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祥 蘭潔 靳曉潔
摘 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正處在傳統政治倫理向現代政治倫理的轉型時期,政治倫理價值觀多元化、倫理道德缺位等問題尤為顯現。結合新時代實踐背景,通過培育公民堅持正確的政治倫理價值觀,遵守政治生活中的倫理道德規范和加強自身道德品質修養以培育公民的政治倫理。加強公民的政治倫理培育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理論結合實踐,對傳統政治倫理揚長避短,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倫理。
關鍵詞 公民政治倫理教育 政治倫理 新時代
作者簡介:張子祥、蘭潔,河北師范大學法政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靳曉潔,河北師范大學法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212
一、公民政治倫理及內涵特征
公民政治倫理是公民社會倫理結構中的基礎性構成, 它形成并作用于公民的政治生活和政治行為, 呈現了個人以公民身份參與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動所應遵守的行為規則。處在新時代的歷史節點,現代公民政治倫理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倫理的重要推動力。
二、新時代公民政治倫理教育的特殊性
新時代下,我國的主要社會矛盾和實踐背景都發生了變化,公民政治倫理教育也有其新時代的特殊性,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潮是新時代公民政治倫理教育的前提;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新時代公民政治倫理教育的核心,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明確新時代公民政治倫理教育的目標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倫理和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
三、新時代如何加強公民政治倫理教育
(一)加強公民政治倫理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題中應有之義
政治倫理價值觀業已成為了當前公民參加政治生活的價值基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加強政治倫理價值觀教育就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潮,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理想信念。當前我國正處在傳統政治倫理向現代政治倫理的轉型時期,各種倫理道德問題層出不窮,也在不斷地挑戰我們的政治倫理價值觀。所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新時代背景下,從政治倫理視域分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就是在堅持當下正確的政治價值觀 。
政治價值觀不僅是公民對參與政治生活的認識、判斷和評價的綜合,同時也在深深影響著人們對各種事物的價值觀,對人們的成長經歷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公民、社會、國家三個層面總結倡導了新時代的理想價值觀念,是在公民、社會、國家三個層面中進行政治倫理培育的指南。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國特色主義新時代的社會風尚,是加強政治倫理培育的現實需要。
(二)遵守政治生活中的倫理道德規范
加強政治倫理培育其次就是堅持和遵守在政治生活中的倫理道德規范。它和政治倫理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關系,堅持和遵守在政治生活中的倫理道德規范是政治倫理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
政治倫理學作為公民在參與政治生活中的倫理道德上的原則和依據為我們處理政治生活中具有倫理道德性質的問題、處理政治生活中的關鍵矛盾,具有指導意義。新時代的政治倫理價值觀,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準確且具體的為我們參與政治生活提供的理想信念要求和具體實踐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歸納了公民參與政治生活應秉承的倫理道德規范。總的來說,政治倫理“就是人們在政治生活中以一定的階級道德的社會道德調整人與人之間的政治關系的道德準則。”
遵守政治生活中的倫理道德規范,就是在政治生活中無論自身還是政治組織,無論是公共領域還是私人領域都要遵循的理想信念要求和行為指南。
(三)提高政治行為主體的道德品質
政治行為主體涵蓋了在政治生活中的個人和組織。政治倫理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范主要是通過政治行為主體的認識認同和不斷內化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才能轉化成政治主體所具有的道德品質。
個人層面來說,公民是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力量。公民和社會以及國家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只有公民政治生活參與度和公民作為政治行為主體的道德品質提高,繼而整個社會和國家的國民素質才會有提高。公民作為參與政治生活的個體也存在其弊端,在市場化經濟的影響下,個人主義盛行,個人主義容易發展成極端個人主義,它們一味強調社會和國家能為自身帶來什么,卻忽視了自身能為社會和國家做什么貢獻。
政治組織層面來說,政治組織是參與和進行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政治組織對于政治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范的認同和內化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政治組織對其他類型的組織和社會成員實施的政治思想、行為規范和具體的經濟、社會活動等方面的指導,使之符合時代發展和全社會的根本利益,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協調發展。在我國,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所以中國共產黨對政治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范的內化和指導作用是無可比擬的。首先,我黨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公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行為規范和具體的倫理道德規范的要求,旨在提高社會公民思想和價值理念的能力,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力量。其次,我黨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有助于遏制腐敗現象和提高黨員干部隊伍素質,也有助于提高黨組織的道德品質。
四、新時代公民政治倫理教育的困境
當前我國正處在從中國傳統政治倫理向中國現代政治倫理的轉型時期。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政治倫理教育,同樣在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時期我們也面臨著諸多困境。
(一)中國傳統政治倫理的消極影響根深蒂固
儒家政治倫理作為中國傳統政治倫理的核心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其消極影響也是顯而易見。
第一,儒家政治倫理中提出的“天人合一”“君權神授”的價值理念,倡導人民要順應天意服從統治者的控制。一定程度上為封建統治者的統治提供了政治和倫理上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但是它也麻痹了被統治的廣大人民的人性,妨礙了民主制度的發展和人性的自由。
第二,儒家政治倫理中提倡“克己復禮”,維護西周的宗法制度,企圖用此方式維護即將破碎的社會秩序。宗法制把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倫理關系推廣到了社會政治關系中來,造成了很大的弊端。當今社會中“人情社會”的特點延續至此,人情關系的不正當發展造成了社會許多方面規則和制度可以鉆空子,反映成現實就是形成的社會不公現象,甚至成為官員貪污腐敗的主要原因,影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
第三,儒家政治倫理中的“人治”色彩明顯,把國家的繁榮昌盛寄希望于君主身上,希望統治者通過提升教化修養以達到政通人和的治國目的。“人治”的一大弊端就是政策的隨意性突出,權力不受約束,統治者始終凌駕于法律制度之上,使得法律制度的權威降低。當前,我國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儒家政治倫理中的“人治”仍難以清除 ,在現實中表現為各級領導的政策隨意性突出,政策延續性難以維持。儒家政治倫理思想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社會相伴相生延續了2000多年,即使到現在公民的傳統政治倫理思想仍然難以轉變。
(二)改革開放和市場化經濟的消極影響
改革開放40周年以來,隨著市場化經濟的發展,西方價值觀念的傳播,“經濟利益至上”的觀念不斷深入,造成了政治倫理價值觀多元化、倫理道德觀念的缺位等一系列問題,對我國公民政治倫理的教育造成了阻礙。改革開放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帶來空前發展的同時,也是東西方文明之間的交流碰撞,西方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公民的政治倫理價值觀趨于多元化。
市場化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但也為公民政治倫理教育產生阻礙,市場經濟化進程中“利益至上”的原則,使得公民的價值理念趨于利己,經濟利益成為公民參與社會活動的主要驅動力,“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盛行,致使社會生活中倫理道德的缺位,公民政治價值觀出現扭曲。
(三)中國傳統政治倫理向中國現代政治倫理轉型時期的沖突
當前我國正處在傳統政治倫理向現代政治倫理的重要轉型時期。新的政治倫理思想尚未成型,舊的政治倫理思想根深蒂固。在這個過渡時期傳統政治倫理思想與現代政治倫理思想產生沖突是不可避免的。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我們必須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倫理,在這個轉型時期我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逐步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政治倫理體系。
五、新時期加強公民政治倫理教育的冀望
(一)在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中取其精華,去其槽粕
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與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社會相伴相生,延續了2000多年,在人們的傳統意識中短時間內很難轉變。對于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思想應秉承辯證的角度看待,它既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我們應當取其精華,去其槽粕。比如儒家政治倫理思想中的“人治”,衍生出來的“人情關系”對社會的民主制度發展造成了阻礙,但是儒家政治倫理中的民本思想,如“仁政愛民”、“足食足民”,對當今的“三農工作”、新發展理念、脫貧攻堅戰都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我們要對傳統政治倫理進行合理的利用,為公民政治倫理教育提供資源,也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倫理的建立起到有力的借鑒。
(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新時代加強公民政治倫理教育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政治倫理指明了方向。它為加強公民政治倫理教育提供了正確的政治倫理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參與和進行政治生活提供了正確的倫理道德規范;四個全面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能強有力的提高政治行為主體的道德品質。為公民政治倫理教育提供了正確的價值理念和行動指南。
(三)加強公民政治倫理教育應聯系實際
加強公民政治倫理教育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實踐背景也相應改變。我國的發展有了新的歷史定位,同樣加強公民政治倫理教育要在新時代背景下進行。
六、總結
我們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節點,公民的政治倫理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公民的政治倫理教育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于中國傳統政治倫理向中國現代政治倫理轉型。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政治倫理作為政治文明的價值標準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公民的政治倫理教育,肩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倫理的重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戴木才.政治倫理的現代建構[J].倫理學研究,2003(6):49-56.
[3]萬俊人.政治倫理及其兩個基本向度[J].倫理學研究,2005( 1) .
[4]陳瑛,等.中國倫理思想史[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
[5]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