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東 李寧
[摘要] 目的 探討預防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期間,在該院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隨機選擇98例作為這次研究的對象,將其按照1∶1比例、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配合給予預防性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 試驗組中心靜脈導管血栓、感染發生率分別為4.08%、2.04%,對照組分別為16.32%、14.28%,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78,9.995,P=0.004,0.001),而試驗組出血發生率為4.08%,對照組為8.16%,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448,P=0.228);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5.92%,對照組為81.63%,試驗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46,P=0.001)。 結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效果滿意,建議推廣借鑒。
[關鍵詞] 預防性護理;維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形成;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3(a)-01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ventive nursing on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 i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7 to August 2018, 98 patient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1∶1 ratio. 49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operated with preventive care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entral venous thrombosis and infe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4.08% and 2.04%,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16.32% and 14.28%,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178,9.995, P=0.004,0.001), while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in the test group was 4.08%,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χ2=1.448, P=0.228);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est group was 95.92%,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63%.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0.246, P=0.001). Conclusion Preventive nursing is implemented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Preventive care;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thrombosis; Complications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療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部分患者因各種原因無法建立自身血管通路,長期中心靜脈導管或中心靜脈長期導管(指南的說法:中心靜脈帶隧道帶滌綸套導管)可作為首選[1]。在保證透析導管完好的過程中,護士是重要的參與者,為了避免出現血栓形成、感染、出血、堵管、血流不足等并發癥,減少非計劃拔管,護理操作者需具備良好的導管留置技術,配合規范的護理干預,降低感染率與血栓形成機率,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提供保障[2]。基于此,置管前后和透析操作中的護理以及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至關重要。該文選擇2017年11月—2018年8月期間收診的98例患者作為對象,探討了預防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形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隨機選擇98例作為這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平均、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9例。納入標準:①維持性透析患者;②體質較好;③男女不限;④患者對研究知情,愿意參與研究,簽署有知情同意書,且該次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非維持性透析患者;②并發精神疾病的患者;③不愿參與這次研究的患者。對照組:3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56.1±5.69)歲,透析時間10~32個月,平均(16.4±2.17)個月。試驗組:30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5.9±5.62)歲,透析時間7~35個月,平均(17.1±1.38)個月。客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中心靜脈置管 中心靜脈置管時,局部麻醉處理,采用Seldinger法,進行中心靜脈插管操作,均是頸內靜脈置管,導管材料選用聚四氟乙烯,卡夫距離管尖19 cm,雙腔導管。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49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置管當日給予更換敷料貼消毒,上機前后各消毒一次,透析結束后消毒后膠布固定。試驗組49例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具體為:(1)血液透析護理:①血液透析前,護士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查看留置導管位置有無出血,明確肝素數量,檢查置管是否通暢。透析前,檢查導管是否阻塞,若是堵塞,立即予以4 mL生理鹽水(含20萬U尿激酶)予以處理。②血液透析中,關注生命體征變化,如呼吸、心率以及血壓等,查看皮膚與黏膜處有無出血,一旦發現出血傾向,立即對癥處理,以免形成血栓。③血液透析之后,通過生理鹽水徹底清洗導管內血液,肝素鈉注射液12 500 U 2支進行常規封管,如遇到凝血功能差,可稀釋封管液1支加生理鹽水2 mL封管,透析前導管有明顯的血栓注入10萬U尿激酶稀釋溶液至靜脈導管腔內,予以封管,每半個月封管1次,對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另外,導管周圍皮膚,涂抹莫西匹羅星藥膏。(2)健康宣教:待患者入院后,向患者介紹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告知導管附近皮膚干燥清潔的常規護理方法,叮囑患者注重個人衛生,勤更換衣物,養成良好的習慣,適當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增加抵抗力。飲食方面,叮囑患者以低鹽、低鈉飲食為主,說明飲食控制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另外,叮囑患者遵照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介紹導管的管理方法,督促患者采納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配合治療,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生活質量,居家中觀察牙齦,皮膚等有無出現現象。(3)血栓形成護理:治療過程中,一旦發現血栓,需及時對癥處理,帶領患者進行全面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臀圍、血流量、導管四周皮膚顏色等,并與健側比較,若是發現任何異常,均需立即處理。術后,保持高枕臥位,減輕因頭部過低引起的面部水腫或者頸部疼痛癥狀,改善頭部血液回流情況,預防血栓形成。針對血栓形成患者,去除皮膚及肝素帽之后,碘伏常規消毒留置管接頭與周圍等部位,使用注射器抽吸導管內血凝塊與肝素鹽水,通過尿激酶給予持續緩慢泵入溶栓處理,結束后尿激酶5萬U加生理鹽水稀釋4 mL予以封管處理。(4)感染護理:護理操作中,嚴格按照該院導管留置及血液透析的相關準則,堅持無菌操作原則,及時更換敷料,保持敷料與導管周圍皮膚清潔干燥狀態。同時,使用碘伏常規消毒后,涂抹百多邦軟膏。(5)急診護理: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間,容易并發肺水腫、急性左心衰等病癥,此時,在積極對癥救治的基礎上,還需重視急診護理,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急性左心衰與肺水腫都屬于危急重癥,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病癥,以免危及性命。護士密切監測呼吸狀況,包括呼吸深度與頻率,判斷有無出現呼吸困難,觀察咳嗽狀況,監測中心靜脈壓,指導超濾速度與超濾量,做好導管護理工作,心電監測心率,保持血壓穩定狀態。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中心靜脈導管血栓、感染以及出血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同時,調查患者對該次護理的滿意度,實行百分制,90~100分表示非常滿意,60~89分表示滿意,低于60分表示患者不滿意。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
試驗組中心靜脈導管血栓、感染發生率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出血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些,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來挽救病人的生命,延長尿毒癥患者生命的過渡方法[3]。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關鍵在于建立血管通路,而年齡、血鈣鈣化等均是影響血管通路建立的因素,很多患者難以或者不能建立動靜脈內瘺。在此情況下,中心靜脈留置導管逐漸取代“血管通路”,但是,長時間留置導管可能引起感染、血栓形成等各種并發癥,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造成不良影響。現如今,中心靜脈留置導管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影響透析效果的一大因素[4]。同時,透析過程中,科學的護理干預不僅可保障臨床療效,而且可減少并發癥,改善預后[5]。常規護理是一種被動護理方式,缺乏針對性,未考慮病人的實際情況,沒有根據個體差異制定護理計劃,護理內容片面、單一,難以滿足人們對護理的需求,影響臨床護理效果[6]。對此,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護理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與重視,更多的學者開始通過實踐研究透析導管護理技術[7]。然而,研究短時間內要進行有效的觀察對象的并發癥及降低感染發生率,保持導管通常性,由于患者的家居環境不能控制,需要長期大規模的臨床數據來證實,難度相對大[8]。預防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將病人作為護理的主體,一切護理工作圍繞患者進行,根據個體差異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通過提前干預預防并發癥,為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保障,增加患者舒適感,改善生存質量及預后[9]。該次研究過程中,對于自身血管條件差,難以建立動靜脈內瘺及老年患者,建立長期導管保持血管通路,減少患者的二次操作痛苦,解決臨時導管易出現并發癥難題,通過留置長期導管通路,規范性的護理操作培訓,理健康宣教,可以達到或接到靜脈瘺的效果,相比傳統護理方法,更加復雜精細,作用更顯著[10]。該文通過對比觀察發現,試驗組中心靜脈導管血栓、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4.08% vs 16.32% ;2.04% vs 14.28%,P<0.05),且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95.92% vs 81.63%,P<0.05)。郭俊云[11]《預防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形成的影響》一文中,對照組(n=33)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n=33)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結果發現,對照組10例(30.30%)血栓,8例(24.24%)感染,3例(9.09%)出血,觀察組2例(6.06%)血栓,1例(3.03%)感染,1例出血(3.03%),觀察組血栓與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這次研究的結果與郭俊云的研究結果基本符合,由此分析,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可減少并發癥,改善預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配合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可取得滿意效果,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麗波.預防性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的影響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6):284-285.
[2] 王巖.為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3):66-67.
[3] 王聰,袁義厘,袁靜,等.維持性血液透析誘發心血管事件的病因及預防性護理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6,14(31):3259-3261.
[4] 歐陽斌娟.綜合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癥狀性低血壓的預防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6):755-756.
[5] 趙慧.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9):265-268.
[6] 盧菊萃.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內瘺并發癥的預防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17,24(16):76-77.
[7] 白莉.預防性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內瘺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5):149.
[8] 李倩玲,吳碧靜,李觀妹.合理運動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的預防效應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7):39-40.
[9] 陳霞.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對預防其喪失動靜脈內瘺功能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9):239-241.
[10] 李連芳,王霞.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預防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7):29.
[11] 郭俊云.預防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形成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7,38(8):1583-1584.
(收稿日期: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