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 王偉
[摘要] 目的 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癥狀及預后的影響。 方法 研究時間為2013年8月—2017年7月,方便選擇在該院診治的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44例,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24例與對照組20例,所有患者都給予常規治療,治療觀察4周,對照組在治療期間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治療期間早期護理干預,記錄兩組癥狀與預后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為80.0%,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600,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后的MoCA認知功能評分高于護理前,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護理干預在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中的應用能提高認知功能與治療效果,促進預后的改善。
[關鍵詞] 早期護理干預;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1(b)-011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symptoms and prognosis of adult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Methods The study time was from August 2013 to July 2017. 44 patient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24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was observed for 4 week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and the symptoms and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9.600, P<0.05). The MoCA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can improv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Key words] Early care intervention; Adult;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Cognitive function
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多見于新生兒,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許多發生心跳驟停的成人患者能夠及時恢復自主循環,但是很多復蘇后的患者可出現缺氧缺血性腦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腦功能,嚴重的情況下可導致患者出現長期植物生存狀態與死亡[1-2]。因此積極促醒并改善腦功能,對降低HIE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殘率具有重要的意義[3]。當前HIE在臨床上尚無特效治療方法與方法,在治療上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4]。長期有效的康復護理已成為改善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預后的有效方法,但是由患者的認知恢復時間比較長,患者依靠醫院護理模式遠不能得到全面康復[5]。而我國多數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知識的認知程度偏低,為此護理模式亟待改進和探索[6]。早期護理干預縮短了護患之間的距離,減輕家庭負擔,提高護理質量[7]。2013年8月—2017年7月,本文采用回顧性、總結研究方法,方便選擇在該院診治的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44例,具體探討了早期護理干預對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癥狀及預后的影響,以促進改善患者的預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總結研究方法,方便選擇在該院診治的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44例,納入標準: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初次診斷為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經CT、MRI等影像學手段檢查確診;臨床資料完整;MMSE量表篩查存在認知障礙;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這此次研究;家族史均無特殊。排除標準:自愿退出研究的病例;妊娠與哺乳期婦女。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24例與對照組20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齡(48.10±4.10)歲;平均病程(6.33±2.20)h;平均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10.44±0.94)分;平均體重指數(22.10±3.20)kg/m2。對照組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48.65±3.87)歲;平均病程(6.11±2.18)h;平均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10.22±0.44)分;平均體重指數(22.98±3.56)kg/m2。兩組患者上述資料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都給予常規治療,包括營養神經、腦保護、脫水、降顱壓、醒腦等,治療觀察4周。
對照組:在治療期間給予常規護理,主要為生命體征監測與日常護理。
觀察組:在治療期間早期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成立早期康復護理小組,由多學科團隊人員組成,包括專科護士為1~2名,康復師1~2名,神經科醫師1~2名,為患者提供治療和專業康復指導。②院內護理:為患者提供以小群體式健康教育課程,參加患者人數限制在10~15例,教育內容包括缺氧缺血性腦病類型和發病原因、危害性、緊急處理、情緒控制、飲食搭配、肢體功能訓練方法與康復作業等;采用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講授,先由指導護士提出問題,然后由患者進行討論、回答問題,以確保授課的有效性強調患者依照醫囑進行自我干預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堅持康復鍛煉等的重要性。③院外護理:出院后建立微信群與QQ群,每周執行1次電話隨訪,鼓勵患者記錄患者日記,指導居家康復訓練方法,了解患者遵行出院指導的實際情況并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
1.3 觀察指標
療效標準:治愈+顯效+有效/組內例數×100.0%=總有效率。治愈:智力、肌力正常,GCS評分≥15分,意識清醒;顯效:GCS評分較治療前提高≥5分,意識清醒,智力、肌力較治療前顯著好轉;有效:GCS評分較前提高≥2分,意識、肌力較前改善;無效:無達到上述標準甚或惡化。認知功能評估:在護理前后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價量表(Mont-real Cogaitive Assessment,MoCA)對患者進行認知功能的評價。
1.4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2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數據與計數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率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χ2檢驗等,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為80.0%,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認知功能評分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后的MoCA認知功能評分高于護理前,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缺氧缺血性腦病初期,腦部組織由于缺血缺氧,可影響電子傳遞功能而產生自由基;同時部分氧合血紅蛋白因紅細胞裂解而釋放,生成大量自由基,從而產生催化生化反應,使神經細胞及髓鞘的結構與功能受到損害。由于診治技術的提高,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缺氧缺血性腦病可造成腦組織的破壞,使得日常生活多受限制,也會給認知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為此對于護理的要求比較高[8-9]。該研究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為80.0%,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措施包括亞低溫、營養神經、降顱壓、控制感染、維持電解質平衡等,但是患者的預后仍不理想,也需要加強護理干預。早期護理干預強調整體護理,也是注重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10]。
從發病機制上分析,缺氧缺血性腦病可導致機體無法維持正常血壓穩定性,降低組織微環境血流灌注,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射血降低-組織微環境低灌注惡性循環,阻礙血液循環,加重患兒病情。不過成人機體各組織器官細胞具有再生能力,若能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可使受損組織恢復正常功能,若未及時進行治療,造成心肌不可逆損傷,造成嚴重預后。缺血缺氧可導致血管源性腦水腫,同時還可產生細胞毒性,并隨著血壓波動幅度不斷增強使得血管破裂出血的危險性明顯升高。此種病理生理改變最終將會導致選擇性神經元壞死,多數病例會因此損傷基底節區,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由此可知,選用特異性指標對于缺氧缺血性腦病病情嚴重程度給予及時、準確評估,對確定正確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后極其重要。
該研究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后的MoCA認知功能評分都顯著高于護理前,且護理后觀察組MoCA認知功能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柏星海[1]的研究也證實護理干預使得認知功能評價提高超過50%,達到了(7.24±2.29)分,總有效率為92.0%,表明早期護理干預的應用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可經歷了大腦缺血缺氧過程,其中一半左右的患者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腦損害。盡管缺氧缺血性腦病診療技術得到不斷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但缺氧缺血性腦病后的高致殘率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認知功能是反映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功能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可激發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的康復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認可度,提高其心理適應水平[11]。當前常規住院教育和出院指導的護理方案不能滿足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的要求[12]。早期康復護理可以縮短了護患之間的距離,減輕家庭負擔,在患者病情穩定時開始,要求教會患者和家屬如何完成護理作業,提高護理質量[13-15]。
綜上,早期護理干預在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中的應用能提高認知功能與治療效果,促進預后的改善。
[參考文獻]
[1] 柏星海.神經節苷脂聯合丹參治療成人缺氧缺血性腦病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2):76-77.
[2] 陸劍平.成人心肺復蘇后缺氧缺血性腦病繼發癲癇的臨床分析及腦電圖特點[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6):39-40.
[3] 許雯.超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功能區膠質瘤病人術后運動性失語的有效性分析[J].醫藥前沿,2018,8(9):310-311.
[4] 賈燕.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民間療法,2018,26(1):78-79.
[5] 史艷敏,渠麗娟,徐雪云.腦出血患者腦疝的早期發現與護理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1):110-112.
[6] Van De Heyning CM, De Maeyer C, Pattyn N, et al. Impact of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 and continuous training on left ventricular geometry and function: a SAINTEX-CAD substudy[J].Int J Cardiol,2018,15(257):193-198.
[7] 王娜.預見性護理防止早期肝性腦病病情加重價值分析[J].智慧健康,2018,4(5):126-127.
[8] 紀麗鑫.綜合康復干預改善顱腦外傷患者機體功能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8,24(3):137-139.
[9] 曾將榮.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護理介入時機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6):185-185.
[10] Nagy I, Fabó D. Clinical neurophysiological method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Ideggyogy Sz,2018,71(1-2):7-14.
[11] 陳曉鋒,陳靜文,陳美云.延續認知訓練對卒中患者認知康復效果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3):2007-2009.
[12] 張秉坤,高燕,施愛民,等.高壓氧輔助治療腦功能障礙630例臨床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1,28(1):36-37.
[13] Palmcrantz S, Sommerfeld DK.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Swedish national stroke register Riksstroke's questionnaires in patients at 3 and 12 months after stroke: a qualitative study[J].BMJ Open,2018,8(2):702-711.
[14] Li Y, Liu K, Kang ZM, et al. Helium preconditioning protects against neonatal hypoxia-ischemia via nitric oxide mediated up-regulation of antioxidases in a rat model[J].Behav Brain Res,2016,1(300):31-37.
[15] Zhu M, Lu M, Li QJ, et al. Hyperbaric oxygen suppresses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in newborn rats[J].J Child Neurol,2015,30(1):75-82.
(收稿日期: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