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經濟生產屬于物質生產的范疇,人們在滿足物質條件的基礎上會進一步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這就涉及了藝術,藝術創作屬于精神層面的生產,除了帶給人們精神享受之外,還體現在對經濟價值的促進作用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藝術作為上層建筑之一,必然與經濟基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關鍵詞】藝術;經濟;關系
中圖分類號:J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3-0134-01
經濟生產是為了滿足人的現實生活需要,主要指物質生產,而藝術卻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而產生出來的,主要指藝術作品的生產。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越來越多地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在藝術上的投資也隨之增加。經濟基礎是藝術創作的前提,離開了經濟基礎,藝術創作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然會止步不前。反之,高水準的藝術作品同時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
一、經濟是藝術的基礎
首先,發展良好的經濟基礎能夠給藝術的生產提供必要的創作條件。如在歐洲中世紀后期興起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這場文藝思潮孕育于意大利就得益于城市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意大利國內最早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所以說藝術的發展與其社會的經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經濟基礎為藝術的創造提供了物質保障。雖然藝術創作屬于精神領域的生產,但與物質生產類似,仍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作為創作基礎。以影視藝術為例,這是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柱做后盾的藝術門類。在拍攝制作影視作品時,需要大量的相關設備,如高檔的攝像儀器,先進的剪輯制作軟件,服裝道具演員等,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美國好萊塢著名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影片《阿凡達》,其投資成本官方的預算是2.37億美元,而據相關專家評估影片的制作成本大約是3.1億美元,比官方的數據還要高,再加上1.5億美元的后期宣傳費用,影片的總成本為達到4.6億美元,堪稱有史以來成本最高的影片。而在影片整個制作過程中,超過50%的成本資金投在了3D技術上。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做后盾,這部史上最貴的3D影片很難與觀眾見面。
二、藝術對經濟的引領
隨著版權意識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藝術創造的經濟價值,如在各大網站平臺上下載影片或者音樂時,必須要付費花錢買。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含服務費)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這也是我國影市票房首次突破600億,人們在觀看影片時不僅受到了藝術的熏陶,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首次達到30785億元,幾乎是2016年我國經濟6.7%增速的兩倍。從2012年至2016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保持著穩步前進的走勢。GDP的占比也由2012年的3.48%增加到2016年的4.14%。到2016年時候,其增加值突破3萬億元,占GDP的比例超過4%,這表明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已逐步成長為我國宏觀經濟發展中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文化及相關產業所占其GDP的比例則更大,所以說藝術為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產生的巨大經濟價值不容忽視。
再以陳曉卿執導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為例,該紀錄片以飲食文化來表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創作者們把目光定位于大眾化的美食題材,通過展現不同地域的人們獲取食材以及對食物的不同制作加工過程,用嫻熟的藝術語言向海內外觀眾來展現底蘊豐厚的中華文化,使其通過美食這一視角來全方位地了解中國,從美食擴展到傳統、倫理、社會和自然等方方面面,展現了國家最真實一面。該片獨特的拍攝視角和超高的藝術水準受到了海內外的熱捧。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劉文表示,《舌尖上的中國》引起中國的紀錄片首次返銷海外,《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就遠銷海外的國家達到六十多個,而第二季在播出前也被數十個國家搶先訂購。正是由于高標準的藝術追求,才使得《舌尖上的中國》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巨大的經濟價值。
三、結語
綜上可知,藝術生產需要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經濟作為藝術創作的必要基石和前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藝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優秀的藝術作品必然會帶來豐厚的商業回報,兩者保持著相輔相成的密切聯系。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周鐵東.“阿凡達”啟示錄[J].電影藝術. 2010(2).
[3]江暢,孫偉平,等.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