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婷
【摘要】目的 研究在預防ICU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本院ICU收治的腦出血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以入院日期單雙號為基礎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1例,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兩組肺部感染發生率、感染時間。結果 肺部感染發生率對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感染時間對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預防ICU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值得借鑒。
【關鍵詞】優質護理;ICU腦出血;肺部感染;應用效果;感染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2..01
腦出血患者病情變化迅速,入住ICU后需即刻進行介入治療,治療措施的實施明顯增加肺部感染發生率,故需及早進行預防,且基于該項疾病的臨床特點,極易在救治過程中出現各類并發癥,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影響。本次隨機選擇82例ICU腦出血患者,給予其優質護理,對臨床肺部感染率進行研究,現匯總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本院ICU收治的腦出血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以入院日期單雙號為基礎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1例。其中,實驗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44~76歲,平均年齡(60.0±16.0)歲;對照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62.0±15.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獲批后可實施研究。
1.2 方法
實驗組:優質護理,(1)環境護理:保持病室內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并確保患者貼身衣物干凈、無異味,床單、被套等定時進行清洗,保持衛生,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2)生命體征監測:護理人員需定時就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記錄,并采用表格的形式展現,以便臨床觀察其病情變化,定時/不定時就患者身體各項指標變化進行評估、觀察,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告知醫師,并密切配合其進行急救,挽救患者生命。(3)用藥管理:根據患者情況嚴格遵醫囑給予其抗生素類藥物,若出現異常需及時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避免異常情況的發生。(4)呼吸道護理:定期幫患者進行排痰,意識清醒患者需鼓勵其進行自主排痰,若患者處于昏迷狀態護理人員需借助呼吸機幫助其進行痰液清理,規避肺部感染發生率。(5)飲食管理:根據患者身體狀態設置合理飲食方案,對于意識昏迷需進行鼻飼飲食患者,需在進食前進行痰液處理,進
食完畢進行口腔清理,避免出現細菌滋生,誘發肺部感染。
對照組:常規護理,密切監測患者什么體征、意識變化,并遵醫囑實施常規治療和護理。
1.3 觀察指標
1.3.1 感染時間評估:患者入住ICU感染持續時間。
1.3.2 感染發生率評估:患者入住ICU后感染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肺部感染發生率
兩組肺部感染發生率評估,數據顯示:實驗組低于對照組。見表1。
2.2 感染時間
實驗組:感染時間(15.81±3.41)天;對照組:感染時間(18.75±4.25)天,兩組對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548,P=0.0009)。
3 討 論
腦出血屬于腦血管疾病類型,且該項疾病起病急、發病快,并伴有頭暈、嘔吐、肢體語言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入院急救后多入住ICU進行治療、護理,但基于患者年齡、體質、治療等原因,增加治療過程中病原菌入侵幾率,故需實施有效護理干預,有效預防肺部感染發生率。
研究數據中,實驗組肺部感染發生率19.51%低于對照組,且感染時間(15.81±3.41)天較對照組低,這與趙繪麗[1]研究一致。分析:實施ICU護理管理的醫務人員自身需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且需以患者康復需求為核心思想,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評估不僅源于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還基于護理人員的心理安慰、操作解釋等,且基于ICU腦出血患者無家屬陪同,對護理的需求更是極為重視。
綜合上述,在預防ICU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實施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對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縮短感染持續時間有極高價值,值得借鑒,故該方法在預防ICU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價值得到證實。
參考文獻
[1] 趙繪麗.優質護理在預防ICU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31(11):1723-1724.
[2] 金 巍.ICU腦出血患者預防肺部感染的干預性護理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9):152-15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