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毓
【摘要】目的 研究胸椎小關節錯位心律失常的正骨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胸椎小關節錯位心律失?;颊?,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各30例;參照組采用西藥治療,實驗組采用中醫正骨治療,對比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價值。結果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顯著好于參照組(73.33%),組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 中醫正骨用于胸椎小關節錯位心律失常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種方法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胸椎小關節錯位;心律失常;正骨;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1
胸椎小關節錯位屬于骨科疾病,其在臨床比較常見,主要是由長期姿勢不良或扭挫傷引起的,患者胸椎小關節會發生錯縫、半脫位等情況,臨床表現為胸悶、心悸等,其引發的心律失常很容易被臨床誤診[1-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胸椎小關節錯位心律失?;颊邽槔?,探討正骨治療在其中的運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胸椎小關節錯位心律失常患者60例納入研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各30例;實驗組男(n=16),女(n=14),年齡18~56歲,平均(30.32±2.12)歲;參照組男(n=17),女(n=13),年齡19~55歲,平均(30.35±2.09)歲。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檢驗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允許,患者均自愿同意,并簽署了知情書。
1.2 方法
實驗組行正骨治療,手法采用整脊法,具體步驟如下:(1)膝頂復位:患者端坐于椅子上,將雙手放在頸后,身體向前彎曲,醫生要保持一腳站立一腳屈曲的姿勢,雙手從患者上臂前內側穿過,搭在患者前臂背側,握住患者前臂,并固定住,告知患者放松上身,然后將雙手向后上提拉,膝蓋向前頂的同時用力,若患者胸背部疼痛狀況有所緩解,說明復位成功;(2)雙手疊按法:患者取俯臥位,醫生在患者旁邊站立,雙手置于病變棘突兩側,旋轉按壓病變位置,同時告知患者深呼吸,若聽見關節響,代表復位成功。參照組使用倍他樂可(生產廠家:江蘇美通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5116)治療,規格為每片25毫克,患者口服,每次1片,每天2次,連續治療7天。結合病變部位椎旁和椎間關節神經阻滯,(0.2%復方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L)。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一周后的心電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行SPSS 17.0處理,計數用(%)表示,行x2檢驗,當P<0.05時,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結果如表1所示,實驗組心電圖正常的患者有28例(93.33%),遠遠好于參照組的22例(73.33%),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胸椎小關節主要是由胸椎關節突關節、胸肋關節與肋橫突關節構成,患者脊柱旁分布著交感神經椎旁節[3],若胸椎小關節錯位,就會對交感神經產生刺激,由于患者胸椎距離心臟比較近,且支撐著心臟的交感神經中樞,其受到刺激后,會發生心率失常的癥狀。另外,胸椎小關節錯位還會引發骨質增生、椎間孔變窄等疾病,患者在做心電圖時,會表現為心率異常、P波等。常規西藥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隨著中醫的逐漸發展,其治療胸椎小關節錯位心律失常的優勢逐漸顯現。中醫認為,此病屬于心悸、胸痹范疇,是由患者氣血不通、臟腑失調引起的,治療的關鍵是寬胸理氣、活血止痛[4]。正骨屬于中醫療法,其可以糾正患者錯位脊椎,使患者軟組織的痙攣狀態得到緩解,從而使椎間隙變寬,此種方法有利于減輕對患者交感神經的不良刺激,起到調節心脈、舒筋活絡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患者使用中醫正骨療法,與常規西藥治療情況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經治療后,多數患者的心電圖檢查顯示正常,總有效率高達93.33%,而參照組效果較差,總有效率只有73.33%,實驗組優勢明顯存在。
綜上所述,在胸椎小關節錯位心率失?;颊咧?,運用正骨治療,可以增強治療效果,使患者心電圖恢復至正常水平,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左海峰,王遵來.三小定點整脊術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致心律失常6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7,33(11):70-72.
[2] 吳海生,成信之,張井浪,等.經胸椎關節突銀質針導熱療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病變引起的慢性胸背痛的療效[J].實用疼痛學雜志,2016,12(5):361-364.
[3] 孫 方.電針配合整骨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7,36(7):836-839.
[4] 盧穗鋒,陸衛華.扳機點推拿配合胸椎小關節整復治療肩背肌筋膜炎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3):55-56.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