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山作為著名旅游景點,給游客帶來極致視覺體驗和愉悅的心靈感受,吸引了一撥又一撥游客慕名而來。這一數量型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當地經濟收入的增長也提高全省經濟增長水平。但是如今傳統旅游業發展方式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疲軟,通過旅游數量增加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方式已經不能迎合市場發展需求,因此轉變這種粗放式旅游發展方式尤為必要。
關鍵詞:黃山市;旅游業;轉型發展
黃山位于皖南地區,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并有“四絕三瀑”等著名景觀。黃山總面積達160多平方公里,南北東西綿延不絕,憑借天然的地質地貌特色以及人文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并入選為世界地質公園,可謂集各大美譽于一身。但是隨著游客消費水平的提升,傳統的觀光旅游模式已不再滿足游客的需求,快餐式旅游已不能迎合市場需求,景點越來越暴露出傳統發展方式的詬病,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對于黃山旅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供給側改革。
一、黃山旅游發展現狀
作為黃山市旅游業發展“龍頭”2017年共接待外國以及港澳臺地區游客237多萬人次,相對于2016年增長了10.4%,以臺灣游客為主。而在國內游客方面則以本省市游客為主,其次是江浙滬地區,這與黃山風景區實行本省市民分時段免票措施有關。雖然游客數量的增加是明顯的,而在游客消費數量的增加上確是微乎其微的,國內游客從2016年的人均消費1502元到2017年的1589元只增加了87元,而外國消費數量的增加也是屈指可數。并且游客消費主要以購物和餐飲住宿消費為主,占消費比重55.78%,而游覽消費僅占17.03%。對于當地民俗風情、民俗民居的興趣度不如自然風光,而黃山歷史故事、民俗表演、徽風皖韻是很豐富的,可見對這些資源的開發潛力還很大。如今游客對黃山的肯定評價大多停留在美麗的自然風景而對黃山其他內容則持保守態度,這引起了國內許多專家學者的關注,也相繼給黃山風景區管理部門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二、對于黃山的SWOT分析
1.優勢
黃山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常年云霧繚繞、林木茂密。珍稀樹種和珍稀動物眾多。游客經常在登山時就會發現黃山短尾猴的蹤影,生態環境極佳。而最負盛名的就是黃山四絕。一絕奇松。首數黃山迎客松不僅是黃山的標志也是安徽省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征。二絕怪石。垂直節理的花崗巖地貌,形成眾多的花崗巖造型石,如“猴子觀海”。三絕云海。云海既有兩峰之間云霧繚繞、云海翻騰之景。又有深秋紅楓穿梭在云海之中,實為罕見之景。四絕溫泉。傳說軒轅黃帝在此沐浴,又稱“靈泉”。黃山也有眾多人文景觀,包括上面提到的軒轅皇帝煉丹的傳說故事以及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甚至當代鄧小平等均來過黃山。山下民風民俗眾多包括帶有徽州特色的茶道文化、徽派文化、徽商故事以及當地特有節日習俗。
2.弱勢
黃山長期依靠自然風光的過度飽和式經營方式,造成了當地亭臺樓閣的廢棄而旅社飯館拔地而起,山頂大多數平地都變為商用,植被破壞環境污染嚴重。并且基礎設施和服務質量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需求,如游客反響較大的就是景區纜車等待時間較長以及景區門票價格過高,片面追求數量型經濟發展模式。依靠門票經濟,黃山常年位于黃山市各景區門票收入的榜首,并居高不下,并且山上酒店賓館的價格也是一般人消費不起的,導致許多人往往是上午爬山下午下山,一大半時間都花在上山下山的途中。上下山人群擁擠成一團,而地勢又較為陡峭,危險系數直線上升。各景區之間的聯系和交通均不方便,一些景點并沒有吸引游客的前往導致游客的游玩消費潛力并沒有發揮。
3.機會
目前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家鼓勵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政策,要求企業由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向經濟發展質量提升轉變。因此在這一政策號召下,黃山積極轉變旅游產業運營發展方式大勢所趨,提升自身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迫在眉睫。2017年黃山市旅委開始建設旅游大數據中心政府部門加強這方面建設旨在提升黃山市旅游服務質量推動旅游示范區建設。并且電信數據部門和公安部門的信息合作已成趨勢,合力建設國際化旅游大都市勢在必行。隨著收入的提升,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旅游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消費意愿的增強,給了黃山轉型發展的動力,誰都不想錯過這一塊蛋糕。
4.威脅
隨著全國旅游景點的不斷開發,越來越多的景點出現在市場上可供消費者選擇,門票經濟時代已經過去。以往景區都以門票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現在各地紛紛實施了自己的轉型發展方案,正一步步倒逼傳統型發展方式的改革。而交通條件的改善,只是加快快餐式消費的節奏并沒有讓游客感受到旅行所帶來的樂趣。對于自然風光的游覽,游客已經不太買賬,更多的是愿意了解感受當地的人文氣息,而如今一些人文歷史景觀也讓消費者以游覽的簡單方式一眼概括了。觀光型消費游覽方式不再滿足消費者的胃口,體驗式滿足消費越來越受消費者的追捧。如泰山等其他景點越來越強調激發游客的消費潛力,而黃山依然是傳統的追求游客數量的增加式消費,作為老牌旅游城市要想穩住旅游產業的“龍頭”必須轉變大而不強的發展狀態。
三、關于黃山轉型升級的措施對策
1.加強各景點的區域聯系和一體化建設
以黃山為主體的景區建設必須加強與黃山市境內各零散景區之間的聯系,統籌規劃交通線路建設和班車運營時間,合理安排游客時間,讓游客切身體會到較高的服務質量,減少顧客為景點和交通而煩惱。并且加強各區域之間歷史文化的區間聯系,如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徽文化和徽墨徽硯等特產的展覽和歷史故事的講解,以城際為紐帶吸引游客的駐足,務求一體化建設,引導游客的游玩興趣和線路安排。
加強黃山與山下村莊的聯系,帶動當地農民發展民宿產業,提升居民收入。并將太平湖統一劃歸黃山風景區建設,因為單一獨立的景點缺乏有效科學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服務質量將讓游客再次游玩的意愿大打折扣。
2.注重人文景觀的開發建設,提升旅行質量
黃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很多民間故事和歷史文化習俗。當地應該加強對這部分資源的合理利用,呼吁當地群眾重視民俗的舉辦,讓游客能夠參與其中,體會當地傳統習俗的樂趣。并且構建良好的民風,徽風皖韻代代傳承,不僅在黃山也讓全世界人感受這一份美好,正與迎客松的熱情交相呼應,利于青年研學和故地重游方面的建設。古時傳說軒轅黃帝在此煉丹,而煉丹之路艱難,但后來成功升仙。因此山上也要重視軒轅黃帝煉丹這部分歷史傳說故事的開發宣傳,讓游客體驗黃帝的煉丹之路,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并且加強對亭臺樓閣的修復,重視歷史故事的還原讓游客遐想連篇。通過人文歷史文化的延伸也潛移默化的對游客進行精神文化熏陶,提升游客對黃山的了解和文化涵養。
3.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景區接待能力
景區門票價格過高而接待能力卻不足,通過提高價格來限制游客數量來迎合落后的配套措施顯然是不行的,游客精神消費水平的提高已經不能通過提升門票價格就能遏制的。自身設施服務以及接待承受能力不改善,只能是治標不治本。通過建設大數據中心了解游客的出行需求精準服務。開拓多條旅游路線并且加強安全設施建設,又發揮價格調節作用,利用不同時間段不同的價格來迎合不同的游客消費需求以便緩解山路交通擁堵以及乘坐纜車的等待時間。在游客等待時間內又可以通過在大屏幕播放宣傳片讓游客了解黃山的文化,可謂一舉兩得。在山頂鑒于山地面積有限,可建設的床位有限,可通過豐富山頂夜間活動、舉行花燈娛樂表演等吸引游客的停留而不是下午就匆匆下山,并且可以提供帳篷的租借提升了游玩的樂趣。
4.提升環保力度,構建文明旅游城市
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多,游客群體水平參差不齊,亂丟垃圾環境污染問題時有發生。根據相關數據報道攀登黃山的人群中以本科文化水平為主,可見平均文化水平較高,但是不乏一些游客素質和涵養較差。相關部門加強風景區環境保護宣傳和懲戒力度實為必要,積極引導游客文明出游;政府要給予旅游企業以政策照顧,鼓勵其生產低碳可持續產品;景區加強廣播宣傳,時刻提醒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并且對游客自覺保護環境和撿拾垃圾進行表揚頒發證書獎勵等。一個旅游文明城市的建設不僅需要這個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也需要來此的每一個游客的踐行。
參考文獻:
[1]周永廣,馬燕紅.基于攜程網自由點評的游客滿意度評價及游客管理研究——以黃山風景區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7(02):97-100.
[2]劉慧琳.傳統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探究——以安徽省黃山市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8(12):185-186.
[3]高舜禮.對山岳型旅游目的地轉型升級的思考——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地泰山為例[J].中國經濟周刊,2008(35):38-40.
[4]章尚正,孟春.黃山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11,27(01):78-83.
作者簡介:程劍鋒(1996- ),男,漢族,安徽黃山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5級本科生,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