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和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閩贛兩省交界處,是“萬里茶道”的起點。武夷山地處中亞熱帶,降水量多、濕度大、霧日長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造就了武夷山獨特的茶產業。截至目前,武夷山市共有茶園面積14.8萬畝,茶業總產值達到21.12億元,全市涉茶人數達8萬余人,占全市人口34%,茶業已成為武夷山農民增收、增效的支柱產業之一。為加強茶園管理,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就我市當前茶樹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進行總結。
1茶毛蟲的防治
又稱毒毛蟲,一年發生2代,其以卵塊在老葉背面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越冬卵便開始孵化。不同代的幼蟲為害茶園的時期分別為4月中旬-6月中旬和7月下旬-9月下旬。低齡幼蟲大多集中在茶樹的中下部成葉背面,取食葉片的下表皮和葉肉,葉片成半透膜。2齡后葉片被食成孔洞或缺刻,4齡后進入暴食期,隨著幼蟲數量的不斷增加,嚴重的可能導致葉片大面積減少,甚至茶樹光禿。幼蟲3齡前群集性強,后分群遷散為害,成蟲具有趨光性。武夷山市在1999年曾大發生,給茶農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防治措施:①在秋冬季清理茶園,人工摘除越冬卵塊;②點燈誘蛾,誘殺成蟲,減少產卵量;③應用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人工釋放赤眼蜂;④化學防治,最好在幼蟲3齡以前,要及時噴藥進行防治,可采用側位低容量噴灑,藥劑可選用80%敵敵畏畝用80-100毫升或2.5%天王星畝用15-25毫升,也可采取敵敵畏毒砂(土)的方法,即每畝用80%敵敵畏100-150毫升,加干濕適宜的砂土10公斤拌勻,覆蓋塑料膜悶10-15分鐘后,均勻撒在茶地上,防效能優于噴霧。
2茶尺蠖的防治
又稱拱拱蟲。一年發生5-6代,以蛹在茶樹根際土壤中越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羽化,幼蟲主要在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對茶樹進行為害,持續時間較長,以3、4、5代(6-8月下旬)發生嚴重,低齡幼蟲咬食葉片,使葉片出現枯斑或缺刻,3齡后葉脈、葉柄一并食盡。
防治措施:①保護天敵:②清理茶園滅殺蟲蛹,結合耕作培土,深埋蟲蛹;③化學防治在畝幼蟲量超過4500頭時進行,在3齡前采取低容量蓬面噴掃為宜。藥劑可選用2.5%敵殺死畝用20-25毫升或者2.5%天王星畝用20毫升。
3假眼小綠葉禪的防治
又稱葉跳蟲。一年發生9-11代,以成蟲在茶叢中越冬。開春后,周圍氣溫逐漸升高,當平均日溫達到10度以上時,成蟲開始產卵。一般有兩個蟲口高峰,第一蟲口高峰自5月下旬-7月上、中旬,以6月份蟲量最多,主要為害夏茶。第二個蟲口高峰自8月中旬-11月上旬。以9-10月蟲量多,主要為害秋茶。害蟲吸取嫩梢和葉脈的汁液,導致芽葉失水,逐漸枯萎,對茶葉品質造成很大的影響。該蟲是我市近幾年的主要害蟲。
防治措施;①及時分批次采摘;②保護天敵;③加強化學防治,當茶園中百葉蟲量超過8頭時,及時采取低容量蓬面噴掃,可有效緩減蟲害危害程度。通常選用藥劑有10%的吡蟲啉畝用15-20克或30%的賽丹畝用50-60毫升。
4茶麗紋象甲的防治
又稱花雞娘。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茶園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底至6月上旬為出土盛期,主要為害夏茶。茶園一旦出現該類害蟲,將導致大量葉片被咬食成缺刻,影響茶葉整體質量與產量,成蟲具有假死性,活動能力強,近年來,在我市茶麗紋象甲蟲害有大面積發生。
防治措施:①當地在7月-8月進行伏耕,在秋末對茶園進行翻耕;②成蟲具有假死性,可利用進行人工捕殺;③化學防治,5月底至6月上旬,是該害蟲的防治最佳期,當畝蟲量達10000頭時,及時進行化學噴霧防治。常見的施用2.5%天王星畝用60毫升或25克/升聯苯菌脂乳油等藥劑。也可選用白僵菌制劑拌成毒砂(土)的方法,在3月初陰天或小雨天進行撒施,防治效果良好。
5茶橙癭螨的防治
該蟲一年發生10多代,世代重疊。卵多散產于嫩葉背面側脈凹陷處。以5月中旬-6月下旬和7月中旬-8月下旬為害較重。害蟲吸食芽葉汁液,導致葉脈發紅、葉片萎縮,直至干枯。
防治措施;①及時分批采摘;②秋末結合清園用0.5波美度石硫合劑封園;③化學防治,每葉蟲口數達20頭左右時,將葉片正反面全面噴濕。茶樹生長季節可選用73%克螨特1500-2000倍液或天王星畝用20毫升。其中克螨特,使用時要進行稀釋,以防對茶樹的嫩芽葉造成損害,主要采取大容量噴霧,提升防治效果。
6茶炭疽病的防治
該病害主要為害茶樹的成葉和老葉。形成病斑,顏色由暗綠轉為紅褐,最后灰白,且生有許多細小、黑色突起,沒有輪紋,病健分界明顯,一年中以梅雨和秋雨期間發生較多。
防治措施:①加強茶園管理,做好開溝排水;②秋冬季清除園間枯枝落葉,以減少第二年病菌數量;③增施磷鉀肥,增強茶樹抗病力;④藥劑防治,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多菌靈1000倍液等進行噴施;每年11月-12月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封園。
7茶網餅病的防治
主要為害茶樹成葉,危害較大,往往造成死樹或絕收。病斑多在葉背,開始成水漬點狀,后漸擴大,成不規則形,出現灰白色網狀。病健分界不明顯,病斑上生有許多細小網狀、白色突起粒點,無輪紋。其發病通常是低溫高濕的季節多發。在多雨年份,在一年中以秋雨期間發生較多。我市主要發生在肉桂品種,對茶樹生長影響大,是這些年發生的比較嚴重的病害。
防治措施:①強茶園管理,做好茶葉的通風透光;②秋冬季清除園間枯枝落葉,以減少第二年病菌數量。③增施磷鉀肥,增強茶樹抗病力;④藥劑防治,對于新出現病害茶園搶晴噴藥,畝可用24%噻呋酰胺懸浮劑30毫升或30%苯醚甲環唑浮油30毫升兌水45公斤噴霧。每年11月至12月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封園。
(作者單位:354305福建省武夷山市興田鎮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