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摘 要 基于信息公眾平臺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相關概念,概述其文化建設過程中的缺陷與漏洞,加以深入剖析因素、緣由,理清信息公眾平臺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思路,以期為后續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 信息公眾平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 TP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4-0123-02
1 信息公眾平臺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相關概念簡述
1.1 信息公眾平臺
信息公眾平臺是21世紀信息科技大時代的順應產物,作為新型流行詞匯,暫未進行準確定義。不過基于詞條意義,可理解為以微信、QQ、Facebook為基準,收集整理社會資源、以數字化、圖片化、網絡化形式展現,便于用戶交流溝通、獲取信息的公共媒體平臺。由于它作為時代的“天命之子”,具有信息遞進、公共開放、統一便捷、資源豐富的顯著特征。
1.2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指基于校園環境,開展課外文化活動,加以培養學生校園精神、文化內涵。它分為物質實存和精神虛擬兩種形態,物質實存為植被綠化、建筑風格、景觀構造以及設計美化。而精神虛擬則為文化氛圍、傳統精神、校紀校風、師生關系以及行為準則這種隱性形態。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基于校園文化的理解上,限制高職院校為基本環境,在高等教育文化內涵共通的基礎上,融合高職院校職業性、技能性、社會性的特點,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得以培養自主、啟迪心智,技能訓練。
1.3 信息公眾平臺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社會關聯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為核心主體,借以信息公眾平臺為傳播載體,通過平臺傳播方式,合理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兩者相輔相成,且均以培養合格型人才為最終目的,關聯十分密切。
2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校園文化建設認知有誤
當前教育氛圍下,我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于側重物質實存,對精神虛擬形態的精神文明建設有所缺漏。正如“千篇一律的身體,萬里挑一的靈魂”一言,物質文化建設具有局限性,而精神文化建設廣泛、深入,且無所限定,應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但由于高職院校認知有誤,文化建設浮于表面,無法有效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2.2 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單一
雖然現今生活日新月異,信息網絡十分發達,存在信息傳播快、廣、深的特性,但與此同時,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消極認知與錯誤思想易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部分高職院校針對這一狀況,采用“閉關鎖國”的極端方式,不吸納更新社會訊息,依舊墨守成規,一味采用傳統校園文化建設方式。例如:廣東某高職院校禁止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入校園,不借助信息平臺,僅以開展思想教育大會和思想精神征文比賽為主,此種文化建設方式缺乏時代先進性,過于單一、枯燥且無味,導致學生興趣不強,無法達到精神文明建設目標,甚至引起學生厭惡情緒,產生消極不良影響。
2.3 校園文化建設缺乏針對性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在其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上,還具有高職院校的技能專業性,不同類型的高職院校應針對相應專業特色、方向、前景,重點突出自身校園文化建設個性。伴隨社會科技發展,信息網絡也已普及至教育方方面面,基于信息平臺資源豐富,部分高職院校缺乏自身探索,模仿同類其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套用他校成功經驗,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如出一撤,缺少校園自身特色。
3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因素、緣由
結合上文所述,可知我國現今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一定缺陷,這些問題的出現也必有源頭,原因具有多樣性,包括主觀個人因素、客觀社會因素的各方面緣由。
3.1 傳媒信息的負能量
在21世紀的今天,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在生活時間中占比高達1/3,充分拔高了學生網絡信息獲取時間,鑒于此點,可見傳媒信息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及其深遠,高職院校學生趨于微博、頭條、看點獲取新鮮資訊,但是由于辯知能力有限、自制力較差,容易被虛假消息欺騙、負能量內容影響,甚至被淫穢訊息誘導,走上犯罪道路,種種如此,均會污濁學生心靈、誤導學生個人思想,以致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造成限制。
3.2 領導意識獨斷專裁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方向、力度一般均取決于學校領導的個人決策,他們的個人思想建設,教育重點與方向和人生價值觀將直接影響學校治學風格。但是基于目前而言,我國部分高職院校領導者刻意逢迎上級號召,爭做“模范高校”,在學校大概基礎文化工程建設,強行更新教學設備、擴大校園面積,而校園制度,學習風氣江河日下,好比“紙老虎”,中看不中用。學校領導的個人意識有誤、下達指令獨斷專行,導致精神文明建設未能有效達成,不利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
3.3 校園周邊環境影響
伴隨人們思想理念的轉變,高職院校正逐漸擺脫“象牙塔”身份,實行自由開放制度。正因如此,學校周邊也漸漸成為學生經常踏足的地點,但是部分高職院校疏于環境管理,集資賭博、聚眾斗毆等現象屢見不止,影響學生心智,更有甚者,以“酷”為準加以模仿,形成錯誤思想理念,另一方面,“大學城”類型建筑包圍學校,娛樂、美食設施的極大豐富,促使學生趨于享樂,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棋差一步,使校園文化建設先輸一籌,相關精神文明建設遭到重大挫傷。
4 信息公眾平臺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思路
以信息公眾平臺為前提,基于物質文化、精神文明兩大方面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下文將概述其具體建設思路:
4.1 收集整合資源,健全校園網絡平臺
高職院校可利用新型信息技術收集社會訊息、整理實用資源,以數字、圖片、文章乃至視頻形式展示,抑或通過局域網、開設個人媒體賬戶,通過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抖音官方認證號的方式,從而加強“三合一”立體化信息公眾平臺的構建。
4.2 基于媒體賬戶,豐富校園文化建設途徑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抖音官方認證號三者之間存在共通聯動性,可以做到及時、高效、深入地傳播校園文化信息,例如:官方微博官宣校園教務目標,抖音官方公眾號發布校園活短視頻,微信公眾號在側面布置校園政務,三位一體化校園文化建設,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同時,三方均可嚴肅處理教學資源、社會資源,在傳播正能量文化內涵的同時,采用趣味對話,加強學生參與度,為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保駕護航。
4.3 文化建設走進課堂
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收集校園網絡文化的知識與話題,通過“慕課”“答辯討論課”以及直播課的形式,結合學校相應思修課、政治課的教學工作,進行穿插式教育。同時,上課過程中,可基于網絡文化話題,合力展開討論,例如:鑒于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這一話題,課上建立QQ群、微信群或者官方微博問題設定,借助投影屏的形式,不僅加強學生參與興趣,更有利于教學內容回存,還可以推動校園文化建設進程,可謂一舉多得。
4.4 完善網絡管理制度
基于信息公眾平臺下,網絡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由此而言,我國高職院校應成立校園文化建設部門,下設網絡文化監察小組,制定科學完善的網絡信息管理制度。例如:高職院校開啟評論審核,設定監督、過濾、優化、后臺刪除的鏈接式訪問權限,從而加強信息平臺網絡信息的監督與管控,有效防止污濁信息荼毒。
5 結論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以信息公眾平臺為基礎,通過網絡信息加以展示、教學,客觀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這是信息時代背景下文化建設的必然趨勢。同時,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持續推進、健康發展,將直接提高學校辦學質量,增強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素養、專業社會競爭力,是一項長期而深遠的教育基礎工作。
參考文獻
[1]沈琳,江慶華,徐文峰.借力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塑造新時期高職院校社會形象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0(6):42-45.
[2]韋慶昱,沈琳,李娟.高職院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建設策略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5):18-21.
[3]董澤民,李倩.自媒體環境下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應用[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32(4):32-35.
[4]侯海燕,唐曉利.微信公眾平臺應成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J].教育現代化,2015(14):54-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