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蒙臺梭利教育是享譽20世紀的教育模式之一,其早期教育思想是蒙臺梭利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對現今幼兒教育尤其是0-3歲幼兒的家庭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論述從蒙臺梭利早期教育的思想中可以得到關于我國0-3歲幼兒家庭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蒙臺梭利教育;幼兒;家庭教育
蒙臺梭利被譽為20世紀“幼兒教育改革家”。蒙臺梭利十分重視早期教育,幼兒期的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早期的毫厘之差會導致日后生活的重大偏差”。《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近些年來,0-3歲的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與發展,本文將從蒙臺梭利教育思想角度來探討0-3歲幼兒家庭教育的發展。
一、 蒙臺梭利教育早期思想
(一) 兒童具有“心理胚胎期”
蒙臺梭利提出了兒童發展具有“心理胚胎期”。在她看來,人剛剛出生就心理來講是一張白紙,在內在生命力的驅使下,吸收外在環境的種種影響,不斷地積累資料,逐漸形成了許多感受點和心理所需要的器官,在此基礎上才產生心理活動。所以,0-3歲的教育至關重要。
(二) 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
蒙臺梭利認為幼兒對外界環境具有一種強大的吸收力,她把這種力量稱之為“吸收性心智”。它指兒童通過與周圍環境的密切接觸和感情的聯系,獲得各種印象、吸收文化,在此基礎上形成個性和行為模式。蒙臺梭利認為0-3歲幼兒處于無意識吸收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通過感知覺和動作探索環境,同時學習所處文化的語言。因此,蒙臺梭利強調必須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環境,供幼兒吸收,從而促進幼兒的自主發展。
(三) 幼兒發展具有敏感期
蒙臺梭利認為幼兒發展具有敏感期,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幼兒能從復雜的環境中選擇對自己生長適宜和必不可少的東西,使自己對某些東西敏感,而對其他東西無動于衷。
(四) 幼兒的發展通過“工作”實現
蒙臺梭利認為幼兒的發展通過“工作”實現。這里的“工作”是幼兒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自發地選擇與操作活動材料的活動,是身心協調、手腦結合的活動,是幼兒自主成長、自我促進的活動。
(五) 自由與紀律觀
自由與紀律觀也是蒙臺梭利教育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蒙臺梭利的自由與紀律是同時存在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真正的紀律是幼兒積極主動地遵守,幼兒是自己的主人,能夠在需要遵從某些生活準則的時候,可以節制自己的行為。紀律通過工作來實現。
二、 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對我國0-3歲幼兒家庭教育的啟示
早期教育具有運用感官學習,在與環境互動中自然學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需要反復進行等特點,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做了相關的闡述。因此,發展我國0-3歲幼兒的家庭教育可以從蒙臺梭利教育體系中得到一些啟示。
(一) 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環境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如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今有臨校而居。作為家長更要深知環境對幼兒的重要影響。
蒙臺梭利強調要為幼兒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家長要為幼兒提供適合其成長的物質環境,如自由活動的空間、符合其身高的柜子與固定輕便的桌椅、擺放和存儲玩具的柜子、箱子等,可以供幼兒自由取放,滿足其自由活動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要為幼兒提供專注的環境,如玩具數量限制原則。玩具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有助于幼兒的發展,而是要考慮到其教育性,適宜性。有些家長盲目地為幼兒選購玩具,導致玩具堆積如山,其教育功能缺乏或是重疊,分散幼兒的注意力,這都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
精神環境主要是指家長要為幼兒營造溫馨、舒適、平等的氛圍。當今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協商與溝通,而這些技能技巧都是在家庭中模仿與學習的。
(二) 正確對待幼兒的敏感期
從幼兒心理學角度來說,任何一種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都有著特定的規律,這就為幼兒教育提供了契機。作為家長要掌握幼兒發展過程中的敏感期,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如6歲前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在這段時間內幼兒可以毫不費力、自然而然地獲得語言能力,但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學習語言就非常困難。學習漢語是這樣,學習外語更是如此。
(三) 給予幼兒自由
蒙臺梭利重視給予幼兒自由,并且是幼兒可以不受任何人約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強制與壓抑的情況,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愛的活動。幼兒的天性是好奇,對于任何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從中獲得生活的經驗,增長知識。在家庭中,家長要給予幼兒自由,只要沒有重大安全問題,都可以適度地讓幼兒探索、體驗。例如,幼兒喜歡抽屜、拉門,反復拉推,玩的不亦樂乎。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手臂力量、手眼協調、專注、身體協調等方面得到鍛煉與發展,因此,家長在安全與衛生的前提下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滿足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的發展。
(四) 重視玩具操作
幼兒獲得生活及學習經驗的主要途徑是操作玩具,適合的玩具能夠促進幼兒在認知、動作、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家長應重視玩具的“教育質量”。蒙臺梭利教育非常重視操作材料的提供,能夠為家長提供幫助,主要體現在日常生活練習、感官教育等方面。如穿衣、吃飯、打掃等活動在家庭中簡單易行,這些行為能夠培養幼兒獨立生活、動手的能力,獨自面對挫折與失敗的心理承受力及其認知發展。因此,家長要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為幼兒提供相應的活動促進其生活習慣、學習能力的發展。
蒙臺梭利教育體系注重秩序感的培養,這種秩序感是貫穿生活與學習之中的,如玩具擺放的秩序,要求玩具擺放整齊、輕拿輕放、取放玩具地點固定等。在幼兒秩序感培養的過程中,家長起著重要榜樣的作用。家長要為幼兒提供正確的行為示范,幼兒通過觀察學習相應的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都有著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家長又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老師”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展。因此,家長要吸收科學的育兒知識,增進幼兒教育方面的能力,在早期教育方面發揮其獨特作用。
參考文獻:
[1]索麗珍,林暉編著.蒙臺梭利教育法[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2).
[2]楊君.蒙臺梭利教育法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J].新課程研究,2011(10).
[3]王方.論蒙臺梭利的兒童觀[N].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0(10).
作者簡介:孟祥玲,遼寧省錦州市,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