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農機技術推廣體系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提高糧食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增強糧食生產的科技應用、節本增效和抗災減災能力、是加快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恢復發展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通過農業機械作業的普及,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村勞動生產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同時,把農機化作業的范圍、覆蓋的領域,由單一種植業、單一糧食生產向農村其他行業發展,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發展,將農機化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普及,應用于農業產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是建設現代農業,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和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
一、勐海縣農業現狀
勐海縣位于云南省南端,東徑99°56′~100°41′、北緯21°28′~22°28′,全縣土地面積5511平方公里,全縣轄11個鄉鎮。2013年全縣人口總戶數83875戶、總人口337261人,耕地面積840046畝,農作物播種面積1085532畝,全年糧豆總產量278171788公斤。經濟作物主要以茶葉、甘蔗為主。
勐海縣是一個農業縣,根據勐海縣實際,糧食生產機械化關鍵技術是開展和大力推廣水稻精量育秧和機械插秧技術,引進機械插秧機、水稻中耕除草機、水稻精量直播機、水稻機械聯合收割機,圍繞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生產,組織推廣應用節水、節種、節肥、節藥和增產、省工等作用顯著的糧食生產節本增效技術,重點推廣保護性耕作、機械深松、精量播種、機收、烘干、秸桿直接粉碎還田等農機化新技術。結合農時季節,組織農機科技人員深入糧食主產區,以糧食作物生產所需的農機技術和配套機具為重點,進行現場作業演示、培訓、咨詢和技術宣傳、服務活動,展示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具,開展機具維修和組織跨區作業服務,促進農機科技知識和技術服務到村寨,應用到農戶,落實到田間地頭,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及設備,開展多形式的培訓活動,使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在農機服務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促進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二、農機推廣現狀
勐海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是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財務實行獨立核算,隸屬于勐海縣農業和科技局,全縣轄區11個鄉鎮的農機站,現經過多次改革,體制不順,職能難以發揮,每次機構改革,鄉鎮的農機推廣實力和職能都出現不同程度上弱化,現為各鄉、鎮政府管轄的“農業各站、所合一”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加之政府抽調人員從事其他行業協助工作,出現農機人員無法正常開展農機推廣工作局面。
三、農機推廣存在的問題
1、縣級農機推廣站技術職稱崗位不足,原核定的職稱崗位多年不變,遠不能適應技術人員發展的需要,存在部份人員“高職低聘”現狀,由于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都以個人技術崗位(職稱高低)掛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農機推廣工作經費不足
由于地方財政困難,多年來,未安排農機推廣工作經費,縣級財政除撥給農機人員的工資外,沒有安排專項的農機推廣經費,因此,農機推廣工作開展難度很大,不能滿足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等各環節的經費開支。
對策:1、加大農機推廣工作宣傳力度。因地制宜地把適合本地的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到農業生產第一線,通過現場演示、示范、培訓,讓廣大農民了解、掌握和使用新技術,新機具,引起全社會對農機推廣事業的關注,爭取各級政府對農機推廣工作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重視和支持。通過建立健全農機管理制度,落實農機推廣責任,加強農機新技術的宣傳教育,發展民間科技服務組織,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依托農機大戶,建立村級最基層的農機推廣民間科技服務組織,利用先進農機技術,購買先進適用的農機具進行經營,在農村中起到帶頭作用。加強對基層農機科技推廣人員的技術、文化等綜合素質進行培訓,使農民掌握科學種田的本領,帶領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2、建立推廣信息網絡。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建立農機推廣信息專欄。通過農機推廣網絡,農機推廣人員可以向農民宣傳有關的政策法規、工作動態,推廣適用的農機產品;農民可以依靠農機推廣網絡找到自己需要的農機產品;依靠農機推廣網絡,可以把農民的需求及時反饋到農機生產和研究部門,加快新產品的研制,做到互通信息,提高推廣效率。
四、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每年農機購置補貼指標下達及農機購置補貼管理系統啟用時間較晚,時間緊,手續較往年更加復雜、繁瑣。如受益對象必須下到村組一級張榜公示,到鄉鎮一級農業服務中心、財政所簽字蓋章等工作給農機部門增加了工作量,壓力倍增。
2、經費嚴重不足。從政策宣傳、受益對象公示到機具的核實等程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都需要足夠的經費保障。
3、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農戶在機具的選擇上存在較大的隨從性和盲目性,個別經銷商又存在著不正當的競爭。比如先向農戶提供補貼產品再要求農機部門給予辦理補貼手續,甚至農戶交納一定比例的購機款后就可先領機等嚴重干擾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行為,此類行為取證難,負面影響大,監管難度大。
4、縣級購機辦(縣農機推廣站)無執法權力,對涉嫌參與倒賣補貼機具的經銷商、廠家、農戶等沒有處罰權,失去了對補貼機具核實的真正意義。
五、意見和建議
1、現補貼項目的實施操作程序為:申請-確認—購機——核實—結算—檔案,農民必須要跑兩次以上縣城才能買到補貼機具,耗時費工,嚴重影響購機積極性,建議除購買大中型拖拉機、收割機等機型外,微耕機等機型的購買從申請到核實四個環節一次性完成,受益對象的確定遵行先申請先受益的原則,既避免了農機部門受理了農戶的申請,而又買不到補貼機具后造成的誤會和糾紛,又簡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還能對補貼機具實行有效監管。
2、經費保障,建議申請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資金額度與工作經費掛鉤,比例為2%,如勐海縣申請資金為100萬元,則配套工作經費為2萬元。經費的保障,將使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操作更加規范、不變形、不走樣。
3、建議賦予縣級購機辦(縣農機推廣站)一定的檢查、執法、管理權力,對出售偽劣產品,惡意競爭,倒賣補貼機具等行為的經銷商,經查實后對其有終止經銷資格的權利,對參與此類行為的農戶給予處罰套取補貼資金2倍以上的罰款,并終身取消農機購置補貼受益者的資格,以保證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安全實施。
(作者單位:666200云南省勐海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