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航 趙卓


摘要:通過猿題庫等現代智能手機App輔助高中生物教學,能夠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通過對猿題庫與高中生物相結合的優勢分析來更好地應用于教學。
關鍵詞:高中生物 猿題庫 優勢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6-0209-02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就會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現今大多數高中生都是手機隨身帶。因此,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其應用于課后作業的輔導與監督,可以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作業是生物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是教學活動的延伸和重要補充。把生物作業作為一種手段和教學過程,不僅能反饋和強化知識,而且還能把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在新理念的指導下,運用網絡化作業系統,加強作業的趣味性、開放性以及評價的及時性,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本文主要介紹猿題庫,并就其應用于教學中的優勢進行分析。
一、現狀分析
近幾年,在中小學生中逐漸流行起一種應用軟件——猿題庫。猿題庫是一款手機智能做題軟件,覆蓋初高中所有知識點,每道題包含了題目內容、知識點和題目類型、難度、易錯選項等的題目參數數據,實時提供做題報告和題目的優質解析是猿題庫的最大特色。[1]據不完全調查,初、高中生使用這類軟件的比例已高達四成,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這些軟件為學生留作業,使學生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作業,教師也可以及時批改。借用手持式移動設備安裝猿題庫系統,開展網絡個性化輔導活動,配套合理的學習策略,設計出有層次的生物作業,既能適應全體學生,又能滿足知識基礎不同、智力因素各異的學生。[2]使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度、成績都有所提高,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二、利用猿題庫輔助生物教學的優勢
1.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增強學習興趣
中國共有2.1億多學生,但是老師的數量遠遠不夠,單科老師需要服務80多個學生,很難達到因材施教。尤其對于生物教學來說,沒有什么好辦法在師資上實現最佳配置,而通過手機App上的一些軟件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使更多的學生受益,也會使教師的作用發揮得更大。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是高中階段較難理解的內容,以《基因的表達》一課的課后作業為例,通過借助猿題庫這一類手機軟件可以使課后作業更加具有層次性、針對性和高效性。教師在猿題庫大量的習題中可根據題目的典型性及問題的難度進行篩選。如:DNA分子一條鏈的堿基排列順序是……ACGGATCTT……,那么,與它互補的另一條DNA鏈的堿基排列順序是________,如果以已知的DNA鏈為模板,轉錄出的信使RNA堿基順序應該是_______,在這段信使RNA中包含了_______個密碼子,需要_______個轉運RNA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轉運到核糖體上,這些氨基酸的種類依次是_______。其中可為基礎稍差的學生設置前兩問;為中等的學生設置前四問;而設置基礎較好的學生可全做。這樣的生物作業就可以適合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猿題庫軟件的輔助下,精選生物作業,選擇恰當的題目都不再成為阻礙學生差異化發展的難題。同時教師也能夠在猿題庫中對學生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和批改,更加適應高效率的雙向教學時代。
2.方便學生及時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智能設備的普及,猿題庫等軟件通過技術解放師資端的生產力,學生在碰到不會做的習題時可以通過手機掃描題目查看答案解析,同時了解相關正確率排名信息,還有一些同步練習功能,如圖1所示。對于生物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系統通過機器學習等技術能發現學生經常在某一個生物知識點出錯,便會給他推薦相應的知識點題目進行舉一反三的練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擴展傳統課堂知識范疇,豐富專業信息
教師使用猿題庫布置作業,對于學生所做作業反饋出來的信息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使教師能夠更快地進行解答和批改。同時掌握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以便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更加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難點,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同時利用猿題庫中拓展的知識豐富教師和學生的知識面,如圖2所示的相關拓展內容,可以豐富自己的相關專業信息。
4.強化典型例題演練,增強實戰經驗
高中生物中對于相關典型例題的學習十分重要,通過掌握典型例題可以對某一知識點達到深化理解,舉一反三。尤其是對于遺傳病的系譜計算是高中生物教學中最常見的一類題型,且解題規律性較強。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課堂集中授課,不同的學生接受能力有差異,學生的學習效果差異較大。而通過利用猿題庫,課后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對應類似例題進行再練習,達到對典型例題的深入全面掌握的效果。
5.駕馭高端信息技術,促進教學革命
利用猿題庫布置作業改變了曾經“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使人們認識到信息社會下知識的創造、存儲、學習和利用方式也可以發生巨大的變化,利用好現代科技成果對教學的幫助,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豐富教師對教學的認知,更加深刻地理解學習不只是局限于課本,適當結合相應的軟件設備,更能適應新時代下教學的需要。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方向下,應用現代科技成果與高中生物教學相結合必然會成為未來一種新興教學模式,能極大地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因此,對于教師方面,要積極學習相關教育教學技術,同時有良好的信息素養,能較好地結合和利用新型教學技術;對于學生方面,對其自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網絡上的各種誘惑學會抵制。但是就目前而言,相關的一些應用和實踐還是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以更好地與教學相適應。
參考文獻:
[1]曾文雄.基于微信與猿題庫開展初中化學課外自主合作學習的實踐探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6(6):81-85.
[2]孫福如.淺談物理作業改革的六種措施[J].中學物理,2014,32(1):7-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