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東紅
【摘要】目的 分析中醫疏肝法在治療慢性胃炎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就診的57例慢性胃炎患者進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實驗組29例,對照組28例。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西藥治療,而實驗組患者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醫疏肝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更好,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中醫疏肝法治療,其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的臨床癥狀能有效改善,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降低,值得在臨床上
應用。
【關鍵詞】慢性胃炎;中醫疏肝法;西藥治療;胃脾虛弱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2
慢性胃炎常見于臨床,屬于一種慢性胃粘膜炎癥疾病,其主要是由于飲食不規律、精神緊張焦慮等多種原因引發的,該疾病在臨床上表現為腹部脹痛、惡心嘔吐、口苦泛酸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1]。目前治療慢性胃炎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一是中藥,二是西藥。本文選取我院就診的57例慢性胃炎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中醫疏肝法在治療慢性胃炎中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就診的57例慢性胃炎患者進行分析,按照數字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共有患者28例,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齡(46.9±3.2)歲,平均病程(5.2±1.1)年。實驗組共有患者29例,男14例,女15例;平均年齡(47.1±2.9)歲,平均病程(4.9±1.2)年。所有患者都經我院確診為慢性胃炎,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了該次研究,兩組患者的組間資料檢驗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西藥治療,口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一日三次,一次10 mg,口服枸櫞酸鉍鉀(浙江眾益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51),一日兩次,一次220 mg。患者在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切勿食用辛辣油膩、生硬冰冷的食物,連續服用四周。
實驗組患者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疏肝法治療,口服中藥湯劑,每日一劑,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次約
75 mL,連續服用四周。疏肝法中藥的處方為:6 g木香、
10 g延胡索、10 g谷芽、30 g麥芽、3 g甘草、10 g郁香、10 g厚樸、10 g青皮、6 g砂仁、10 g柴胡、15 g黨參。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種情況。顯效:患者的慢性胃炎完全治愈;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小、無改善或者病情加重。對比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主要有輕度腹瀉和頑固便秘兩種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 20.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對照組患者共28例,其中顯效10例,有效10例,無效8例,總有效20例,總有效率為71.4%。實驗組患者共29例,其中顯效20例,有效7例,無效2例,總有效27例,總有效率為93.1%。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顯著(x2=16.127,P=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對照組中有4例患者發生了輕度腹瀉4例,1例患者發生了頑固便秘,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9%。實驗組患者中有0例患者發生了輕度腹瀉,1例患者發生了頑固便秘,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顯著(x2=11.047,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3 討 論
慢性胃炎是一種較難治愈的胃腸疾病,其病程治療時間較長,發作反復無常。臨床上一般采用藥物治療,分為西藥和中藥兩種治療方式[2]。西藥治療原理是抗擊幽門螺旋菌和抑酸,保護胃黏膜、促進胃動力,雖然療效快,但是由于其作用靶點單一,有時臨床治療效果不太理想。而中醫治療認為,導致胃炎的原因是體質虛弱、心情不佳、過度操勞、飲食不規律等,當肝郁脾虛就容易使得肝胃不和,本文實驗組所采用的中醫疏肝法就是利用了這個病理,以疏通患者的肝脾郁結為根本,化濕開胃,最后祛除病根[3]。該方法共有十一位藥材共同作用達到疏肝解郁的效果,其主要以柴胡為主,疏通郁氣,再配以理氣消食的木香、清新活血的郁金、開胃醒脾的砂仁等,多種藥物一起作用最終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據醫學研究證明,腸胃功能失調和膽汁反流是因為幽門括約肌舒展和收縮產生障礙和神經功能失調,而中藥疏肝法中的藥物有利于調整幽門括約肌和自主神經功能,能夠使得患者的胃竇張力增大,促進胃蠕動,改善患者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頑固便秘、食欲不振、泛酸口苦等一系列臨床癥狀[4]。本文研究證明采用西藥聯合中醫疏肝法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純使用西藥治療的患者,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康復時間,改善患者預后,安全可靠,有較高的臨床
價值[5]。
綜上所述,采用中醫疏肝法治療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臨床價值高,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參考文獻
[1] 宮晶書.柴胡疏肝散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肝胃郁熱證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 2016, 36(11):1981-1983.
[2] 羅 琰.慢性淺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證患者采用中醫柴胡疏肝散治療的臨床效果[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1):4434-4435.
[3] 蔡紀堂,郭 巍,李 鮮,et al.疏肝和胃法聯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現代臨床研究[J].光明中醫,2016,31(13):1950-1952.
[4] 張澍鴻.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疏肝和胃湯治療的臨床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3):217-218.
[5] 黃 偉.中醫疏肝法聯合西藥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4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7,26(4):121-12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