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梅
東北地區是我國玉米主要產區之一,利用有限的土地提升玉米的產量,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經濟條件,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大壟雙行密植技術,其原理是在保證通風和采光的前提下,減小植株間的距離,同時輔以一定的施肥與田間管理技術,有效地提升玉米產量。
1 技術綜述
大壟雙行密植高產技術,具體是基于雙壟建平臺的方法,避免過去6-7dm寬的壟,建成13-14dm寬的壟,并在這個寬壟上栽培兩行作物。在設置大壟的的基礎上,減小作物之間的距離,每2.5dm種植一棵玉米,而行距則保持在4dm左右,大壟之間的距離則為9.5-10dm。這樣就使得作物的密度變大,通常情況下,每公頃土地能多種植5000棵以上。同時因為大壟的實行,使得大壟之間有較好的采光條件和通風條件,因此相對于傳統種植方法,其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據統計,利用大壟雙行密植技術,和與傳統種植方法同樣的施肥量,能夠有效增長10%左右,而這與采用該技術能夠有效減少倒伏率也有一定的關系。另外,通風采光更有優勢,大壟雙行密植方法能夠促使籽粒的脫水,降低含水量。
2 整地
首先要進行地塊的選擇,優先使用肥力足、有利于排水和灌水的土地,在實際耕種中也應當根據地塊的具體土質和地勢條件,進行改良。其次,盡量不采用重茬的地塊,優先用大豆、土豆等作物進行隔年種植。
在選好地塊后,就進行整地。對土地進行不低于2dm的深翻,并將體積較大的土塊進行粉碎,施加一定的肥料。短時間內進行起壟操作,按照前文所述的距離進行控制。如果是大豆等作物的小壟,則可以采用間隔破壟的方式進行起壟,這樣在多年的種植中,能夠更加有效地保肥。
3 品種的選擇、處理與播種
首先要選擇生育期與東北地區相適應的玉米品種,我們知道,東北地區只產一季春玉米,因此生長期相對華北地區較長,并因此獲得更多的產量。其次要保證所選的種子的質量,拒絕不穩定性狀、不穩定和存在分離情況的品種,保證品種具有較高的純度和較低的含水,以確保其發芽率。最后針對大壟雙行模式來說,應當選擇緊湊型和植株較矮小、耐密的品種。
在種子選好后,應當進行有效地處理。首先對種子進行手工或機械精細化挑選,對因為病蟲害而變得不能發芽或將成為弱苗的種子進行淘汰,并將選好的優質種子進行提前晾曬,使之含水量進一步降低。其次要用藥劑進行悶種,所采用的有效成分是辛硫磷乳油的水溶液。再次對種子進行包衣,采用的是多克福種衣劑。最后對種子再次拌藥,同樣也可以用辛硫磷水溶液。上述措施主要是為了防止地下存在的蟲害。
在整地完成、種植挑選與處理完畢之后,選擇在地溫達到6度時(在東北地區,通常需要在4月中下旬),進行播種??梢圆捎脵C械耕作的方式,也可根據土地的具體形勢以人工方式播種。注意要深度在4cm左右,且基本一致,且需要根據其土壤情況調整深度。
4 田間管理
有效的田間管理,包括合理的施肥、針對性的病蟲害防治、除草等方面。
4.1 合理施肥
對于大壟雙行密植玉米來說,有效采用有機肥,建議優先使用農家肥料,每畝地建議施加1500kg,如果農家肥不足,則可以直接從市面上購置有機肥,可以采用拋撒的方式進行有機肥的施加。同時為了保證三大元素氮磷鉀的含量,也應當合理地施加普通化肥。這里建議每畝地在種植前施加10kg的 KCL,種植前施加15kg的(NH4)2HPO4。而在玉米的拔節期和抽穗期,也應當分別追肥,建議每畝地追加尿素15kg。底肥的施加是伴隨著翻耕進行的,這樣有助于肥料均勻地施加在土地的2.5dm深度范圍內。而追肥則建議在大壟中進行,以盡量不傷及玉米的根,有利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的提升。同時如果有條件,建議耕作者在土地翻耕前對土地的元素含量進行準確地測量,獲得其含有的氮磷鉀以及微量元素的量,配以合適的肥料,以有效保障玉米產量。
4.2 除草
雜草的泛濫不僅會爭奪玉米植株的營養成分,也會帶來各種病蟲害,極大地影響了玉米的產量。在東北地區,農民人均耕地較多,在人力外流的背景下,人工除草的可行性較低,因此建議噴灑除草劑。具體來說,在玉米苗尚未發芽前,可以噴灑乙草胺和嗪草酮的混合溶液,并采取一定的封閉措施,使得周邊的雜草無法再次污染該地塊。通常情況下,這次除草能夠保障玉米在拔節期前不再有雜草。在拔節期如果再出現雜草,則可以噴灑玉農樂懸浮劑的水溶液,可以保證玉米收獲前的雜草得以避免。
4.3 病蟲害防治
東北玉米常見的蟲害包括粘蟲、玉米螟、蚜蟲等,常見的病害包括爛心病、白化苗、粗縮病、根腐病等。
對于粘蟲來說,可以以輝豐快克作為主要藥劑,也可以以菊酯類作為主要藥劑進行噴灑。玉米螟可以在玉米的多個生長周期存在,對此有必要采用辛硫磷進行預防,放置在玉米的心葉中,同時也可以用BT乳劑噴灑。在精細化耕作的玉米田里,也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來進行治理。蚜蟲則可以以速克斃、大功臣等藥劑來噴灑治理。另外,玉米有很多根部的害蟲,包括二點委夜蛾、斑大蚊幼蟲、耕葵粉蚧等,對此應當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的方式來進行防治。
在常見病方面,玉米粗縮病雖然不常發生,但一旦出現則影響惡劣,主要由灰飛虱所攜帶的病毒感染。應當在6月初以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氯氟氫菊酯、毒死蜱乳油等溶液進行噴灑,以消滅灰飛虱。對于根腐病,適合采用惡毒靈與愛多收的混合液灌根,每周1次,持續三周,并輔以葉面蕓臺素使得玉米獲得充分的營養。爛心病則可以以10%吡蟲啉1000倍、農用鏈霉素500倍對玉米心進行噴灑,同時建議加一些鋅肥,每周一次,施加兩周。白化苗則通常是缺失鋅元素所致,因此建議噴灑一定的鋅肥液。
總之,在東北地區采用大壟雙行密植高產技術是可行的,在做好耕地地塊和種子的選擇后,進行合適的種子處理與播種,科學地施肥與除草,并及時有效地防治病蟲害,能夠明顯地提升產量。因此對該技術有必要進行推廣,以有效地提升東北地區玉米產量,保障農民利益。
(作者單位:163515 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大同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