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時代,作為主要受眾群體的大學生不僅在生活、學習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他們的思想也跟隨網絡不斷變化,這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文章從分析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著手,了解當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并提出針對性的實踐策略,以期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平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實踐探索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方式,既為人們帶來了便利、機遇和挑戰,也為人們帶來了困擾和問題。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正處在新媒體豐富多彩、琳瑯滿目的資源環境中,如何在充滿著各種誘惑的新媒體時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拼搏去實現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是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重點課題。
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新媒體時代以其時效性、多元性、復雜性等多方面性能為特點,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是社會發展的結果,是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攀升的成果,我們既享受著新媒體時代的便利與高效,又承受著新媒體時代帶來的復雜問題。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有效弘揚正能量,又可以迅速傳播負能量,因此,了解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思想都有哪些變化,他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對于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幫助他們成長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獨立意識增強 敢于表達自我
自互聯網在我國普及開來,大學生便成為了活躍于網絡的生力軍,他們既是網絡媒體的主要參與者,同時又是網絡媒體的創造者。隨著科技的發達進步,新媒體時代更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訴求,尤其在目前,大學生的個人意志、情感表達及思維方式都相對過去較獨立,更加注重自身價值的發展,自我意識增強。在學習和生活方面,新媒體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認知,對于還未走入社會的學生來說,網絡媒體平臺就如新大陸一般神奇有趣,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增強,極易按照自己的思路展開想象;對于發現的新問題,也非常樂意通過平臺表達自己真實的看法。
(二)信息需求增多 想法更加多元
新媒體背景下人們的交流更多地是依靠微信、QQ、微博、論壇等方式,這些交流平臺的興起,使我們進入了大量的信息數據大時代,學生為了辨別和認知多種信息的真實性,往往會查詢資料,這就對信息的需求增多。另外,媒體時代的各種聲音和看法是公開的,資源的共享也使大學生接觸到了方方面面的信息,他們在加工和考慮問題的時候想法會呈現多元化的特點。
(三)強調自我滿足 審美觀念偏頗
由于新媒體背景下成長的大學生在文化素養、思想狀況方面都存著較大的差異性,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和見解都不盡相同,因此多元化的網絡信息大環境會對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不同的影響,使他們在對學習和事業上的追求產生了很大的不同。當前大學生普遍生活環境較為優越,在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聯上存在分離現象,家國觀念淡化,大多數對待新媒體信息的嚴肅性下降,許多大學生以一種娛樂的心態對待新媒體信息。當前娛樂化、碎片化的新媒體信息已經穿透主流媒體的防線,逐漸向大學生甚至更多的社會人群思想滲透,使大家在審美上和知識上變得淺薄化和平庸化,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再作相對嚴肅和深入的思考。
二、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教育引導難度大
網絡輿論平臺的廣泛應用為大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表達訴求的場地,學生們一直以來渴求自由發表言論和觀點、爭取平等對話的愿望得以實現,因此,學生群體普遍活躍于新媒體輿論平臺是現狀。由于網絡發表的言論和觀點具有極大的透明性和公開性,于是新媒體平臺的信息總體質量下降,除了那些弘揚優秀品質、宣傳積極向上的主流媒體信息外,反動的、迷信的、暴力的不健康信息也時常充斥著網絡,給當代大學生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不利于新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成長。因此,學生工作者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由于沒有足夠的網絡認識、沒有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需求,對學生思想的掌握越來越困難,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難度不斷增大。
(二)教育維穩更困難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方針政策均是以人民生活幸福為核心,對人民生活的規劃也一直在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目標努力,在這建設祖國最為重要的節點和年限上,培養出一批有思想、有擔當、有作為的有志青年是學生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回看當今社會的大學生,雖然斗志昂揚、滿懷激情,但其思想還處在不穩定期和塑造期,對于一些熱點事件反應比較敏感,如果有一部分學生受到網絡媒體的蠱惑,發表和做出與大學生行為相悖的舉動,會帶動一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同學,從而極易引發校園群體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維穩難度。
(三)心理危機易凸顯
由于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因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有些較為嚴重的已經凸顯出來,有些是隱性的問題,可能在獲取新媒體信息時將心理問題進行放大,從而加重心理危機,嚴重的會使大學生做出極端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新媒體環境會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
三、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提高學生工作者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意識
新媒體環境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學生工作者具有鮮活的理念和意識,對大學生的教育圍繞“網絡理念、服務理念、民主理念、實時理念”,也就是說學生工作者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有正確的網絡觀進行指導,主動服務學生、關注學生,以平等和誠懇的姿態與大學生展開交流,對出現的輿情能及時認真地做出研判,積極處理與解決問題,做到盡早發現、盡早解決。同時,學生工作者也要牢固樹立陣地意識、安全意識、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了解目前學生工作面臨的困境,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認真研究網絡空間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牢固堅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二)增強學生工作者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高校學生工作者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變化,扭轉傳統教育的思維和方式,提升應用和管理網絡的能力,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好、使用好。我們可以從建設師生交流互動平臺開始著手,讓每個學生在平臺上暢所欲言,與老師平等交流,以此來增進多元思想和主體的溝通和融合,將這個網絡思想教育陣地建設成為學生成長的家園、心靈的樂園。另外,學生工作者要熟悉大學生的生活特點,了解大學生需求,從而用大學生喜歡的語言開展教育,提高工作質量。
此外,多方面采用網絡媒體傳播形式,利用微信、QQ、微博、微視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既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到我們搭建的陣地上來,又能夠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點,將大學生的信念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耐心細致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覺悟。
(三)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互動
高校學生工作者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網絡技術,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通過課件播放將嚴肅的主題教育內容展現出來,開辟網絡課堂和教育網站,鼓勵學生在網絡空間上提高學習、分享收獲。同時,我們也要深入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新媒體技術深度融合的特點和規律,探索創新互動機制,尋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規律,做好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結合。
總之,作為學生工作者,必須全面了解新媒體,并懂得如何運用新媒體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抵制網絡不良思想對大學生主流思想的沖擊,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平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朱建征,薛云云.網絡社區時代易班建設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5(9):85-86.
[2] 孟李辛.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應對[J].中國高新區,2017(15):65.
[3] 曾慶桃.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徑選擇[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6,37(1):47-51.
作者簡介:肖雅文(1987.07- ),女,河南新鄉人,漢族,河南工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