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年齡小,沒有社會經驗,依賴性強,對于集體生活感到陌生,不愿與同伴交流,喜歡以自我為中心。針對以上特點,引導幼兒愉快地進行角色游戲,可以增強幼兒間的交往能力,豐富社會經驗,學會按意愿扮演角色,并能在游戲中學會關心他人,友好合作。
關鍵詞:興趣;潛能;差異;發展
在小班開展角色游戲中,我從興趣入手,發揮幼兒潛能,從而讓幼兒能夠愉快地參加游戲。
一、 自己玩玩具,引發游戲興趣
首先,讓幼兒從以自我為中心的擺弄玩具、物品開始,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小班幼兒剛剛離開自己的父母進入一個集體中來,他們的自我意識很濃,根本談不上玩具大家一起玩,所以開展游戲我先從“娃娃家”開始,讓幼兒身邊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娃娃,當然孩子們的反應也不一樣,細心的孩子會抱起娃娃拍一拍,粗心的孩子就胳膊腿的亂拽一陣,作為老師,我啟發幼兒并一起做游戲。“我的孩子可漂亮了,來親親他”“孩子要睡覺了,誰會哄孩子睡覺”。這樣就把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進一步再現出來,孩子們會很快投入到角色中去,充當娃娃的爸爸、媽媽,孩子會很感興趣的,有了興趣才會引起合作的主題:“娃娃”想讓爸爸、媽媽給他過生日,誰愿來當這個“娃娃”的爸爸和媽媽,這樣就由30個小家庭變成了15個小家庭,孩子們會合作地照顧孩子,變以“自我”為中心為以“娃娃”為中心。在開展“小醫院”游戲中,我也是準備了針管、藥瓶等等,先讓幼兒感知這些物品的材料,然后通過觀察幼兒的活動,如有的幼兒用針管給“娃娃”打針,我就啟發孩子的生活經驗,從而讓孩子產生對這種游戲的興趣,然后再展開游戲,這樣幼兒就會很容易地進入到游戲中扮演角色。
二、 循序漸進地開展游戲
小班幼兒年齡小,合作意識差,所以在開展游戲中,我是以點帶面地開展,每次主題只有一個,到一定程度會再全面展開,如開始的“娃娃家”,先以“抱娃娃”“哄娃娃”“喂娃娃”開始,逐漸過渡到“給娃娃過生日”“帶娃娃去做客”,孩子的社會生活經驗逐漸增多,合作意識逐漸增強,然后我們又開展了“娃娃玩具店”,售貨員、顧客意識增強,禮貌待客經驗豐富了,我們又增加了商店的花色品種,在“小醫院”的開展中也是由易到難,深度逐漸增加,“先是掛號,醫生的出現,接著是藥房的產生”,在隨著買賣的增加,我們又設立了“自動銀行”的游戲;“公共汽車”“出租車”的游戲,幼兒在循序漸進地開展游戲中,知識經驗也在不斷豐富,游戲的積極性也在不斷提高。
三、 廣泛發揮幼兒潛能讓幼兒愉快游戲
角色游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幼兒的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在游戲中教師和幼兒為游戲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學會了以物代物,動手制作;在幼兒的游戲中,教師不要干涉過多,適當地指導對幼兒來說非常重要。“娃娃家”請客了,客人要喝面條,主人會用紙撕幾下就變成了面條,一根小布條就變成了“小聽診器”。
為了提高幼兒游戲的興趣,教師可讓孩子回家收集廢舊物品,制作小手工;在下次游戲中,你會發現孩子的游戲積極性會更加高漲,他們會對自己收集的物品感興趣,對自己扮演的角色任務也更了解,不信看看我班的角落,隨處都有孩子的作品,在游戲中這些材料的作用可大了。發揮幼兒潛能,教師的觀察談話是少不了的,小班的角色游戲開展得還不夠深入,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知識,所以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如開展“小醫院”游戲時,孩子們不知道有哪些角色及角色的任務是什么。通過觀察了解,有的孩子的身體差,每月都得去幾次醫院,通過交談引導其說出過程,扮演“大夫”,以點帶面游戲得以順利展開。在游戲中讓幼兒自愿扮演角色,讓每個幼兒都玩得開心、有趣,那么游戲的氛圍是歡樂的,孩子的興趣是高漲的。
四、 注重個體差異,促進全面發展
由于孩子所在的家庭風格各不相同,那么表現出的個性也不相同。教師在指導游戲中應注意到這一點,對不愛講話參與游戲的幼兒,教師應參與其中,指導其交往活動,還可以設置游戲情節,讓其把游戲開展下去,或請膽大的幼兒帶一下膽小的幼兒,請能力強的與能力弱的搭配一下,在小組活動中教師要善于隨時進行個別教育,帶領全體幼兒愉快游戲。
作者簡介:盧海霞,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