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甜
摘要:鋼琴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結合,開發云端課堂與學生交流社區,讓鋼琴學習更加便利。智能鋼琴及互聯網資源用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實現了智能糾錯、互動教學,對學生的鋼琴啟蒙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文從智能鋼琴優化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可行性及初步實踐進行探索,以期能持續推動智能鋼琴集體課的深入應用。
關鍵詞:智能鋼琴;中職學前教育;鋼琴集體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2C/03C-0032-03
智能鋼琴是作為號稱“樂器之王”的鋼琴與現代高新技術結合的產物,是一種與智能設備連接、自帶教學APP,賦予鋼琴更多現代功能的后蘋果時代的智能鋼琴。智能鋼琴比傳統鋼琴學琴更簡單快樂也更高效,它將傳統單向被動的學琴變成了雙向互動的玩琴。中職學前教育的鋼琴集體課教學用智能鋼琴代替數碼電鋼琴,可以增強學生學琴練琴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做到讓科技推動音樂教育。
一、我國智能鋼琴的發展現狀
(一)智能鋼琴的產生
教育信息化已經勢不可擋,融教育、信息化和音樂教學于一體的智慧高端教學設備必然不可或缺,智能鋼琴應運而生。云技術的日益完善,為智能鋼琴提供了發展基礎。各種智能軟件APP充分利用硬件、軟件與網絡資源處理、儲存、共享和計算數據,使用智能軟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資料查詢、數據上傳下載。例如,目前針對智能鋼琴教學的APP有“云學堂”APP、THE ONE智能鋼琴APP、極客智能鋼琴APP、海倫智能鋼琴APP、隨身教APP、于斯微琴房APP、FIND鋼琴APP等等。
(二)智能鋼琴的發展現狀
目前,智能鋼琴大多用于藝術培訓機構的兒童鋼琴啟蒙教學。大中專校幾乎沒有智能鋼琴教室,在部分小學已經建有智能鋼琴教室,他們采用的是Find智慧鋼琴。這種智能鋼琴擁有與鋼琴同寬、融為一體的高清大屏幕。學生可以通過內置測評系統智能糾錯,也可通過“雙師”教育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上課。
智能鋼琴越來越普及。但是,教師運用智能鋼琴的教學方法與技術卻相對落后。一是教師對智能鋼琴不完全了解,沒有深入研究各種教學APP,只是單純把智能鋼琴當成一臺“琴”而已,沒有發揮它的智能性和創新性作用;二是教師拒絕接受新物種,一直延續傳統的教學方法。筆者通過一線教學實踐,深入研究智能鋼琴集體課的教學理論和方法,以求創新高效的使用方法與教學模式。
二、中職學前教育運用智能鋼琴進行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1. 問題分析。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大多數學生入學時鋼琴彈奏水平是零基礎。學琴積極性雖然高,但是面對枯燥的理論知識和不協調的手指配合,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以下問題。(1)練琴任務不能及時完成。每周課堂上的回課檢查,采用的是全班齊奏或者隨機抽查的形式,存在不少同學渾水摸魚,沒有完成練習任務的情況。(2)練琴問題不能及時改正。學生節奏混亂、指法錯誤,但自己發現不了問題。學生意識里的練琴就是把音符彈完,不考慮指法、音準、節奏等問題,尤其做不到連奏和斷奏的對比,強和弱的層次對比。(3)學習時間和空間受限制。學生只有每周課堂上學新知識,課后遇到學習困難未能及時解決,學習積極性逐漸降低。
2. 原因分析。教學效果產生問題的原因有:(1)教師無法了解每一位同學每一節課的學習反饋。有些學生自覺性不強,抱著投機取巧的態度回課,老師不查就不練。(2)學生學習能力有差異。學生入學時的技能水平層次不齊,有的同學識譜快,有的同學識譜困難,有的甚至偷偷翻譯成簡譜練習。他們即使在練習的過程中彈錯了也不知道錯在哪里。(3)師資配備和學習資源短缺。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環境和師資情況決定了鋼琴技能的學習是一周一次的集體課,學生學琴的時間和空間受限制。
(二)運用智能鋼琴進行集體課教學實施的可行性
1. 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性。中職學校崇尚以學生為主體,以往的數碼鋼琴集體課雖有師生互動,但更多的是教師推著學生前行。智能鋼琴實現了人琴互動,及時糾錯、互動鼓勵,學生的彈奏有了回應;指示燈提示、節奏專題訓練,學生的困難得到了解決;視頻錄制、成績分享,學生的自我實現得到了滿足。用智能鋼琴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性。
2.教師知識結構的綜合性。教師要結合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職業要求,綜合運用各學科間的關聯性,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在安排課程教學內容時,要結合樂理、視唱練耳、曲式分析、和聲編配、即興伴奏等科目的知識,引導學生綜合學習,靈活運用。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鋼琴教材,采取分層次分階段的教學方法,積極有效地開展鋼琴基本技能訓練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云學堂”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線學習,同時整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實現線上線下綜合教學。智能鋼琴教學對教師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要求更高,可以促進教師的業務水平提升。
3.演奏形式的創新性與趣味性。智能鋼琴豐富了學生的演奏形式。第一,在演奏方面,學生與交響樂配合進行合奏表演,創新了學生獨立演奏的形式;第二,在伴奏方面,智能鋼琴有“卡拉鋼琴”的功能,學生可以對著話筒自彈自唱。智能鋼琴有配樂伴奏和實時音準評分,豐富了學生演唱的趣味性。用智能鋼琴教學,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登臺表演,寓教于文藝演練。
三、運用智能鋼琴優化集體課的教學實踐
中職學生的技能培養要與崗位要求相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能力要求學生初步掌握樂器的演奏方法和音樂表現的技巧,能獨立演(伴)奏;崗位要求學生能運用鋼琴有效地進行幼兒音樂的教育教學活動。筆者通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嘗試創新運用智能鋼琴進行教學的方法。下面以鋼琴曲《天鵝湖》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一)甄選演奏曲目,增強教學針對性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本課教學的知識目標是會辨認并理解變化音和附點四分音符時值。能力目標是正確把握附點四分音符在樂曲中的左右手節奏對位。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鋼琴曲《天鵝湖》最具典型性。一是學生可以同時區分調號和臨時變音記號的不同作用,學會彈奏不同情況的變化音;二是樂譜中多次出現包含附點四分音符的大附點節奏型;三是該樂曲改編自柴可夫斯基的同名舞劇,旋律優美,受到學生的青睞。學習氛圍和諧融洽。
“微課”“慕課”的時興就是“云技術”在教育中有效應用的例證。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筆者通過“云學堂”等教學APP收集了相關教學資料供學生下載學習,并運用信息化教學軟件制作《臨時變音記號概念》和《如何彈奏附點節奏》的微課及鋼琴曲《天鵝湖》視頻示范上傳到“云學堂”,同時要求學生把自學反饋和視奏視頻上傳到網絡作業庫?!霸萍夹g”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和師生交流的平臺。
(二)巧用智能鋼琴,突破教學攔路虎
1.音準:樂譜上的音符要彈準確,這是彈鋼琴最基本的要求?!短禊Z湖》樂譜中變化音較多,有固定調號一個降記號,也有許多臨時變音記號,學生易彈錯,然后遇到復雜一點的琴譜就退縮,教師逐個糾正耗費大量時間。實踐證明,運用智能鋼琴的跟燈彈奏,實時評分,有效地糾正了學生錯音,提高了效率。
2.時值: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不同時值的音符停留的時間不同,學生把握不準樂譜中的附點四分音符時值。筆者利用教學軟件中的“音的長短”專題訓練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智能鋼琴伴彈模式彈準音符的時值。
3.節奏:節奏是音樂的骨架。學生即使知道音符是多長時值,但是雙手配合彈奏時,往往會出現各種問題。長期以來,節奏的均勻準確一直是教學難題。通過實踐發現,學生在與智能鋼琴的內置交響樂合奏時,特別認真地對待節奏,以求得分率更高、彈出的旋律更好聽。體驗與交響樂合奏可以豐富學生的音樂層次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增強音樂表現力。彈奏結束,系統自動評分,學生技能掌握情況一目了然。
(三)校正識譜習慣,規范練琴“四步法”
中職學校要培養學身終身學習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職業精神。因此,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識譜習慣和練琴方法尤為重要。筆者通過反復探索,形成了智能鋼琴教學的練琴“四步法”,更加科學合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第一步,檢查音準:單手跟指示燈練、雙手跟指示燈練;第二步,檢查節奏:單手跟伴奏練、雙手跟伴奏練;第三步,加速練習:全曲由慢到快跟節拍器練;第四步,檢查完整度:全曲配伴奏練。環環相扣、科學規范。實踐證明,學生按照步驟練琴,樂曲完整度很高。同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識譜習慣和練琴方法。
(四)深挖智能資源,提升課堂效率
智能鋼琴教學軟件提供了樂譜資源、“微課”教學的平臺,教師要靈活運用資源,深入研究各種智能鋼琴設備的音樂制作技術,制作更多針對中職學生的教學資料,擴充教學容量。筆者通過查找各種教學軟件,針對本課教學內容優選了聽力和樂理測試題,有效節約課堂板書時間,最主要的是擴充了課堂教學容量,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學到了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教學軟件可以自動評分,更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智能體驗彈唱,樹立學生自信心
學前教育專業的崗位要求學生掌握運用鋼琴進行教育教學的能力。所以,學生彈唱技能的培養必不可少。我們的學生不夠自信,但需要被關注,他們喜歡去KTV唱歌。智能鋼琴通過連接麥克風可以體驗K歌的快樂。學生通過實時評分關注音準情況。不斷上升的成績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越唱越自信。
三、結語
智能鋼琴延續了傳統的發音原理和彈奏觸感,適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鋼琴啟蒙教學。智能鋼琴集體課在推廣和普及方面成為未來音樂教育的重要途徑。如何將智能鋼琴更好地運用于音樂教育事業,是我們應該不斷探索的課題。
智能鋼琴為培養具有現代音樂技術的教育人才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就像周海宏教授說的:“通過學琴,熱愛音樂;通過音樂,熱愛藝術;通過藝術,熱愛生活;通過生活,體驗幸福?!弊屼撉俳逃秊橹新殞W生增色添彩,為未來成功幸福助力,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章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