數據不僅僅是簡單的文本信息,還包括了圖片、視頻、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種數據類型。(3)信息增值(Value)。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對數據信息進行充分挖掘,就可以使數據信息產生新的價值。(4)信息處理速度快、時效高(Velocity)。大數據分析,現在大部分采用分布式的計算,速度快,時效高。
二、 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理解
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是基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這個根本標準,指向把學生培養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適應大數據時代社會需要所必須具備的關鍵素質和能力。新課標從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實踐能力、信息社會責任等四方面對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詳細闡述,強調了學生的全面性發展。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是超越我們傳統“基礎素質教育”的一種“高級素養教育”,是一種對知識、能力、態度的綜合與超越的綜合素養。
三、 教師授課與學生學習的教學同步提升
大數據時代對社會信息技術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而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這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授課時應該順應大數據新時代新發展的潮流,在原有教學基礎上要有所創新和提升,而學生學習的方式和自主意識也要同步跟進與提升。
(一) 要努力從教授信息技術的層次向培養信息意識的更高層次提升
思想勝于技術,在信息技術中,編程思想勝于編程技術,編程其實最重要的是一種思想,而不是某種具體編程語言或工具。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這種通過海量數據分析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做預測,對不同事物之間相關性做分析的思維,就是我們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所說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和數字化實踐能力的一種體現。
現實信息技術授課中,我們應該努力在教授某一些具體軟件操作技術等傳統基礎上,更多地向教授學生大數據思維等信息意識的更高層次提升。可以將生活中一些運用到大數據的場景,引入到課堂生活化的例子中,讓學生從生活場景中體驗到大數據的含義和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大數據的興趣。例如現在大部分學生應該都有網購的經歷了,我們可以讓學生去認真觀察一下他們到淘寶網購物登錄的界面是否不一樣。現在的許多大型電商網站,都是根據用戶的購物瀏覽記錄,給客戶推薦不一樣的商品界面,做到“千人千面”,這個推薦系統背后采用的就是大數據的技術,即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預測客戶可能需要什么東西,進行推薦。再例如,可以應用沃爾瑪“啤酒與尿布”故事,來給學生做些大數據思維的啟發。在美國的沃爾瑪超市,通過數據挖掘技術發現啤酒和尿布放在一起銷量特別好,啤酒和尿布這兩個本來不相關的東西,怎么出現了相關性,這就是運用大數據挖掘技術所帶來的好處。
(二) 要努力讓課堂主體從“老師”的層次向“學生”的層次提升
傳統的課堂,都是以老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內容,這種形式的課堂授課,收效往往不理想,因為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充分地被調動起來。在大數據的時代,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個時代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自己去搜索信息、挖掘信息,讓學生變為信息技術課堂的主體,分享自己對于信息數據的學習和利用經驗,這樣既能達到充分調動學生課堂主動性,又能達到培養學生信息意識等多方面素養的目的。
例如,筆者曾開設一場市級公開課,我是這樣做的,首先給學生一個半開放式的主題《致我們的青春》,學生在一周時間內,通過小組合作,利用互聯網搜索素材,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主題作品,然后到課堂上進行自評互評,老師幫助學生一起對制作過程中的亮點、難點以及一些困惑進行總結。整堂課老師主導一個主題,而課堂真正地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這種課堂主體的轉換形式,很好地鍛煉了學生搜索信息、加工信息、歸納表達、團隊配合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因此,我們在信息技術的授課中,應該精選一些好的信息主題,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自主地去搜索信息、加工利用信息,充實信息課堂的內容,鍛煉信息綜合處理能力以及與他人分享、團隊配合的能力。
(三) 要努力從教室課堂的層次向數字化課堂的更高層次提升
在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教育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各種學習平臺在WEB、移動App、電視和廣播等各種渠道都有開發出各種的應用入口,學生的學習在時間和空間都大大地得到了拓展,比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網易云課堂等都免費向學習者提供網上課程。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探索多種教育手段,開展多種教育模式,將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老師可以將自己制作的微課上傳到一些網絡教育服務平臺,或是開通博客撰寫教學課程,為學生在業余時間的自學、復習或做練習等提供在線學習幫助。例如,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福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將事先準備好的導學案,微視頻,及有分層次的學習任務清單(其中還包括必做和選做兩部分)等上傳到平臺上,學生課堂上直接登入平臺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同時將問題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課堂上能及時地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學生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在許多網紅教授、網紅老師都是在這種網絡課堂上產生的,講得好的課程,會有更多的學生來學習,學生收獲知識。
總之,在大數據時代下,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我們信息技術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以一個更加開放的視野或思維,不斷學習信息技術的前沿技術和相關資訊,不斷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勝任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黃松愛,董玉琦.高中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1(8).
[2]張翔,樊富珉.大數據時代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研究[J].現代化教學,2016.
作者簡介:
莊燕菲,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內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