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名溦
摘要:受限于自身規模,中小企業始終受到融資難、融資慢問題的困擾。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在融資渠道的選擇上傾向于選擇互聯網融資模式、P2P、眾籌融資以及大數據金融等融資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融資難題,但是在融資過程中,往往面臨一定的風險。根據其面臨的融資風險,文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互聯網融資;風險控制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中小企業的特點
中小企業是指在員工數量較少、資產規模較小的經濟單位。由于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所以大多數中小企業可抵押資產不足,因此很難進行信用貸款;同時,由于中小企業以家族式經營為主,很多信息沒有在社會范圍內進行公開披露,其信用度也較低。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中小企業融資根據融資渠道的不同可分為外部融資和內部融資兩種方式,雖然內源融資具有成本低、風險小等優勢,但中小企業受限其規模,很難取得足夠數額的內部融資;同時,以銀行貸款為代表的外源融資在信用度、盈利能力等方面要求較高,中小企業很難符合其標準 ,同樣很難獲得銀行貸款等外源融資。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首先,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中小企業員工數量較少,財務人員配置不足,因而沒有清晰準確的財務數據。銀行為核實企業經營情況,需要花費極大的精力,違背了銀行以利潤為導向的原則。其次,正規金融機構貸款要求較多,限制了中小企業融資。正規金融機構往往需要較長的貸款審批且程序復雜,因此,對中小企業申請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最后,中小企業受限于自身條件,其抗風險能力較弱,在遇到經營困難的情況時容易出現無法還款的現象,融資難度較大。
二、中小企業融資模式
(一)眾籌融資模式
眾籌融資也可以理解為群眾籌資,眾籌企業或個人的特點是有創造力、有較好的投資項目但又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他們向眾人展示他們具有創新力的產品、投資項目都是通過網絡籌融資進行的,擁有資金的人可以通過眾籌融資平臺進行交談,通過自己的決策和判斷,再決定是否要借給企業資金。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眾籌平臺有“眾籌網”、“借貸寶”。
(二) P2P信貸經營模式
P2P信貸(Peer-to-Peer Lending)是指借款人和投資人進行借貸交易的一種融資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在互聯網的平臺中進行。互聯網金融模式實現了出資人和貸款人直接的溝通,通過應用互聯網各個P2P信貸公司搭建交易平臺,所有有意向的出資人和貸款人都可在交易平臺中發布借貸意愿的消息,然后雙向選擇后達成一致的就可以完成對應交易。這種模式大大的縮短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可以最大限度的使資金合理配置。目前我國廣泛應用的P2P模式主要有無擔保模式、擔保模式等。
(三)大數據金融融資模式
大數據金融融資模式是指電商平臺或者電子商務企業通過其平臺內大量的交易記錄數據,運用大數據分類篩選等專業的整理和分析之后,選出有用的條目,準確的定位和把握客戶的日常習慣、消費信息等,從而有目的的推送金融產品和服務。因為“互聯網+”企業不僅給為客戶提供業務往來,而且也掌控著許多交易資料,所以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也都基于大數據的技術,正是由于有大量的用戶信息所以有很強的優勢。在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最為良好,在眾多平臺中阿里巴巴最為出色,其他有名的企業有京東、蘇寧等。
三、中小企業互聯網融資模式下存在的風險
(一)法律風險
互聯網金融浪潮興起,使得金融行業迅猛發展,同時也產生了很多風險。互聯網融資平臺的發展實質上更加依賴于企業本身的自律性,此行業正逐漸掙脫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監督,逐步發展成一個灰色行業。由于互聯網金融在某些業務上與傳統的金融業務存在著交叉重疊,其更依賴用監管傳統金融業務的法律法規指導該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從而使得一系列錯位監管問題出現在該行業中。當今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并不在國家監管的范圍內,相關法律法規存在的監管漏洞,正是致使高風險現象頻繁出現的重要原因。
(二)信用風險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時間短且迅速,使得相關制度體系并未建設完善,該行業缺少起到實際監管作用的監管體系,違法事件層出不窮,最終損害了國家和用戶的切身利益。傳統金融可以線下對用戶信息進行審核,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的虛擬性較強,雙方無法在網絡上直接完成信息的審核,導致風險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所以違約現象時常產生,加之第三方交易平臺的不斷參與,使得互聯網金融交易會產生更大的交易風險。因此,重視信用風險,減少未經審批進行的交易,杜絕不符合制度未授權的交易,嚴禁泄露用戶信息轉移內部資金,禁止利用第三方交易平臺盜竊用戶信息,提前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最大限度的規避信用風險尤為重要。
(三)技術風險
伴隨著移動支付、云閃付等支付技術的迅速興起,互聯網金融行業實現了無現金、無實卡的遠程支付交易,為眾多用戶提供了便捷,但同時也發現了其中存在各種信息技術的不穩定性與開放性導致的風險問題,使得支付風險水平偏高。較多企業習慣于用傳統的觀念思考互聯網金融行業,不能真實有效的評估技術風險,并不重視網絡導致的各種技術風險。因此,用戶在網絡上支付時,需要用戶具備較強的防范風險意識,遠離技術風險的侵犯。
四、風險防控措施
(一)強化企業信息化建設
企業強化信息化建設需要從自身實際情況考慮,以規范自身經營方式為出發點,依據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啟用專業職業經理人計劃,在財務、人力等方面采用當前最新的管理體制,保證企業在運營過程中信息全面與透明,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對稱,能夠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務,尤其減少借貸方之間的風險。其次對于中小企業的管理層而言,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術知識,在學習中從成本-利潤以及業務流程等方面綜合考慮中小企業互聯網金融融資未來發展適用的模式。
(二)完善征信體系建設
完善征信體系建設主要是通過大數據信息技術,依據歷史的數據對主體的違約風險進行相應的評定,通過中小企業過往的交易記錄,對其時效性,完整性進行細致的分析,進而對其償債能力進行有效的評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會中的信息共享機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卻不足以進行大數據信用管控,大數據信用相關公司應該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拓展與研究,加強信息技術與其工作的銜接,使兩者相互融合,完成大數據對信用評估工作,保證P2P平臺發展的穩步前行。在發展自身技術來完善征信體系的同時,更要爭取國家有關部門以及金融機構的支持來加快完善征信體系建設。
(三)創新金融融資模式
成本對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是需要著重考慮的方面,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更是需要對其進行認真的管控,經營成本與風險成本構成了借貸的主要成本,降低借貸成本才能更好的服務于中小企業,創新金融融資模式,可以有效的減少中間環節的額外費用,利用互聯網相關信息技術取得有效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額外經營成本,與此同時,評估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與抗風險能力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在創新金融融資模式的同時,要遵守法律規定,保證一切程序的合理、合法。
五、總結
本文根據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闡述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在此基礎上展開對互聯網融資模式的探討,進而分析其互聯網融資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最后針對其風險提出了解決對策。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受到的限制來源于多個方面,只有不斷對互聯網融資模式加以改進和創新,才能使中小企業真正走出融資困境
參考文獻:
[1]王樹強,王粲.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創業企業融資優選模式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7(11).
[2]姚蓮芳.小微企業運用互聯網金融融資的模式分析[J].學習與實踐,2017(12).
[3]單純.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剖析——源自中小微企業的P2P和眾籌實踐[J].科技管理研究,2015(24).
[4]馮建本.互聯網金融環境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與實現路徑[J].財會通訊,2018(23).
*2018年哈爾濱商業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項目編號YJSCX2018-515HSD)。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