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加亮
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玉米產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玉米的倒伏問題也隨之越來越嚴重。據初步統計,玉米倒伏一般可減產20%~30%,嚴重者達50%以上,有時甚至絕收。為此,從玉米倒伏發生原因和類型入手,分析玉米倒伏發生的原因,提出玉米倒伏的預防和解決措施,供同行和農民參考。
一、玉米倒伏的原因分析
1、原因之一:根系不發達,抓土少且入土淺
雖然玉米生產已逐步走向機械化,但因侵蝕、生產機械老化等問題導致犁底層越來越厚,耕層越來越來淺,現土壤耕層僅為18-20cm,土壤通氣透水性差、易旱易澇,玉米根系只能集中在犁底層上部生長,入土淺,可抓土少。
2、原因之二:玉米品種選擇上有誤區,高桿玉米仍占很大比重
玉米品種的選擇仍以高桿植株為主,多數在1.8-2.4m左右,莖細根弱、缺乏韌性、結穗部位高,遇風易折。
3、原因之三:種植密度不合理:
在玉米播種和玉米間定苗時,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品種制宜地保留適宜的種植密度,造成密度過大,群體內光照弱,光合產物少,導致莖稈纖細,其硬度和韌性降低,穗位升高,遇暴風雨時發生倒伏。
4、原因之四:病蟲害導致莖桿易折
在生長期間受到玉米螟和粘蟲危害的植株或發生莖腐病等病害,遇風雨容易引起倒伏。
5、原因之五:自然災害影響
大風、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的襲擊也是引起大面積倒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玉米倒伏的類型
1、根部離土倒伏
由于玉米根系發育不好,入土較淺,氣生根較少,加之土壤濕度較大,土質過于松軟,遇大風、大雨天氣根部離土,植株倒伏。
2、莖稈硬度不夠倒伏
由于所選玉米品種過于高大,莖稈細長,節間距離過高,莖稈纖維組織不足,硬度不夠,無法支撐整個植株的葉片、果穗等重量,易發生彎曲倒伏現象。
3、莖稈折斷倒伏
莖稈折斷倒伏則是莖倒伏的升級版,根系無明顯變化,但莖桿從某一節間直接折倒,這種情況影響最大,嚴重時顆粒無收。
三、防治玉米倒伏的措施
1、品種選擇及種子精選
玉米品種是否抗倒伏,主要與該品種的植株特性有關。植株高大,莖稈和節間細長,根系不發達的品種容易發生倒伏。所以要選擇莖稈粗壯,基部短粗、矮稈、穗位低、根系發達、豐產、耐密、抗逆性強的優質品種,并且要做好種子精選工作,高質量的種子,純度要高,不能低于98%,芽率芽勢要高,不能低于95%。這樣可以降低倒伏的發生率。
2、進行深松整地
多年的淺耕會形成堅硬的犁底層,不利于根系的下扎,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層,加深耕層,減少降雨徑流,減少水土流失,增加肥料的溶解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玉米茁壯生長,對玉米的抗倒伏、高產高效生產具有顯著效果。
3、合理密植,配方施肥
要依據品種特性和不同地力來確定相應的種植密度,根據土壤條件和品種自身要求,合理施用氮、磷、鉀肥,并輔之以微肥。種植形式采用寬行密株,行寬在60 cm以上,畝留苗4500株左右。這樣有利于通風透光,對防止玉米倒伏有一定作用。根據地力確定玉米目標產量,根據目標產量和土壤供肥量,合理施用氮、磷、鉀、微肥,增施有機肥,實行平衡施肥。缺鉀地區要特別注意增施鉀肥,以增強莖稈強度,提高莖稈抗倒伏能力。避免在拔節期一次性追施過多的氮肥;改“炮轟”施肥方式為實行葉齡施肥方式,當葉齡指數達30%前即5葉展開時,普施有機肥,全部追施磷鉀肥;當葉齡指數達30%~35%即5~6葉展開時,追肥數量占氮肥總量的60%;葉齡指數達60%~70%即12~13葉展開時,追施剩余的40%氮肥。及時中耕培土,在撥節期至大喇叭口期結合中耕進行培土,以促進次生根發育,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4、拔節期間培土
培土可以促進地上基部莖節氣生根的發育,增強植株抗倒伏的能力,這是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可在拔節至封壟之間進行,中耕深度5-8厘米,培土高度8-10厘米。
5、及時防治病蟲害
玉米的各種病蟲害是導致玉米倒伏的又一大因素,特別是“莖腐病”一旦大面積發生,幾乎可以百分百導致玉米倒伏,再就是昆蟲如果將玉米莖稈掏空,即使不倒伏,成活的可能性也很低。所以防治玉米倒伏,及時防治玉米“莖腐病”、“玉米螟”、“粘蟲”等病蟲害,保證植株的正常生長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項。
6、及時進行化控
就目前玉米生產實際來說,采用化控技術防止玉米倒伏是當前的主要措施之一。于玉米8~12片葉期間,葉面噴施日本三靈、聯邦三效、玉米矮豐等植物生長調節劑防止玉米倒伏。日本三靈中含有進口生根劑和玉米棒穗拉長素,施用后可以增加玉米根系量、矮化玉米植株40cm左右、穗位減低20cm左右、果穗增大成熟度好。不論施用那種玉米矮化植物生長調劑,作用都是抑制玉米營養生長,促進玉米生殖生長,都能使玉米植株矮化、穗位降低、根系量增加、莖桿增粗、葉片顏色加深、葉面積增大、節省營養供果穗生長、玉米成熟度好、產量增加。
7、關注天氣防災減損
露天農業受天氣的影響較大,多數年份不是風調雨順的,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自然災害,這就要求我們農戶時刻關注天所變化,遇臺風、暴雨、冰雹等惡劣天氣時及時采取固稈、排水、防雹等措施,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四、補救措施
玉米發生倒伏后,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發生根倒的地塊,在雨后應該盡快人工扶直植株并進行培土,重新將植株固定。發生彎倒的地塊,要拌落植株上的雨水,以減輕植株壓力,待天晴后讓植株恢復直立生長。發生莖倒的地塊,要根據發生程度來區別對待,莖稈折斷情況比較嚴重的地塊,將玉米植株割除作為青飼料,然后再補種晚田作物;莖稈折斷比例較少的地塊,可將莖稈折斷的植株盡早割除。
(作者單位:164021 黑龍江省北安市趙光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