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霞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有起病急,病情變化快,死亡率高的特點。患者在短短的數小時內經歷突然發病到急診手術到術后入住監護室監測病情的改變,極易產生否定、恐懼、焦慮、無助等不良情緒,影響患者的后續治療及康復,因此,探討患者PCI術后的心理狀態及實施干預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1
急診PCI術,是指在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12小時內進行的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找出冠狀動脈“罪犯”血管及其病變部位,對病變部位行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和植入支架,使閉塞的血管得以再通,梗死心肌得以再灌注和功能恢復。PCI術后患者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康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為我科2018年5月~2018年9月經綠色通道行急診PCI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選入50例,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齡30~87歲。其中痊愈出院46例,死亡4例。PCI術后均入住CCU病情監測,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常規。
1.2 心理狀態分析
(1)否定: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突然,患者往往是毫無心理準備的,發病前通常都處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下,短時間內難以接受發病的事實。
(2)恐懼:患者心臟發病時劇痛,大汗淋漓,強烈的瀕死感給患者帶來巨大的恐懼和不安,部分患者即便手術后心前區不適仍不能緩解,害怕疾病,心有余悸,擔心因此喪失生命。
(3)焦慮:大多數患者擔心疾病的預后不良,對住院費用表現出焦慮情緒。另外,陌生的住院環境,角色的轉換,給患者帶來種種焦慮。
(4)煩躁:PCI術后仍需要嚴密的監護,絕對臥床休息,身體周圍被各種儀器、監護導線纏繞,各種儀器的報警音煩擾,患者活動受限,睡眠障礙,不間斷的治療護理,都給患者造成很強的精神干擾和心理壓力。
(5)無助:PCI術后患者入住CCU病房,要求絕對臥床休息,嚴格的探視管理,缺少了家屬的陪護和關愛。患者的生活護理都需要協助,特別是年輕的患者,個人生活隱私缺少保護,很多患者希望生活自理,但病情限制,不得不接受他人的協助,使患者產生術后住院期間的無助感。
1.3 心理干預
(1)患者PCI術后返回病房后,護士盡快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盡早實施心理疏導。通俗簡單地介紹疾病的發病特點及出現的癥狀,治療,預后,給患者了解和正視自己所患的疾病,穩定患者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護理人員精湛的業務技術,高度的責任感、和藹熱情的服務態度能使患者對護士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心理。
(3)指導患者配合治療的方法。每一項治療及護理都需要向患者解釋目的及配方方法,取得患者理解配合。比如:PCI術后返回病房需要絕對臥床休息,告知重要性。出現胸悶胸痛不適及時告知醫務人員。多食綠色蔬菜、水果、高纖維素食物,預防便秘,不可用力解大便。
(4)關注患者的需求,適時給予幫助,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適時觀察患者的舉動,發現患者的需要,及時滿足患者,讓患者感受到被關注被關愛,避免產生無助的情緒。
(5)介紹病房中救治的成功例子。成功案例能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以更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
2 小 結
本文對患者進行細致入微的心理觀察和干預是重點環節。因人而異,給予個性化的心理疏導的干預,平穩過渡,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早日康復出院。
參考文獻
[1] 尤黎明,吳 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54-162.
[2] 尹白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3):109-110.
[3] 修 紅,國紅玉.心理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2):221-22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