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更是我國企業參與到世界經濟大環境競爭中的“排頭兵”。我國國有企業,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重組、改制的企業通常在經濟管理中存在管理監管有漏洞、管理決策有偏差、管理制度有缺陷、管理人才有空缺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從問題出發,提出新時期我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的建議。
關鍵詞:十九大;國有企業;創新;經濟管理
國有企業一直是我國進行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主要力量,國有企業的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經濟發展程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一表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建設什么樣的國有企業、怎樣建設國有企業”的重大問題。隨著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如何處理國有企業市場化運營的關系”,如何“以管企業為主”轉變為“以管資本為主”等一系列問題擺在了企業管理者的面前,因此創新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一、創新經濟管理模式的理論基礎和必要性
經濟管理模式是經濟管理者行使經濟管理職能和達到經濟運行目標所采用的措施、手段和途徑的總稱。經濟管理模式按其對經濟運行的作用特點可以分為若干類,各種經濟管理模式的具體結構不同,但經濟管理模式歸根結底是由人來確定的,必須根據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和經濟的總體特征,以一定經濟管理目標來確定。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這個總體特征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什么樣的經濟總體特征,相應的就需要采用什么樣的經濟管理模式。而現如今,面對國際社會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僅僅信賴過去的“老經驗”,沿用過去的“老辦法”來管理企業就勢必會出現重大問題甚至被市場所“淘汰”,因此及時發現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破題的辦法是當前國有企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經濟管理監管有漏洞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陸續公布了一批批落馬的國企官員,這一數字竟然已超過200人,國企領導的貪污腐敗使得本已經處于巨大經濟壓力下的企業雪上加霜。而且企業內部的貪污腐敗帶來的并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貪污腐敗不僅容易動搖整個企業上下員工對企業的信任,使企業存在從內部腐化甚至倒塌的風險,更是會使得老百姓或者說消費者失去對企業的信任,即使領導干部進行了更替,也很難扭轉這種局面。一個個慘痛的教訓說明,國有企業經濟管理監管上存在一定的漏洞。
2.經濟管理決策有偏差
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艘巨輪,那么管理決策就好比一個企業的輪舵,他是企業前進不偏航的關鍵所在。但過去一段時間,一些國有企業領導層卻常常“不抬頭”就決策,不考慮企業自身情況就上大項目,不考慮當前市場需求就加大產能,直接的影響就是企業貸款負擔過重卻利潤不足,產能過剩卻行銷緩慢,導致企業負重前行,去庫存壓力較大,難以升級轉型。
3.經濟管理制度有缺陷
國有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管理制度,但通常存在管理制度過于死板,完善補充不及時等問題,尤其是國有企業內工齡較長的領導和老員工存在為難情緒,害怕改革甚至反對改革,導致管理制度停滯不前,無法有效地解決新時期企業在生產運行中遇到的新問題,并且面對新問題時無章可循,企業內部就會產生矛盾和分歧,不利于企業健康發展。
4.經濟管理人員有空缺
經濟管理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需要管理人員具有較為綜合的經濟管理能力。國有企業內部“論資排輩”的觀念仍然存在,內部各部門管理者通常是企業資歷較老的員工,并且在處理問題時習慣性地依仗個人過往的工作經驗,在面對一些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時就難免會出現管理方面的常識性錯誤。并且,國有企業對管理人才的培養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存在重生產輕管理的思維定式,經濟管理人員缺少學習和提升的機會。
三、新時期我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的建議
1.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監管力度
企業經濟管理失去控制或者經濟管理者個人存在違法亂紀行為對企業自身的危害最大,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監督力度是防控這一風險最根本的解決辦法。2018年3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在北京揭牌,這意味我國監察體系實現了對領導干部、公職人員等的全覆蓋。這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行使權力,履職盡責進行了必要的監督。國有企業內部自身不僅要對企業發展目標的制定進行監督,還要對經濟管理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領導干部為第一責任人,企業內部要成立專門的監督管理部門,依照國家的政策法規和企業經濟管理監督辦法行使監督權力,為企業綠色、健康的發展保駕護航。
2.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決策精準度
在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監管力度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決策精準度,領導干部要多學習、真學習,在學習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同時還要及時了解最新的國家政策和國內、國外的重要經濟事件和經濟數據,綜合決策,不搞“一言堂”。在重要決策時,可以借助外腦力量,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邀請智庫名單中的專家學者參與決策,確保決策的誤差在可控的范圍內。
3.擴大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維度
企業經濟管理制度不僅僅是企業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更是企業綜合發展的重要依據,經濟管理制度不是單獨存在的制度,而是與企業從上至下各個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創新企業經濟管理制度就要擴大維度,全方面統籌企業各項制度的制定,使各項制度既精準到點又相互支撐。同時要提高經濟管理制度的時效性,每半年或一個季度根據當前政策法規和經濟環境,對經濟管理制度廣泛征求意見后,進行適度修改,重大事項建立應急管理制度,一事一議。
4.提升經濟管理人才成長速度
經濟管理人才是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的關鍵所在,加快經濟管理人才的成長速度要從“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大方面著手。“引進來”方面,每個月邀請經濟和管理領域的專家學者為企業領導和員工授課,解析當前經濟形勢,介紹先進的管理理念,課程設置不僅要有針對性,還要有聯系性。“走出去”方面,要鼓勵員工外出學習,一方面可采取報銷部分學費的方式鼓勵員工考取全日制或在職研究生進行個人深造,另一方面也可幫助員工申請各大高校舉辦的短期經濟類和管理類培訓班名額,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安排員工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學習交流。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新時期下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十分重要,不僅可以幫助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而且有助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深層次、全方位發展。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發現,國有企業在經濟管理模式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都是阻礙國有企業進一步改革和創新的主要原因。為了不斷提高我國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國有企業要創新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就要從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監管力度、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決策精準度、擴大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維度和提升經濟管理人才成長速度四個主要方面入手,同時采取多項有效措施,推動我國國有企業在新時期持續發展。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重在落實,要將創新的經濟管理模式應用在企業發展的日常當中,需要持之以恒的決心和執行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有企業必須要有新作為,使命在肩,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李雯煜.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現狀及對策[J].商情,2017,(1).
[2]邸剛.淺析新時期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途徑與方法[J].現代經濟信息,2016,(24).
[3]李靜錚.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策略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3):23-24.
[4]孫靜.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對策[J].中國市場,2015(17):123-124.
[5]王鵬,馮驊,趙凱南.新時代國有企業管理層的激勵體制機制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8(4).
作者簡介:李傳春(1974.03- ),男,漢族,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