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對我國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對病蟲害加以認識,積極尋找科學的對策進行防治,隨著無害化病蟲害治理辦法的推廣,使得我國林業病蟲害得到了最佳的整治,確保林業健康發展。同時,要認識到經濟建設與環境建設的統一性意義,既要發展林業經濟,又要防止病蟲害對林業造成威脅。
一、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
1天然林比重較少
我國林業工程建設不斷增多,全國整體林業覆蓋面積逐漸增大。然而,當前我國的林業所占比重中人工林占比較大,真正的天然林較少,天然林與人工林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具備完備的生態系統,各個生物之間存在著完備的食物鏈體系,很多病蟲害會在天敵的抑制下難以擴散,這給病蟲害防治工作減少了一定負擔。而人工林中并沒有病蟲害的天敵,很多林業一旦爆發病蟲害便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天然林的比重較小是造成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農藥的使用不規范
在大多數種植工作中,企業未正確使用農藥,使用時經常會出錯。比如:當產生大面積的病蟲害時,人們認為農藥對病蟲害無法起到一定作用,過多依賴農藥。同時,增加對農藥的使用次數,防治時無法保證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效率。并且,林業企業在工作中存在明顯錯誤,面對產生的病蟲害,不僅沒有對其預防,也會在整體上造成很大影響,增加其破壞性。在這種發展情況下,不僅其抗藥性不斷增加,也給林業企業增加更多成本。在長期建設和發展中,病蟲害產生明顯的惡化趨勢,影響林業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
3林業病蟲害防治難度大
大面積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其存在的天然林占有比例低,使用的農藥方式和用量都不夠正確。同時,大量林業病蟲害的繁殖速度快,其具備的抗病性也比較強,面對大量的林業病蟲害種類和大量數量,將導致在工作中面對很大難度。當在某個區域產生林業病蟲害現象時,如果未對其積極處理,將引發大面積污染現象,無法保證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積極發展。因此,針對其產生的危害和問題,需要為其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
二、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策略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需要大量的資金購買基礎設備、技術等,因此當地政府需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必要時可以引入市場機制,增加林業病蟲害防治資金。除此之外,需要提高專項資金的利用率,實現專款專用,做好林業病蟲害的事前控制。
2積極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
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林業病蟲害防治以化學、農業治理方式為主,這一方式會使黃斑天牛等產生抗藥性,導致長期治理效果不理想。所以,林業部門與當地政府需要認清形勢,積極變革傳統化學治理方式,學習國內外的新理念、新技術,在資金、時間、人力允許的條件下合理引入新概念、新技術。例如,部分害蟲具有趨光性特點,可以利用其特點在成蟲期燈光誘殺。與此同時,我國要充分重視林業病蟲害的科學防治,加大對相關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轉變發展思路。簡而言之,應全面研究、推廣與應用治理效果良好、不良影響小的治理技術。
3重視樹種的多樣性
區域林區病蟲害嚴重的重要原因是生態系統較為脆弱,難以抵御害蟲的侵擾。樹種單一是生態系統脆弱的原因之一,所以當地政府需要保護樹種,科學種植不同的植物,動態監管林區動植物的數量與狀態,抑制害蟲繁殖,保持生態平衡,盡可能地為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構建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抗性。
4實現監測和預防
為了降低林業病蟲害的發生率,在防治過程中,需要引導全社會對產生的林業病蟲害進行監測和預防,并加強對該工作的重視。在實際工作中,可以使用科學、合理的先進技術,并詳細分析林業病蟲害的實際發展方向,準確把握,確保工作執行目標的形成。在一些地區內,針對林業病蟲害的產生,也要跟蹤和調查產生的實際狀況,詳細研究林業病蟲害的產生來源,避免林業病蟲害的傳播和危害。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能禁止林業病蟲害的產生,也能達到有效治理。在全社會和政府對林業病蟲害進行監測和預防時,需要分析實際情況,確保在整體上為其提出合理的解決對策。
5強化林業檢疫工作
從實際發展情況來著,牡丹江林業依然存在著交叉分配的情況,這也是導致病蟲害頻發的原因之一。所以,林業管理部門要全面發揮自身作用,嚴格開展林業檢疫工作,引入先進的林業檢疫技術。針對已經出現病蟲害問題的林業區必須要嚴格隔離,避免病蟲害進一步蔓延。此外,需要申請更高的財政支持,提高投資力度,不斷完善各林區檢疫工作的通信網絡,強化林業檢疫站的監督管理,構建更加完善的病蟲害檢測預告體系,這樣才可以加強林業防護質量。
6大力提倡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措施
要運用創新思維指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生物措施是非常好的林木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措施。例如,利用生物間的捕食關系,合理引進害蟲的天敵生物(昆蟲、鳥類等),能夠有效防治林木害蟲的發生與蔓延。生物防治有利于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不僅減少維護成本,而且對生態環境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以提高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效益。
7密切關注林業建設動態
地方政府需要聯合國家財政部門、林業部門及社會團體等共同構建病蟲害防治機制,將地方工作與國家財政補助政策相結合,明確部門、相關人員的責任,構建林業建設與病蟲害防治動態監管機制,實現多方對林業資源的動態監管,減少林業病蟲害的發生次數。例如,將信息技術引入病蟲害防治動態監管機制中,在林區不同區域合理設置監控探頭,安排相應的監控人員密切監管森林情況,對林區的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一旦發現某區域出現病蟲害現象立即上報。另外,信息技術的引入需要資金支持,林業部門可以與政府合作,從地方政府獲得一定的補償資金用于購置防治設備。
總之,我國林業病蟲害嚴重發生的原因很多,這些原因導致我國林業病蟲害爆發的次數越來越多,病情也越來越復雜。因此,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需要多方聯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強化責任意識,共同構建病蟲害防治機制,為我國林業建設提供良好的條件。
(作者單位:125200 遼寧省綏中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