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嶸
摘要:在醫院不斷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工作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加強財務風險的預防和控制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是推動企業高效運營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通過加強醫院財務風險預防和內部控制,可以將財務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促進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彰顯醫院良好的醫療服務和水平。文章主要以醫院財務風險的預防和內部控制為論點,旨在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些理論性參考依據。
關鍵詞:醫院;財務風險;內部控制
目前,加強醫院財務風險的預防和內部控制是至關重要的,是醫院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已經成為了醫院內部共同關注的焦點性話題之一。在醫院不斷發展過程中,極容易出現潛在風險,如果不加以及時處理,后果將會不堪設想。因此,必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對策,加強內部控制,制定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不斷提高財務風險防范和控制能力,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進而將醫院發展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和深度。
一、醫院財務風險預防和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規范醫院財務管理
在諸多醫院的財務管理中,違法違規、徇私舞弊行為經常出現,潛在性風險因素比較多,所以必須要加強財務風險的防范,并進一步強化內部控制,不斷完善醫院財務管理制度,并將財務管理規范化,處理好財務管理的一系列問題。通過財務風險預防和內部控制,對于風險的防范具有極大的作用,避免出現不法行為,規范醫院財務管理。
(二)有利于確保醫院財務決策水平的穩步提升
加強財務風險預防和內部控制,可以為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將醫院財務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并與財務管理廉政性目標相符合,彰顯出醫院廉政建設。醫院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就必須要加強內部控制,避免濫用職權現象的出現,從而確保財務決策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二、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風險評估體系較不完善
現階段,諸多醫院發展極其迅猛,然而在醫院內部財務控制過程中,存在著較多風險,比如投資風險和稅務風險等。醫院要想永葆生機與活力,就必須要加強財務風險的預防和控制,避免財務風險的出現。但是在實際上,一些醫院在這一方面存在著較多不完善的地方,風險評估體系較不完善,很難對未來一段時間的風險進行準確預測,影響醫院正常的發展和進步。
(二)成本控制力度不足
現階段,對于某些醫院的成本核算來說,僅僅停留在科室方面,相關成本考核指標嚴重缺失,也沒有積極構建評價反饋體系,對成本控制和管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三)內部監督作用尚未發揮出來
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實施過程中,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存在著松懈、怠慢等現象。而且諸多醫院內部的監督機構形同虛設,甚至沒有設置監督機構,導致監督工作難以落實到位,進而出現了監督的薄弱點和空白點,引發嚴重的徇私舞弊、違法違規問題。
三、醫院財務風險預防和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
醫院要積極構建風險評估體系,要想確保良好的內部控制效果,風險評估發揮的作用極其顯著,醫院內部要樹立高度的風險觀念,及時、快速地對風險做出反應。醫院在制定戰略目標時,要加強風險分析,將醫院風險保持在萌芽狀態內。同時,對于關鍵業務來說,比如籌資、投資以及采購等,要設置風險控制點,加強風險管理系統的構建,避免財務風險的出現。其中,在重大經濟決策中,潛在的風險性因素比較多,所以對于重大經濟決策的預算和審批,要進行集體決策,開展全面、系統風險評估。
此外,還要完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將不同崗位的權責范圍進行明確,要求不同崗位部門要各司其職、分工協作,避免權責交叉,防止出現不法行為,創建良好的財務內控環境,確保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
(二)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首先,要積極開展成本核算工作,醫院要將會計基礎工作進行規范化,保證原始憑證與相關法律法規相符合,并對醫療業務成本和管理費用進行合理劃分,為準確合理的成本會計計量提供保障。
其次,要加強成本效益管理,在事前控制中,醫院要對影響成本管理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從醫院成本管理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相應的風險防范方法。在事中控制中,醫院要加強重大經濟決策集體審議制度的構建,規范重大投資決策程序,確保投資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事后成本控制中,對于成本效益管理取得的效果,醫院要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討。
最后,制定完善的成本費用審批制度。醫院要將收入、支出管理落實到位,將審批權限進行明確化。對于大規模物資采購,要根據預算來組織政府采購,落實好驗收程序,從而有效控制款項支出。
(三)將內部監督作用發揮出來
在醫院財務風險預防和內部控制中,加強內部監督也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影響著醫院的生存與發展。因此,要嚴格監督醫院領導的履職情況,醫院領導要以身作則、發揮出自身的帶頭性作用。并且還要對項目建設重點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發揮出內部監督的作用。同時,醫院還要注重外部監督。一般來說,政府和社會監督等是外部監督的重要構成,醫院在加強外部監督過程中,財務部門、監督部門以及審計部門之間要做到協調配合、通力合作,政府監督部門和社會相關監督機構要開展“突發式”的檢查和評估工作,實現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四)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在財務風險預防過程中,要積極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在醫院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中,會涉及到一些財務和非財務方面,要事前預測好財務危機,為醫院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可行的參考依據。在具體構建過程中,醫院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設定風險預警界限,一旦潛在風險超出風險預警值,系統將會給予一定的提示,這時相關人員要及時采取措施來予以治理。同時,還要加強ERP信息系統的應用,通過風險預警系統,對醫院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督與控制。
(五)加強醫院預算控制,預防資金風險
1. 預算編制
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要結合醫院整體發展目標,預算管理委員會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合理制定各個科室的預算目標,各個科室要細化分配到自身科室的預算,形成預算明晰化,及時反饋給預算管理委員會。同時,預算管理委員會還要深入分析各個科室的預算明細,形成年度預算草案,由醫院管理層來審核,在審核無誤以后,才能形成預算方案。
2. 預算執行
根據預算批復結果,要合理安排各項收入和支出,加大預算執行力度。醫院在制訂預算方案的基礎上,要確保對各個科室預算分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在具體分配過程中,要對相關指標進行深入分析,比如科室規模和上一年度預算目標的完成情況等。一旦預算方案在確定以后,便要嚴格予以執行。
3. 預算監督
對于預算監督來說,醫院要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的構建,配備可行的獎懲措施,根據各個科室上報的預算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對于完成較為理想的科室或人員,要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比如發放獎金、提供晉升機會、優先評定職稱等;反之,則要予以一定的懲罰,最大程度地激發各個科室的工作熱情和潛能,進而滿足預算目標的要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財務風險預防和內部控制勢在必行,可以將財務風險保持在合理范圍內,為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彰顯出財務內部控制的應用優勢,從而促進醫院的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杜輝宇.基于內部控制框架的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20).
[2]馬國蕓.基于內部控制框架的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分析與對策[J].經貿實踐,2017(03).
[3]胡雁平.內部控制框架視角下對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07).
[4]盛艷.醫院財務風險管理與醫院內部控制問題的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02).
(作者單位:河南省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