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蘭
近幾年,隨著防疫工作的普及,狂犬病已可防、可控,發病率逐漸降低,但是狂犬病危害仍然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狂犬病主要發生在夏秋季,而且男性多于女性,農村地區病發率相對較高,一旦發病基本很難痊愈。所以,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當下狂犬病的流行及現狀,呼吁廣大群眾增強狂犬病防御意識,積極接受疫苗接種,維護生命健康安全。
狂犬病又叫瘋狗病,主要由狂犬病毒(RABV)感染引起。患病的主體會出現恐水、畏光、吞咽困難、狂躁等行為,是一種人畜共患急性致死性傳染病,它會打亂人畜的中樞神經系統。迄今為止狂犬病在所有傳染病中死亡率最高,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目前大多數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許多寵物出現在各家各戶,同時也增加了狂犬病發病幾率。我國是該病發病次數位居世界第二的國家,在各類傳染病中“名列前茅”。它已經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所以,筆者將近幾年我國狂犬病的流行及現狀做出以下歸納總結。
1狂犬病傳播途徑
狂犬病屬于一急性傳染病,它的暴露主要是指被攜帶狂犬病毒或者疑似攜帶狂犬病毒的宿主動物抓傷、咬傷或者舔舐粘膜破壞傷口處。又或者開放性傷口直接接觸帶有狂犬病毒的唾液或組織液,在極少數情況下,能夠通過吸入氣溶膠而感染。一旦確診還喲偶狂犬病毒,治愈的幾率很低。目前在我國主要通過接種疫苗的方式降低狂犬病感染。
2狂犬病流行特點
2.1地域分布
狂犬病成全球性分布,但是疫情分布也與經濟有一定相關性,據相關調查發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狂犬病發生在亞洲、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采取了疫苗免疫措施,家養動物中狂犬病發病率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另外一些國家對野外動物采取口服疫苗免疫,也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人們能夠安全接觸野生動物。但是就最新WHO報告分析來看,全球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已超過5萬人,幾乎都來自發展中國家,亞洲占到一半以上,20億人中大約有31000人死于狂犬病,其中印度占據狂犬病死亡人數首位。
2.2季節分布
狂犬病發作不分季節,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另外不同國家季節月數不同,與該病的發生比例也不同。在我國,狂犬病集中發作在夏秋兩季,能夠占到全年發病率的百分之六十。主要是由于夏季溫度高,人畜大都選擇外出活動,再加上人們穿衣比較單薄,暴露程度較大,更容易受到感染。狂犬病最少存在兩個月的潛伏期,之后進入秋季,也正是此種原因導致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
2.3人群分布
人群分布特點主要從與動物接觸幾率大小來看,一般情況下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這和男性膽大、理性,女性膽小、溫柔有很大關系,男性發病率已經高于女性二倍。另外從年齡角度來看,少年和中年時期人群發病率高;從職業分布來看,農民發病率高于學生,其次是散居兒童,此三者是狂犬病的危險人群。
3我國狂犬病發病現狀
在我國,狂犬病已經被歸為二類傳染病病種,成為比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自由狂犬病發病記錄以來,已經出現了3次發病高潮,發病率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印度,由狂犬病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占各類傳染病死亡人數的前三。由此可見,狂犬病在我國的發展形勢非常嚴峻,造成的額后果比較嚴重。在我國廣西、湖南、江蘇等偏南省份的疫情仍然高居不下,呈現出南高北低的態勢,急需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改善。
4狂犬病在我國流行的原因
4.1動物養殖量增加,免疫接種率低下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環境下,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城鄉居民開始熱衷對寵物的飼養,犬、貓等數量急劇增加。同樣,動物傷人數增多,感染狂犬病的幾率加大。除此之外,流浪貓、流浪狗等游走街道,很多沒有經過免疫接種,再加上公園、集市等遛寵物者隨處可見,會引發犬之間的相互咬斗,安全隱患極大。雖然我國要求所有寵物必須注射狂犬疫苗,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難度較大。在偏遠地區免疫覆蓋率更低,造成動物間狂犬病流行,同樣也危害人類生命健康。
4.2暴露后傷口處理和接種率低
雖然狂犬病危害大,但是大多數人自我防護意識淡薄,而且狂犬病防護知識匱乏,很多被動物咬傷后只進行簡單的消毒處理,為今后生命安全留下隱患。另外一面接種和免疫球蛋白費用較高,很多人沒有進京規范處置,疫苗接種不及時。而且該疫苗沒有納入醫保消費范圍,這也是很多人未能接種狂犬病免疫蛋白的原因。
5狂犬病防治措施
狂犬病主要以防治為主,防治的主要途徑是接種疫苗。從政府角度來看,需要加強狂犬病免疫部門的管理,完善法律法規,要求公民必須給寵物接種狂犬疫苗,要依法養犬、科學養犬、文明養犬。從廣大群眾角度來看,需要增強自身防范意識,積極學習狂犬病防護知識,被咬傷或抓傷后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接種免疫球蛋白注射,實施正確、安全的傷口處理方式。從方方面面降低狂犬病病毒傳染,維護個人健康的同時為他人生命安全負責。
綜上所述,狂犬病作為一種惡性急性傳染病,危害性大,威脅著人類生命安全。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狂犬病防控技術逐漸成熟,狂犬疫苗不斷普及,甚至在歐美國家狂犬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與防范。我國也需要聯合各管理部門,落實好動物及暴露人群規范處置,加快狂犬病的控制和消除進度。
(作者單位:636741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洪口鎮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