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穎
摘要:大學生心理委員是大學生干部隊伍中的活躍分子,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先進性關系重大。本文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委員群體存在的問題,提出從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均衡心理委員比例、構建高校心理委員考核評價體系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實踐性這四個方面加以完善,從而保持大學生心理委員隊伍的先進性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委員? ?先進性? ?實現途徑
大學生心理委員是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是學生自我管理和互助管理的一種有效途徑,是心理健康教師的得力助手,發揮著積極的橋梁紐帶作用。大學生心理委員在大學生群體中作用大、影響廣,自身可塑性強,具有較高的認同感,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先進性不僅關系到大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而且關系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的發展,更關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力延續,因此,保持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先進性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一)心理素養成熟
大學生心理委員作為學生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應具備心理委員的基本素質——過硬的心理素質。所謂心理素養成熟,是指人對自身和外界的認知和協調的一種能力,心理素養優異的人,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善外部條件或者是針對無法改變的外部條件來調節自身的狀態,并借此最大限度地達到自己的目標,能夠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二)文化成績優異
大學生心理委員在學生群體中發揮心理疏導作用的前提,也是作為一名學生的本職即要在學業方面具有說服力。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在學習和研究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只有多學習科學知識,才能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被時代淘汰,長久發揮作用。
(三)服務同學的精神
大學生心理委員應具備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關心幫助每一位心理有困惑的同學,積極做好同學們的心理健康檔案建立和心理輔導的工作,與同學進行正確恰當的溝通。
雖然大學生心理委員應符合以上條件及要求,但實際情況并不樂觀。根據調查統計得知,當今高校學生心理委員的先進性作用發揮并不明顯,大學生心理委員群體存在某些不良現象亟待解決。
(一)心理健康意識淡薄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薄,出現擔任學生干部動機多樣化和功利化的傾向。有些學生隨波逐流,為了擔任學生干部而擔任學生干部,將干部身份作為炫耀的資本,甚至為了成為學生干部不擇手段;另外,有些優秀大學生受校園“心理委員泄密論”影響,為了不承擔泄露同學隱私的責任而放棄擔任心理委員的良機。
(二)心理委員作用發揮失衡
從目前高校的心理委員比例來看,大一、大二的學生心理委員的作用發揮明顯,而大三、大四的學生心理委員則形同虛設,發展不均衡。
(三)心理委員考核評價體系尚未完善
從學校角度而言,對于大學生心理委員的考核評價體系構建不完整,大部分高校表現為只注重對心理委員的培訓教育,而輕視對心理委員對班級同學轉訓的監督,缺乏對心理委員的再教育及跟蹤調查考核。
(一)強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為發揮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先進作用,高校內各層組織應把好關,尤其是做好大學生擔任心理委員動機的教育,讓其擺正心態,從而吸收綜合素質優秀、責任心強、樂于服務奉獻的大學生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來,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具體而言,就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摒棄陳舊無味的硬性灌輸,采取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網絡,激發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工作的熱情, 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大學生端正動機,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潛能開發,使心理健康工作機制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
針對受校園“心理委員泄密論”影響的部分大學生,應教育其端正思想,不可盲目遵從不良之風。極少學校固然存在這一現象,但并不意味著所有高校都一無是處。大學生心理委員在校期間的綜合能力培養及人際交往能力鍛煉,對于今后擇業以及人生幸福感確立都是百利無害的。因此,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心理委員,必定能使心靈充滿高尚的情趣,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自己的一生,即使在數九寒冬也能感受到梅花的芬芳。
(二)加強心理委員隊伍建設,均衡心理委員作用發揮
對于目前高年級大學生心理委員作用發揮明顯偏少,而中低年級學生心理委員作用則比較突出,發展嚴重失衡的局面,各高校應完善心理委員隊伍建設機制,均衡發展心理委員比例。
很多高校在大學初期開展大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臨近畢業期間,又基本沒有組織相關活動,這無疑降低了學生心理委員的積極性。大三、大四學年正是大學生從學生角色向社會角色轉換的關鍵期,學生的心理困擾會陡然增多,甚至患上畢業恐懼癥,此時應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比例,讓更多有時間、有積極性的學生加入到活動中來,為同學們服務。
因此,針對大學生心理委員作用發揮嚴重失衡的現狀,各高校應改善現有心理委員發展體系,加大對高年級學生心理委員的吸納和培養,使其充分發揮心理委員的先進作用。
(三)構建高校心理委員考核評價體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對于心理委員培養和發展并不完善,大學生心理委員的發展是個長期、任重道遠的過程,并非局限于某一時間。與此相反,很多高校在實際培養中表現為只注重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初期教育,而輕視后期教育,缺乏對心理委員的再教育及跟蹤調查考核。構建高校心理委員考核評價體系,將心理委員發展過程制度化、系統化,嚴肅心理委員發展的各個階段,及時開展糾正、教育、改正、反饋,從而促進心理委員素質持續不斷的提高。
在服務型社會中,心理委員的發展過程也該透明化,接受來自周圍的大眾評價和監督。類似于服務行業的一條龍體系,售后服務即后期監督考核教育更應該引起高校的重視。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實踐性
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先進性不應僅停留在思想層面,它更應體現在實踐中的積極參與及奉獻精神。大學生心理委員作為學生中的活躍分子與骨干,必須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成為大學生中的精神領袖。實踐是檢驗真知的工具,實踐更是大學生心理委員綜合素質提升的最佳途徑。大學生心理委員通過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工作, 一方面能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得到鍛煉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為同學們服務,最終促進自己全面發展,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所以,大學生心理委員在掌握好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同時,要不斷磨礪自身的品格和意志,提升修養,積極發揮作用,時刻保持心理委員的先進性,樹立起當代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先進形象。
作為年輕、活躍、高素質、高學歷的一個重要群體,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先進性關乎整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續性發展。因此,高校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強化他們的心理健康意識,使其在高校中充分發揮先進作用,使大學生心理委員因助人而快樂,因助人而成長。今后,要將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培養工作,作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一環,為構建和諧高校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