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法的制定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公平公正而制定的社會法,其目的是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交易公平,市場的宏觀效率以及社會的公共福利。所以這決定了經濟法的價值取向是社會本位。而在以社會利益為本位的經濟法中,它要求不論是國家機關,還是作為個人或是社會組織,都需要本著對社會負責的原則進行經濟活動。經濟法則作為必要的法律規范對社會的生產力發展以及社會的經濟效益提供法律保障;同時協調社會集體利益與社會個人利益,從而達到使社會更好的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經濟法;社會本位;社會公共權利
關于“社會本位”這一理念,與之相對立的是“個人本位”而在二十世紀以前,不同的國家所采用的經濟模式不一所以對于這兩種理念的矛盾處理并不明顯和及時,尤其是在二十世紀之前,更多國家強調的更多的是“個人本位”。直到二十世紀以后,世界各地迎來大規模的社會變革,“社會本位”這一概念在法學當中開始頻繁出現,這也預示著,在經濟法中社會和個人地位逐漸發生變化。隨著現代化的社會不斷發展,“社會本位”這一理念進一步成為了經濟法中的核心理念。一方面,“社會本位”的理念對較為傳統的私法進行了更符合時代需求的改革,另一方面,這一理念也在法學領域指導著新一輪的改革之路,促使經濟法等一系列的社會法的誕生,從而使這一理念不僅僅產生于思想層面同時還轉變成了社會行動,轉化為上層建筑服務于經濟基礎。
一、社會本位理念的法律化
制度的有效建立是以合理適用的理念作為有力的理論基礎的,同樣的,制度作為理念價值觀直接反應的載體,是理念得以發揮其作用的重要途徑;任何理念只有通過制度展現出來,才能成為具體的社會活動,成為改造客觀世界的力量。作為經濟法中的社會本位理念,與之前的個人本位觀念是一種新鮮的理論基礎,并通過不斷的法律化以及法律手段實現其價值;在不斷的法律實踐中,細化社會本位中蘊含的社會規范。經濟法中的社會本位是指社會的公共權利作為經濟法的首要保障權利,而社會公共權利又指社會公平和社會保障的權利,以及發展權,健康和生態平衡的環境權。和平權與人類共同遺產的所有權等一系列的社會連帶權利。這些權利是所有當代以及后代社會成員所共同擁有的,并非個體的獨享。而社會本位在經濟法中的法律化即是在原本的權利清單上新加入了社會公共權利這一概念,至此形成了國家權利,集體權利,個人權利以及社會公共權利四項權利并行的全新的權利體系。經濟法中的社會本位的實質是權利化,但形式上則表現為義務化;這是因為經濟法中的社會本位,既包含著經濟法主客體所擁有的社會權利同樣也負擔著社會義務以及社會責任。
二、經濟法中的社會本位的實現
(一)依靠司法手段
司法手段是現代社會中實現社會本位以及維護社會公共權利的主要途徑一。這是因為司法具有救濟權利的職能。在從前較為傳統的司法中,救濟個人本位是其主要內容,而隨著司法權不斷具有高權威性以及公共性,這也決定了司法權應該作為所有需要救濟權利的第一選擇。在多種利益的具體衡量下,救濟社會公共權利更為重要,所以司法手段也隨著社會本位的思想不斷迎合社會公共權利而進行相應的救濟。一方面司法手段的救濟一直在不斷的進步,同時也突顯出存在的部分問題,即缺少相應可行的公益訴訟制度。所以經濟法中的社會本位的實現一方面依靠最重要的司法救濟,同時也需要完善相應的訴訟制度,使其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國家主動和及時的救濟
雖然司法救濟是對社會公共權利最直接的保護,但基于其受傳統的個人本位的價值觀影響較為深刻;所以司法救濟并不能對其主動的行使,司法權只能在其權利受損的事后實施一定的救濟。基于司法救濟的被動性以及滯后性,國家的主動并且及時的救濟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家行政機關的保護是社會公共權利的有力保障。相較于司法救濟,行政機關在實施救濟時具有其天然的優勢,它可以運用其更為簡易的程序以及主動性,對社會公共權利進行更為及時的發現或制止。行政權對于社會公共權利的保障就是其本職要求,同時也是實現社會本位的必須要求。
三、結語
社會本位,既不像國家本位那樣的宏觀,也不像個人本位那樣不具長遠性;它自身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以及歷史正當性。而在經濟法中的社會本位理念,更是為了維護整個社會經濟利益的公平公正性以及權利的正當性。社會本位理念,是將重點和中心放在整個社會,把權利在個人與社會之間進行重新分配的一種思想。經濟法是社會本位法,在任何情況下主要關注社會的意志和利益;在對經濟關系的調整中立足于社會整體,在任何情況下都以大多數人的意志和利益為重,社會公共利益至上。社會本位思想是經濟法產生的基礎,體現于經濟法的本質性原則,決定了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經濟法從始至終體現著社會本位思想,并且對我國經濟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與完善,也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社會本位的思想也決定了經濟法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以及正義、公平的價值取向。經濟法本著社會本位思想,對我國經濟公益訴訟制度的完善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肖京.經濟法的經濟社會二元功能之沖突與平衡[J].法學論壇,2012,06.
[2] 劉曉.市場經濟發展中經濟法的作用解析[J].法制與社會,2013,15.
作者簡介:王金香(1983- ),女,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