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文化的發展壯大為民族增添了新的活力與動力,同時也為從事文化及手工藝術傳承發展的人群帶來了新的機遇。云南眾多的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與手工藝術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前提下,不斷開拓創新。文Yi項目的成立是為了使得這些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與手工藝術更好的發展與傳承,將匠心精神永久的傳遞下去。
關鍵詞: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手工藝術;創新發展
一、項目背景
項目實踐過程中我們占據了充足份的地理優勢,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東靠貴州、廣西,北聯四川緊挨西藏,西南部又與緬甸、老撾接壤,形成了一塊少數民族匯聚的文化資源寶地,同時云南作為少數民族眾多的省份,有著豐富的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歷史遺產,其中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75項,省級名錄217項,并且還擁有3542位非物質遺產繼承人。
文“YI”項目作為一個公益型平臺宗旨在于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與手工藝術的繼承與發展,使其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在項目的研究與發展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實現了文化、藝術與互聯網的結合,通過二者的融合與碰撞,使其有了新的發展,在此過程中不僅傳播了公益的理念,還為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與手工藝術的傳播開辟了新的宣傳途徑,公益性的傳播與發展起到了引領方向的作用。在研究與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傳統手工藝的學習、制作與創新設計相結合,再結合文“YI”項目平臺進行宣傳與推廣,充分展現了現代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藝術的完美結合,同時也實現了線上線下共同推進的優良路線。
調研過程中,我們深入各少數民族聚集地進行考察與學習,伴隨著調研的深入,我們的調查難度系數不斷提升,主要是由于云南境內少數民族數量眾多,居住過于分散,與此同時也讓我們深知進去的路有多艱難,出來的路就有多坎坷。我們可能想象不到有多少特色文化、藝術被困在了大山里面,地域的阻隔使其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增加了傳播的難度系數,致使一大批手工藝人后繼無人,越來越多的手工藝術逐漸消失。隨著社會對于傳統文化與藝術的重視逐步提升,使得這些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與手工藝術有了新的發展空間。
二、項目研究的意義
(一)創新發展
云南共有世居民族25個,其中有15民族是云南所獨有的,在這其中又有諸多的各少數民族支系,而各民族的文化與藝術就如同百花開放,競相爭艷,其中更有諸多各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受外界的因素的影響使得一些傳統手工藝略有缺失,但是仍有許多傳統手工藝傳承至今。文“YI”項目的研究就是在當今現代化機器大生產的時代中將傳統文化與手工藝術更好的融入我們現代生活中,將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設計相結合,設計出更加符合人類需求的手工藝品,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少數民族特色傳統文化與非遺文化的傳播,還可以使文化、手工藝術得到更好的發展與傳承。
就當地的少數民族居民而言,文“YI”項目的發展可以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改善生活條件;在一些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相對于其他城市條件較弱,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經濟條件之間形成巨大的反差,文“YI”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會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弱這種差距,促進當地的文化發展與經濟增長。同時文“YI”項目,可以為一些手工藝人提供一定的創業資金和就業崗位,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勞動來重拾傳統技藝促進自身經濟的增長與文化的傳承,不但成長了自身更豐富了文化內涵。
(二)新型產品的研發
就納西刺繡本身而言,其技藝之精巧是其他手工藝品難以媲美的,納西刺繡不同于我國的“四大名繡”這些刺繡風格不一,針法也不夠精細,但卻能把這些“零散的”針法提煉整合起來,創造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在持續的發展過程中納西刺繡通過依托自身的優勢不斷擴充刺繡的應用范圍促進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所有的產品都會有跟新換代,如果沒有持續的創新即使再精美的產品也有衰敗的一天。納西刺繡成為就是很好的正面教材,反面當然也有,例如美國的王安電腦公司,當年成就輝煌是因為創新,后來失敗破產,也是因為沒有創新,沒有把握住市場的機遇。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潮流下,行業間的生存競爭也是極為激烈的,想要做到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創新研究新型產品,不能一直固守成規,有些時候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在新型產品的研發中不僅要有外在的精美展現,還需要增加產品本身的附加價值—文化底蘊。無論時代怎樣發展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所以在產品研發中文化的理念、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文創產品的創新發展是時代發展的主流趨勢,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應時代潮流成為引領時尚的先鋒。經濟發展速度之快難以想象,大多人為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只為獲取微薄的薪資。然而,文“YI”項目的發展,不僅可以留住勞動力,還可以使文化、藝術得以傳承,通過文化內涵的不斷豐富不僅可以提升當地名氣,還可以有效的增加當地的經濟收入。
三、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納西族
項目首先選取了云南納西族進行走訪,對納西族的文字、服飾、建筑、婚俗、傳統工藝等方面進行具體調研,幫助我們對納西族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首先選取納西族為考察對象是因為在現今社會發展中,納西族仍舊保留著自己的文化與習俗且沿用至今,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保存比較完整的少數民族。納西族的有自己的文字與信仰,文字是傳統的東巴文(源于納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書的《東巴經》),時至今日東巴文字仍繼續在祭祀中使用,而他們的東巴祭司也依舊保留著,至今仍有人會參考東巴祭司,為了更好的傳承本民族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文明。東巴文的應用范圍不僅僅是云南省的少數民族納西族在西藏部分地區也有少數部落支系在使用。
納西族民居是木構為骨架,以木結構為主的土、石、磚、木混合構造體系。因構造種類眾多,房屋造型多樣,內容豐富。每種構架式都有其名稱,各種構架組成的房屋以構架式命其名稱。在納西的民居建筑中幾乎每家的房頂上都會有一只瓦貓坐在房頂上眺望書遠方,還有的家庭會在建筑的兩側掛上懸魚,寓意著富貴有余,子孫綿延。
對于納西族的服飾自然也是頗有寓意,納西族人民崇尚自然,喜歡象征著純潔、自由、質樸的黑白藍三色,所以他們的服飾上展現最多的就是這三個顏色。他們的肩上披著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釘著七個直徑為20左右的繡花圓圈,每一個圈中有一對垂穗,披肩上的圖案被稱之為“披星戴月”象征著納西婦女的勤勞能干和賢德善良。她們的傳統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二)深入調研
調研主要以走訪為主,在調研過程中我們走訪了多個納西族居住的地區主要是為了減少調查結果出現差異性。調查的地點有麗江古城、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和玉龍縣納西族自治區的部分村落,每個地域的經濟發展狀況與文化發展水平會有很大的落差,經過實踐走訪、問卷調查等來進行相關內容的了解。
在深入調研以后進行材料整理、匯總,經過匯總之后通過線上平臺將整理成文在微信公眾號內發布,再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進行轉發,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族文化,汲取到更多的文化內涵。為了更好的深入其中也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在線下我們會舉辦各類主題的文化沙龍,例如:“你不知道的東巴”“非遺文化在這里”“處于危機中的手工藝術”等等。還有一些手工藝的比賽以及創新活動,手工藝的比拼過程中不僅有手工藝人的參與還有我們群眾的參與,邊學邊賽,也是一種不一樣的趣味。在一些村落中若有發現滯留商品也會為他們進行線上展銷,以減少商品的滯留,存進當地的發展。
(三)發展傳播
在深入了解之后,讓我們充分意識到創新發展的重要性,一些傳統手工藝急需新的生命力,在發展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企業本身的自覺創新,拓寬發展領域,豐富產品種類;還可以校企合作或企業間強強聯手打造新的文創市場。校企合作:在各院校開設相關手工藝術課程,請一些手工藝人進行現場教學,或學生們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學習到新的手工藝術,還可以向手工藝人提出合理的建議或提供新穎的設計,這樣不僅可以為產品提供新的設計思路,還有可能多了一位手藝傳承人,新的血液的注射會給予產品新的生命力,也會使其發展的更為持久。強強聯手:企業間相互合作溝通,將幾個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探索出新的理念,不同材料的相互碰撞亦能擦出新的火花,如此更多的新型產品便被發現與創造,也會開拓新的文創市場。
文化與產品的創新結合,不僅新增了產品本身的附加值,還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載體。新型的文創產品不僅可起到裝飾、使用的功能,還起到了文化傳播的作用。文“YI”項目在其中發揮著傳播與溝通的作用,在線上平臺中不僅僅有文化的宣傳、手工藝的展示,亦有線上展銷活動;在線上也可以進行互動小游戲,通過有獎問答刺激群眾的心理需求,還可通過“對話大師”的活動來吸引跟多的人參與進來,通過線上與線下的共同宣傳與發展來促進文化、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
四、公益行動影響
文“YI”項目主要是一個公益型的創新項目訓練,對國家而言加強公益性文化建設可以使人民群眾建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在發展公益文化建設時,文“YI”項目力求以廣大群眾為出發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能夠汲取到豐富的精神糧食,不僅可以提高人民自身的文化素養,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審美能力。
文“YI”項目的實施可以加強當地的文化建設,當人民群眾在面臨落后的思想文化沖擊時候,在面臨腐朽的文化沖擊的時候,能夠引領其以正確的思想方式抵制腐朽文化、保護優秀文化,通過文“YI”項目的實施也可以讓本地特色文化與藝術得到更好的宣傳與發展,在某方面加深了文化的影響力度。加強公益文化建設、開展公益活動,可以創造出良好的人文環境,也可以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更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的需求,為人民群眾提供理解各種不同文化的氛圍,創造輕松融洽的文化環境。文“YI”項目還開展了民族文化與手工藝相關的線下活動,例如文化沙龍、特色手藝大比拼等等。以此來促進文化的快速蓬勃發展,進一步滿足各個階層不同的文化需求,使得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公益文化建設與手工藝推廣不論是對文化自身還是對社會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二者在發展中是相輔相成的。文“YI”項目的發展與建設對于手工藝品來說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通過改良自身不斷創新,能夠讓手工藝品自身的價值與知名度迅速上升,同時擴充手工藝品的市場,為手工藝品的傳承與發展打開新的途徑。
現代公益,是結合信息化技術,通過網絡的傳播,實現高速、廣泛的效果。文“YI”項目的就是通過該公益平臺和一些線下活動來傳播少數民族文化與藝術,讓這些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得到保護的前提下得以傳承與發展。如今,世界間的交流溝通變得輕而易舉,不同國家的文化也會相互碰撞,達到不同的效果。各個國家之間不同文化的交流促進了世界文化的豐富多樣,同時也讓中國的民族文化得以創新發展、聞名世界。
五、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通過文“YI”創新項目訓練的實施,可以更好地推動少數民族文化與手工藝術的發展。在未來發展中可以擴大民族文化的發展領域,使其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在促進發展過程中可依托當地的優勢資源,打造文化藝術創藝園。云南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吸引了無數游客,而且近年到此旅行的游客逐年上升,特色文化旅游不失為一個良機,可以對此設計打造特色文化藝術創藝園,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參觀與學習。同時在創藝園中可以應用VR技術,讓這些文化變得更加趣味性,更加深入人心。
手工工藝發展過程中,手工藝傳承人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打造精品,讓這些手工藝品得到更好的發展與傳承。
總之,云南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與手工藝術品有著諸多優勢,可以在本身的優勢之上加以創新設計,同時與營銷模式、理念相結合,如此在同等條件下,該地的文化與手工藝術都會得到充分的發展,并提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 云南少數民族村落發展研究.人文云南.
作者簡介:姜淑楠,女,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學生,本科,研究方向: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