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啦啦操成了備受關注和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對高校大學生來說,啦啦操彰顯了青春的氣息,展示了時代的動感,豐富了校園的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健康價值和社會功能。啦啦操是一項需要團隊合作的項目,因此在高校啦啦操訓練中,不但要訓練學生的基本功和技能,還要注重對學生凝聚力的培養,本文對高校啦啦操訓練中凝聚力的培養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促進高校啦啦操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高校;啦啦操;凝聚力;培養對策
一、 引言
高校啦啦操是一種集體競技項目,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凝聚力對團隊的建設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是團隊動態存在的向心力,因此在啦啦操訓練中,重視對凝聚力的培養,不僅能夠使團隊取得好的成績,也能夠最大程度地鼓勵個人發展,由此可見分析高校啦啦操訓練中凝聚力的培養與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啦啦操訓練特征
啦啦操是一項競技與美感并存的體育項目,而且美感的展現需要集體合作才能完成,在啦啦操表演過程中,運動員的重心要低、移動要平穩,還要穩定地控制自己的身體,通過隊員之間的動作配合展現出整齊劃一的動作,表現出自信、積極向上和團體凝聚精神。
三、 啦啦操訓練中影響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一) 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是影響啦啦操團隊凝聚力的主要因素,首先如果一個啦啦操團隊成員在性格、愛好、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比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成員之間產生默契就會比較容易,能夠互相理解和支持,但是如果隊員之間個體差異較大,在建立凝聚力方面就比較困難;其次如果團隊成員之間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滿足成員的情感需求,也能夠有效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二)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對啦啦操團隊凝聚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看團隊的目標是否統一,只有成員與成員之間、成員與團隊之間的目標達到完全統一才能夠促進團隊凝聚力的培養;其次要看高校啦啦操團隊內部是否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關系,良性的內部競爭能夠最大程度地消除團隊成員間的負面情緒,成員不會計較個人恩怨和利益,會在競爭壓力下不斷的提高自己,互相鼓勵、互相合作,從而產生較強的團隊凝聚力;最后要看團隊成員是否發生變動,如果在高校啦啦操訓練過程中,發生了人數或成員的變動,都會影響成員間的交流和默契,從而影響訓練效率,因此要合理地控制團隊的人數和成員,促進凝聚力的形成。
(三) 管理因素
在高校啦啦操訓練中,管理方面的因素對凝聚力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教練和運動員之間必須要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互相尊重、互相欣賞,教練要對運動員的努力和成績給予肯定,從而激發出運動員的訓練熱情;其次要對團隊成員進行必要的獎勵和激勵,讓運動員認識到努力是有回報的,從而提高團隊成員的滿意度,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四、 高校啦啦操訓練中凝聚力的培養
(一) 明確團隊目標
在高校啦啦操訓練過程中,要想培養團隊凝聚力,首先就要明確團隊的目標,給團隊成員指明一個共同努力的方向,如果啦啦操的團隊目標不清晰,雖然在表面上是大家共同完成任務,但是實際卻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首先在啦啦操訓練過程中,教練與隊員必須要及時地溝通和交流,從而讓所有人都能夠認同一個求同存異的目標,同時也明白凝聚力的重要性;其次在訓練過程中,除了團隊總目標之外,每個成員還要樹立自己的個人目標,在不影響團隊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達到個人目標;最后,教練和隊員要對各個成員的特點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充分利用個人特點,嘗試一些多樣化的變換,從而促進凝聚力的培養。
(二) 增加成員之間的有效互動
凝聚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而且與團隊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在高校啦啦操訓練中,要想培養凝聚力,就要增加團隊成員之間的有效互動,從而循序漸進地提升團隊凝聚力。首先,教練和隊長要關注團隊成員內部之間的人際關系,一旦發現問題和矛盾要及時地進行調節,以免給訓練和比賽造成影響;其次,在平時訓練過程中,教練可以組織大家共同游戲、共同探討問題,讓團隊成員之間能夠充分了解對方的想法,增加相互之間的了解;最后,在訓練之余,可以組織團隊內部人員進行聚會,共同參與娛樂活動,增進成員之間的感情。
(三) 完善激勵體系建設
為了促進凝聚力的培養,還需要完善激勵體系建設,對高校啦啦操的團隊、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認可他們的努力和成績,從而達到良好的激勵效果。因此,高校可以根據不同賽事特點,設定差異化的激勵體系,對啦啦操團隊的整體表現和成員個人表現進行鼓勵,在團隊獲得成績的同時,個人能力也能夠不斷提升,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從而不斷提升團隊凝聚力。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團隊凝聚力的產生需要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在高校啦啦操訓練中,凝聚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必須要科學地進行訓練,讓團隊成員能夠得到成長,獲得自信,本文針對高校啦啦操凝聚力的培養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對整體凝聚力的提升有所幫助,促進高校啦啦操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靳晶.高校啦啦操訓練中凝聚力的培養與措施[J].科技資訊,2017,15(21):235-237.
[2]包佶.高校啦啦操訓練中凝聚力的培養和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2):36-38.
[3]劉怡汝.高校啦啦操訓練中凝聚力的培養與措施[J].運動,2016(20):83-84.
[4]鄭琳嫻,陳晶晶,黃韻詩等.啦啦操運動凝聚力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5(29):203-204.
作者簡介:
馬敏,重慶市,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