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摘 要:英語課堂內容諸要素要基于主題意義,通過一系列體現實踐性、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促使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有效形成和真實落地。
關鍵詞:核心素養 主題 語篇 文本解讀 活動
一、理論依據
《修訂版課標》提出了主題引領的英語課程內容六要素,即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在這六要素中,主題語境是語言學習活動的重要條件,教師應樹立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圍繞主題情景的語言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王薔,2017)
《修訂版課標》提出三大主題語境,即“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而在人與社會的主題下列了四個主題群,即“社會服務于人際溝通”“文學、藝術與體育”“歷史、社會與文化”與“科學與技術”。以下將以“人與社會”主題下冀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Lesson4 A Visit to Lanzhou 為例,探討如何引導學習者探究主題的意義和內涵。
二、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課堂教學課例
(一)教材分析
1.What 解讀文本的主題
冀教版七下第一單元的主要內容為李明帶領Jenny和Danny來到中國一起游覽絲綢之路所經過的城市。第四課講的是李明和小伙伴們在蘭州游覽黃河沿岸風景的過程及名勝的介紹。
2.Why解讀作者的意圖
結合本單元Silk Road 主題,作者希望通過游覽中國的歷史名勝古跡,引發讀者對自己祖國的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產生自豪感,并學會感恩。
3.How解讀文體特征和語言特色
此文以對話形式出現,以“黃河沿岸的名勝古跡”這一話題展開,作者使用了一般現在時。對話內容涉及了對中山大橋、母親河黃河以及母親河雕塑的描述。最后插入了照相時中外所喊口號不同的文化差異。但這段對話較短,信息量不夠。因此教師尋找了另一篇母親河塑像的文本借以補充。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通過初中半年的學習,不僅通過學習各門文化課程打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而且英語語言感知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學習本課之前有一定的地理知識積累,因此總體難度不大。
(三)教學策略
教師按照游覽順序呈現課文,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獲取文本信息,通過指導學生畫思維導圖內化語言,為學生語言輸出打基礎。因為是疫情特殊期間,網絡直播授課的方式決定了教師必須要通過多種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有限的20分鐘內幫助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并提升引領學生的價值觀。因此,圖文并茂,并充分利用黃河視頻幫助學生理解。
(四)教學目標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you will be able to:
1.identify(確認)the places of interest? in Lanzhou.2.use the expressions in this lesson to describe (描述)the Yellow River in Lanzhou .3.create(創造) your own statue.
(五)教學流程
本節課通過看相關圖片引領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以觀看視頻進一步解讀文本,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以拓展閱讀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創造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雕塑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具體流程如下:
(六)板書設計
(七)課后反思
通過立足單元主題來確定單課分主題的備課方式可以幫助老師立足文本整體意義,做好多課連接與過渡,避免了碎片化隔離式課堂教學。基于“人與社會”主題意義去處理文章就會遠離了單純語法和句式的應用講解,并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時值全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殊時期,本課適時地引導孩子找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塑造正確的英雄觀、價值觀,引發學生對那些關鍵時刻勇于沖鋒奉獻的醫護工作者或自己的父母、快遞員及清潔工人等“逆行者”形象產生感恩和崇敬之情,旨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而強化英語課程的學科育人價值。
在本課教學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黃河視頻播放出現網絡卡頓影響了后續的課堂內容。對于最后一個問題“Who is your hero?”討論不充分,沒有進一步給學生充分時間深入思考。今后一定充分考慮網絡課堂的特點,打造更高效的直播新課堂。
參考文獻
[1]王薔.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課堂教學[R].北京海淀,201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