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高職高專的針灸推拿專業是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培養高端技能型針推專門人才。畢業生的綜合能力是評估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武器,而知識技能則是其中的核心環節。通過對普通大專針灸推拿專業畢業生的問卷調查,促進對本專業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內容、實習環節等系列改革的思考。
關鍵詞:針灸推拿專業;問卷調查;教育改革
一、針灸推拿專業畢業生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是普通大專針灸推拿專業畢業生,在學校領取畢業證之時。共有126人參與,其中男生36人,女生90人;參與調查男生數占總人數的28.6%;參與調查女生數占總人數的71.4%。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實習單位對本專業實習生的評價
本專業學生實習單位主要以三級醫院為主,其中三級甲等醫院43人,三級乙等醫院28人,占比分別為34.1%、22.2%,其次為二級醫院,二級甲等醫院26人,二級乙等醫院29人,占比分別為20.6%、23%。數據表明,該校本專業學生主要以三級醫院為主,在實習當中,能夠有充分的學習和操作機會,臨床教學質量能得到保證。
從實習單位對實習生實習狀況整體評價中看出,滿意度相對較高,其中很滿意人數為61人(占比48.4%),較滿意42人(占比33.3%),究其原因,在于實習單位認為該校針推專業學生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及相對較高的技能操作水平等。同時,對該校針推人才培養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滿意度達85.7%),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強化對學生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其次,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將課堂知識與醫院臨床工作需求相聯系。總而言之,既教授專業知識技能,又不忘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當然也存在極少數不滿意情況,需進一步尋找原因及解決方法。
(二)對本專業教育教學、知識技能、課程設置的評價
與其他學校的實習生相比,該校針推專業實習生更能吃苦耐勞(贊同率63%),且懂禮貌善于溝通,擁有相對較高的技能水平。經過實習后,多數同學認同學校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82.5%)、學生品德的培養較好(59.5%),但對溝通能力、課堂知識與臨床實踐一致性的培養方面稍顯不足。他們希望學校適當調整課程設置(60.3%),改進教學方法(61.9%),完善實訓條件(62.7%),且注意教師知識水平的提升和更新。
在教學方法上,靈活、形象、生動教學,避免照本宣科;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綜合方法,避免單一教學的方法。教師應加強自我學習或進修學習,提升、更新知識庫,避免陳舊,從而使理論教學與臨床工作相結合。
在實訓課教學中,主要問題是實訓課時偏少(45.2%),教學組織松散,同時存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不足及實訓內容與臨床工作脫節的現象。應從這些方面著手,減少或消除實訓課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臨床實習之后,約20%(25人)認為《經絡腧穴學》與臨床最有關系,其次是《針法灸法學》約有8%(10人)。其余分散在與臨床運用相關的科目,如解剖學、診斷學、內科學等等。
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課程設置科目偏多但核心課程學時偏少;專業基礎、中醫內科學專業知識不足,針法灸法、推拿手法、針推治療技能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課程結構不能很好滿足臨床醫療需要,且未能很好運用新技術新方法的進行教學。
對于教師能力方面,本專業學生認為,最重要的是專業知識和技能(認同率80.9%)、工作經驗、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其次是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治學的態度和責任心;最后,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人際關系能力、組織管理能力。
(三)對自己目前能力的評估
畢業生對醫學基本理論知識水平評估方面,約有12.7%感覺達到優秀水平,38.8%處于良好狀態,45.2%認為自己水平一般,極少數感覺自己為差等生。
在醫學實踐動手能力方面,約有17.4%感覺達到優秀水平,50.0%處于良好狀態,30.9%認為自己水平一般,極少數認為自己水平很差。
在臨床診治能力方面,約有12.7%感覺達到優秀水平,32.5%處于良好狀態,51.5%認為自己水平一般,極少數認為自己能力很差。
在醫患溝通能力方面,約有27.7%感覺達到優秀水平,46.0%處于良好狀態,24.6%認為自己水平一般,極少數認為自己能力較差。
(四)對獲取本專業以外其他知識技能的認識
通過大學英語四(或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及取得按摩師證是順利就業的重要附加條件,其認同率分別為78.5%、75.4%、73.8%。另外教師資格證、刮痧師證對就業也有一定幫助。
在應聘中,92.0%畢業生認為專業知識和技能是針推專業最應具備的能力,是競爭優勢所在。其次是工作經驗、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接著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一定程度的外語能力、較好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良好組織管理能力能如虎添翼;心理素質也是值得提升的方面。
(五)應聘信息反饋
此次調查是在畢業當年進行的,從收集的情況來看,108人已經落實工作,就業率達85.7%;約有14.2%的畢業生尚處于未就業狀態。
從調查數據來看,大多數畢業生選擇去公立縣級以上醫院、私立醫院、鄉鎮醫院應聘,少部分人去醫療器械公司、保健或其他機構應聘,無人去藥店。結果,約61.9%畢業生如愿以償的被心儀單位錄用,而38.1%畢業生與理想單位失之交臂。未被錄用的可能原因,首先,學位授予門類與用人單位要求不符;其次,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不如其他專業的學生;再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匱乏;最后,缺乏其他學科的知識背景,實踐能力較差。
在應聘中,用人單位最看重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91.2%),其次是工作經驗(62.7%),接下來是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人際關系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外語能力、心理素質、組織管理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二、針灸推拿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意見
通過對畢業生的問卷調查,針灸推拿專業教育教學模式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課程重心不明確;二是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運用存在差距,對臨床實踐教學環節重視不夠,對技能的要求尚不到位。因此,重新審視該校針推專業教學現狀與問題,進行課程調整,并進行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的系統整合是本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合理構架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方式
按照國家執業中醫師和相關勞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要求合理構架課程設置,為學生畢業考取資格證書,打下基礎,實現臨床技能與資格證并舉。構架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專業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結構平臺,把專業技能培養放在首位,并以此為依托設置課程模塊。調整課程科目重心,增加專業基礎課程及核心課程的學時,如《經絡腧穴學》、《推拿治療學》、《中醫內科學》。
傳統教學和數字化教學相結合,以講授案例、分析案例的基礎上,將病人帶到教室或實訓室,或延伸到病房,讓學生真實的認識疾病及熟悉治療疾病的全過程。另外,為更好地收集、整理臨床病案,建議學校可制定相關政策,并搭建相應平臺,為專業課程教師及從事一線臨床工作者,提供更多教學經驗的支撐,也為相關臨床專業課程提供見習方便。
(二)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在實踐教學中形成理論講授、實踐操作(包括模擬診療室)、臨床實踐見習、實習、綜合考核的實踐教學的有效模式。
改革實訓教學方式,積極主動讓學生們從實訓室、學校走出去,到社區、醫院去解決問題,形成從校內實訓、校外臨床見習等相配套的方式,以校內外技能競賽、職業技能培訓、社區服務保健相結合,改善實訓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充分與臨床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服務于一線臨床為目的。
通過課程實訓、課間見習、臨床實習,為臨床治療提供思路、制定治療方案和實施治療方案的重要環節。建立校內實訓室開放制度,專業教師指導,讓學生有了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增加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同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實訓室器材利用最大化。
在校內開展“針推技能大賽”(包括畫經點穴、毫針操作、艾灸拔罐、推拿手法)、“太極拳比賽”等一系列與專業教學密切相關的競賽活動。在校外,利用專業知識的優勢,積極開展不定期的各種社區服務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專業的認同感,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又可以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應。
參考文獻
[1] 劉茜,強剛,潘道友.高職高專針灸推拿專業時間教學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3(31):213-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