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徐永進
茶葉是恩施市重要經濟作物,因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了恩施茶葉色、香、味俱佳之品質特點,聞名遐邇的硒資源,為恩施茶葉注入了新的活力,境內茶園種植面積達2.4萬hm2,年產值達19.52億元。由于茶病蟲種類繁多,發生期也非常復雜,加之茶葉屬葉質經濟作物,浸其葉汁供人飲用,采摘期施用化學農藥,直接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因此,采摘期主要突出物理防治(即:3-10月主要采用太陽能殺蟲燈、黃板誘殺害蟲),把化防和田間管理重點放在11-12月。(即冬季田間管理和病蟲防治。)
1茶園冬管
1.1茶園防凍
茶葉受凍,主要表現在,枯死、遲發。根據凍害程度、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因地制宜地實施補救。一是災后可恢復的茶園,及時做好修剪和施肥工作;二是災后毀滅性園要及時組織補栽恢復;三是災情相對較輕的茶園,要做好常發性病蟲害監測防控。
1.2選擇優質抗病蟲和耐寒品種
新建茶園、低產衰老園改良,要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等條件,選育抗病蟲危害能力強、耐寒性好、品質優、易于加工的好品種。如選種無性系良種茶樹品種福鼎大白、龍井43等優質良種。
1.3合理施肥
科學平衡施肥,按產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為輔,嚴格控氮增施農家肥,改善作物營養條件,促進茶樹健康生長,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耐蟲、耐寒能力。每畝有機肥400kg,茶葉專用肥50kg,在茶樹行間開溝20cm深施覆土。
1.4利用生物調節劑,促進茶樹早生快發
施用“碧護”0.136%吲乙·蕓可濕性粉劑,每畝3克兌水50kg噴霧,能夠打破茶芽休眠,活化細胞促進細胞分裂和新陳代謝,促進根和芽早生快發。
1.5深翻改土,改良土壤
茶園冬季深耕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和環境,有宜于微生物活動。減少越冬病蟲基數,促進茶樹根系生長發育,達到茶園“三保一護”,即增溫、保水、肥土、護根的作用。
1.6茶園修剪
茶樹冬季修剪,是實現翌年春茶優質高產的重要措施,目的是抑制茶樹營養消耗、使樹冠蓬面整齊,便于翌年采摘和管理。根據茶樹的長勢,具體的修剪方法有輕修剪、深修剪、低產茶樹的重修剪、衰老茶樹的臺刈。
1.6.1輕修剪
對“雞爪枝”、徒長枝、受凍枝梢或枯死枝、病蟲害枝、細弱枝等進行輕修剪,有利于茶芽萌發,提高采摘量。
1.6.2深修剪
深修剪一般在幼齡茶園上運用較多,主要是培養樹冠,促進側芽萌發,提早茶園封園,剪去樹冠頂端20-30cm樹技。
1.6.3重修剪
重修剪在青茶采摘結束后進行,同時進行茶園消毒,以防剪口感病,深耕、施肥、保留地上部主干和側主桿進行修剪(地上部留40-60cm),促進夏稍萌發,培養樹冠。
1.6.4臺刈
對于已衰老的茶園,標準是茶樹基本不能萌發突生芽,空心芽為主的衰老茶樹進行,離地30cm左右剪支樹枝。
1.6.5修剪物的處理
對修剪的病蟲枝、枯黃枝、徒長枝、受凍枝葉等,一定要帶出茶園,集中深埋或燒毀。
2茶園病蟲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認真貫徹“公共植保和綠色植保”理念。以預防為主,農業防治為基礎,應用生物、物理防治等手段,控制病蟲害的危害。搞好秋末藥劑封園,以減少翌年的病蟲危害。
2.1物理防治
恩施市主要茶園已全面推廣太陽能殺蟲燈和黃板性息誘蟲技術。成蟲盛發期,每畝懸掛誘蟲黃板25-30張,黃板采用直角折面,懸掛高度為約高于茶叢頂部5-10cm;太陽能殺蟲燈,每20-30畝安裝一盞,可誘殺磷翅目、膜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多種害蟲成蟲。
2.2藥劑防治
噴施波美0.3~0.5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200倍液等防治越冬害蟲,特別是茶樹中下部葉片,要噴濕噴透。石硫合劑呈堿性,提倡單獨使用,不能與一般農藥以及波爾多液等農藥混用,器具使用前后都要清洗干凈,防止出現中和現象,致使器具腐蝕受損。石硫合劑對人的皮膚有強烈腐蝕性,并能刺激眼鼻,使用時宜注意防護。
也可選用20%甲氫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噴霧。噴藥要求均勻周到,使葉片正反兩面都能沾上藥液。隔15天左右再防一次效果更好,對控制全年蟲口作用大。
綜上所述,茶葉屬葉質經濟作物,浸其葉汁供人飲用,采摘期大量施用化學農藥,直接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因此,采摘期主要突出物理防治(即:3-10月主要采用太陽能殺蟲燈、黃板誘殺害蟲),化防和田間管理等重點放在11-12月。(即冬季田間管理和病蟲防治。)
(作者單位:1.445000湖北省恩施市特產技術推廣中心;2.445000湖北省恩施市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