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環
由于水稻種植的季節通常在季風時期,特別在亞洲季風區較為集中些,屬于一種需要大量水分的農作物。水稻的需求量也出現了緊缺的情況,因為全國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主要以大米當作主要食物,這樣就需要提高水稻產量變得尤為迫切。因為水稻種植作為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并且水稻本身就處于濕潤的狀態,致使水稻種植自動化不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東北水稻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提供給相關人士,供以借鑒。
1、水稻種植技術
1.1選種
水稻種類較多,在種植時需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等選擇適合的品種,所選種子的抗病性較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抗寒性、抗鹽堿化均較高、粒大飽滿的品種。選種后,在用農藥拌種。通常情況下,可用98%的巴丹原粉兌水,充分稀釋至5000~6000倍,再與3%的多菌靈溶液相混合后浸種,6~8h攪拌1次。
1.2播種
部分規模較大的種植區,可使用插秧機播種,受地形限制或規模較小的農田則可通過人工播種方式播種,播種時需掌握好量,過密會影響幼苗的生長。此外,水稻的生長還易受周圍空間、養分的影響,因而播種后還應加強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1.3育秧與插秧
農田的正確選擇是培養育秧的關鍵所在,在育秧時期需要選擇地勢平坦、滲水量適宜的地方,在符合當地氣候的條件下,開展好灌溉作業,農民朋友應用紙膜覆蓋法將水稻的抗旱性能加以提高。
1.4施肥
育苗插秧工作完成以后,就需要在科學的時間內進行施肥作業,確保水稻能夠快速的成長。在這種環境下,農民朋友還需要應用測土配方手段,選擇恰當的肥料種類,從而調配出科學的高產肥料。
1.5科學灌溉
因剛育秧后的水稻植株較小,喜溫怕澇,此階段無需灌溉。拔期后,水稻長勢旺盛,對水的需求量較大,此適量灌溉。大喇叭日期后,植株本身對水分的需求量逐日增加,此時應保證水分充足。水稻抽穗期所需水量最大,應做好此階段的灌溉工作。
1.6收獲
水稻成熟后,及時收獲也是增加產量的主要方法之一。若田間水稻有80%出現了籽粒變硬、變黃,則應及時收獲。
2、水稻種植管理
水稻種植是一個精細的勞動過程,要種出產量高、質量好、口感好、營養成分高的水稻需要營造良好的水稻種植環境、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精心培育水稻秧苗、認真謹慎進行水稻的移栽。水稻的日常管理是水稻種植人賴以生存的法寶。
2.1對水稻種植環境進行改造
水稻的生長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對于種植水稻的土壤而言,需要有一定的養分但不宜太高,養分含量過低易造成稻谷“空殼”,而養分過高則會造成“青苗”,這些都不利于提高水稻產量。其次,種植水稻的土壤酸堿度要適中。汞之類的有毒金屬元素的含量不宜過高,否則易造成水稻內有毒元素富集,對食用水稻的人群造成巨大傷害。此外,種植水稻的區域內空氣質量要達到一定的標準。空氣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含量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空氣中所含酸堿物質也會對水稻作物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2.2選擇最優的水稻品種
當前,市面上可以提供諸多的水稻種類,并且有著各自的生長特征。農民朋友在對水稻種類進行選擇額時候,需要對水稻的產量加以考慮。除了水稻產量來講,水稻的口感及其所含有的營養價值也考慮在內,通常情況下,某些國家和我國的東北大米種類有著較好的口感,產生的營養價值也較高。
2.3對所選水稻種子進行“發芽”處理
農民朋友在挑選好水稻種子以后,就需要對水稻的種子做好認真的處理。在這個環節要控制種子呼吸,并且發芽時期能夠促使胚芽吸取到足夠的營養;需要對水稻種子進行曝曬,通常控制在2~3h的范圍內,這個過程對水稻種子所具有的水分含量提供重要的保障,無法促使水稻種子含有過高的水分,要不然水稻種子會在較短的時間發芽,致使種子沒有較高的含量,要不然對水稻種子的活性帶來直接的影響;需要做好相應的消毒,接著將水稻種子浸沒到指定的地方1~2d,從而促使種子發芽。
2.4培育長勢良好的水稻秧苗
水稻秧苗的培育是水稻種植的重要環節,水稻秧苗的數量和水稻秧苗的長勢直接影響著水稻移栽的效果。水稻秧苗的配置量需要根據移栽面積確定,通常每畝種植田需要消耗水稻種子量為:雜交水稻用量為1kg/667m2,常規水稻用種量2~3kg/667m2,一般會在計算的數量上增加一定的秧苗數量,以保證秧苗數量充足,不致因秧苗損耗導致無秧苗可補的現象;秧苗培育過程中,“秧田”(書面語為苗床)的選擇也十分重要,主要有旱地和水田之分。
2.5對水稻進行日常看護
由于對水稻進行日常看護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對水稻進行除蟲工作,在必要的失手對水稻田所含有的水分進行調節。不僅僅如此,農民朋友還需要對稻田做好適當的暴曬工作,使其處于濕潤的狀態。在花期的時候,還應當主動對水稻做好適當的授粉輔助工作。
3、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3.1選用優良品種
水稻育種時應選擇粒大飽滿、抗旱、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增強病蟲害抵抗力。
3.2播種前床體土壤消毒
在選完種子以后,育苗的過程中需要選擇抗旱的地區做好培育工作,在培育的時候確保土壤達到平整的目的,并做好適當的消毒作業,將水稻幼苗的產量加以提升。
3.3灌溉技術與農田管理
開展好水稻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主要核心圍繞著水稻灌溉、施肥等一系列工作,農民朋友需要對田間是否出現干旱、裂口情況進行觀察,避免對水稻水分的吸收情況帶來不利影響。倘若有植株出現枯萎的情況,那么農民朋友需要將其連根拔起,將病蟲害消滅掉,從而保障水稻可以健康的成長。
3.4使用化學防治措施
由于農藥作為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預防措施,有著見效快、效果明顯的優點。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應用的農藥一定是得到相關部門檢查合格以后才能夠投入使用。
總之,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對于水稻種植技術及其預防病害方面來說,最大程度促使水稻種植基本理論知識和種植要點有機的結合起來,利用種植、管理、預防病蟲害三個環節,滲透到水稻每一個種植的環節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相信未來的道路上,可以提高農民朋友的收入水平,為我國糧食安全及其農村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作者單位:164135 黑龍江省龍鎮農場土壤化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