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為建設中國食品名城(漯河)而組建的“政、企、校、行”聯合的高級“官、產、學、研、創”應用平臺。本文從聯盟建立的意義、業務內容、運行情況等方面,系統論述聯盟建設與運行的重要性,并結合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確保戰略聯盟的運營管理與健康發展。
關鍵詞:戰略聯盟;管理學;運行管理;管理問題;戰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1月24日
食品工業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漯河地處中原腹地,農業、畜牧業的繁榮興旺,為食品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截至2017年末,中國食品名城(漯河)擁有食品類企業近8,000家,規模以上的食品企業200多家。漯河市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近2,000億元,已經成為河南省萬億食品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力量。目前,漯河市年銷售各種飲品全省第一、加工轉化與銷售糧食產品全省第一;年銷售肉制品全國第一、銷售休閑食品全國第一、銷售天然色素全國第一、銷售葡萄糖全國第一、銷售食品包裝產品全國第一;雙匯集團已經是亞洲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萬洲國際集團已成為世界500強企業。食品產業已經成為漯河市的支柱產業,食品經濟已經成為漯河市的主導經濟。漯河市食品工業的發展取得輝煌的成績,但總體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組建“漯河市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措施。
一、漯河市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的意義
(一)有利于創新要素的聚集,促進食品產業升級。聯盟的成立,有利于省內外食品行業的創新要素聚集,有利于整合省內外創新食品產業技術聚集,共同應用于漯河市優質的食品企業和創新型食品企業,共同促進食品產業的升級與優化。
(二)有利于“政企校行”的有機運行,促進食品工業發展。聯盟的成立,構建“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食品行業協會”四方聯動平臺,在漯河市政府的有效引導下,使漯河市的食品企業在原料追溯、新產品研發、生產工藝升級、食品安全、食品經營、食品人才等環節存在的問題反映到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及食品行業協會,通過行業協會、高校及科研院所有針對性地研發與協同研究,創新地解決這些現實問題,系統促進漯河市食品工業的發展,系統提升漯河市食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有利于構建“產學研創”應用平臺,促進協同創新。聯盟的成立,有效地構建了“官、產、學、研、創”的應用平臺,有力地保障了科研與生產的緊密結合,為企業、行業協會、行業學會、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了有效交流、溝通、協同創新的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官、產、學、研、創”的聚焦創新。
(四)有利于創新成果轉化,促進食品行業健康發展。漯河市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漯河市委市政府借鑒世界發達國家產業技術創新的成功經驗,結合漯河市的食品工業發展現狀,經過專家論證而成立的。這將有力地促進食品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進而帶動、培育新的食品產業集群,促進漯河市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五)有利于重大項目聯合攻關,提升食品工業核心競爭力。聯盟的成立與建設有利于整合各方面的創新要素、創新活力,共同攻關漯河市食品工業的重大項目;有利于各方面的優勢互補、聯動攻關、成果共享,整體提升漯河市食品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六)有利于推進食品產業現代化發展,完善食品產業鏈條。聯盟的成立與建設有利于重新認識與完善食品產業鏈條,并集合“官、產、學、研、創”要素,協同創新地應用新型工業自動化、信息化生產,實現食品工業的集約化、社會化大生產,積極提升漯河市食品企業的現代化應用能力,積極促進漯河市食品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與完善,積極推進漯河市食品產業技術創新精神的培育。
二、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運行管理中的問題
漯河市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在漯河市科技局指導下成立的由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及漯河市重要食品企業組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根據國家產業政策,以食品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食品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形成的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聯盟以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食品企業工程技術中心為依托,共同開展食品產業關鍵技術的攻關與開發,解決食品產業發展中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促進食品科技成果的迅速轉化,推動食品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以科技為動力,有效提升食品產業的經濟技術水平。但是,在現實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聯盟運行管理有待提升聯動管理能力。從聯盟成立至今,已經運行了近六年,基本情況良好,但是其中“官、產、學、研、創”的聯動能力較低。由于目前體制的問題,致使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政府單位、科研院所、高校等不同的組織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隔閡”,不能真正地聯動,部分食品企業有依賴外國技術的習慣,沒有應用聯盟的創新成果。
(二)聯盟創新有待提升協同創新能力。聯盟成立至今,累計創新、研究與發明了30多項技術成果、十多項專利。但是,漯河市的部分食品龍頭企業、大中型企業對于聯盟的協同創新不積極,沒有圍繞漯河市食品工業發展中的特大型項目開展協同創新。
(三)聯盟科技成果有待提升轉化能力與服務能力。聯盟成立至今,已經切實轉化了15項新產品,并參與了部分生產工藝的改進,但是后續的轉化能力與服務能力不足,特別是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力、技術儲備能力、產業升級能力明顯沒有達到企業的要求。
(四)聯盟品牌輻射力有待提升。聯盟成立至今,還處于成長期,在發展自身平臺的創新要素和創新項目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宣傳自身,沒有形成較高的品牌影響力,沒有能吸引大量的省內、市內企業主動加入。
(五)聯盟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聯盟的“云”數據存儲和“云端”應用水平較低,聯盟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急需將企業的終端數據對接到聯盟服務器,通過企業的“問題數據”促使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創新數據”建設與應用。
(六)聯盟的運營與管理機制有待完善。聯盟組織由聯盟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和聯盟秘書處等組成。聯盟理事會是聯盟大會的決策、執行機構;專家委員會為聯盟的技術支撐機構;秘書處為聯盟理事會常設的執行機構。但是,運營中,成員進出、知識產權、成果保密、創新獎勵機制、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七)聯盟的企業參與度有待提升。漯河市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中小食品企業融資難,戰略性投入不夠;品牌產品輻射帶動力不強;食品安全問題對食品企業產生不良影響。隨著我國加入WTO過渡期結束,國外強勢資本大舉進入國內食品行業,國內龍頭食品企業加速擴張和兼并重組,食品行業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和競爭壓力。建設好“中國食品名城”任務繁重,壓力巨大。為解決上述問題,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統籌規劃,有步驟、分階段、持之以恒促進食品產業發展,但是聯盟的企業參與度依然不高,有待進一步引導與提升。
三、解決對策
(一)激勵聯盟互動,提升聯動能力。當前,漯河市的食品企業核心競爭力亟待提升,食品工業的產品技術含量亟待提升,食品行業的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亟待提升,所以要激勵聯盟互動,積極探索“官、產、學、研、創”的新的創新模式,在漯河市重大項目和重大獎勵上加入參與聯盟的評分,科學地提升聯盟成員的聯動能力。
(二)激勵聯盟參與,提升協同創新能力。聯盟是以國家產業政策和中國食品名城(漯河)的建設為導向,以食品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食品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新的協同創新模式。漯河市政府要在稅收和融資等方面激勵聯盟成員協同創新成果,在市廳級、省部級的重大科研獎勵方面優先獎勵其成果,提升協同創新活力。
(三)獎勵成員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其轉化能力與服務能力。聯盟成立的目標就是“引導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保障食品科研與食品生產緊密銜接,實現創新成果的快速產業化;促進技術集成創新,推動食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食品產業核心競爭力。”這既能使漯河市的食品企業獲得了實際效益,還能使科技研發人員的成果得到了應用與推廣。所以,聯盟應從物質上獎勵研發人員,從榮譽上精神獎勵企業應用者。
(四)加強品牌輻射力和影響力建設。漯河市食品工業的強力發展,形成了以世界500強企業雙匯集團為龍頭的肉類加工企業群體;以南街村集團、旺旺集團、喜盈盈集團、三劍客集團、衛龍食品、賈湖酒業等為代表的糧食加工企業群體。這些食品企業集群,規模已經超萬億元,急需要共同構建在河南省內乃至全國有影響力和品牌輻射力的聯盟。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運行管理需要提高聯盟成員加入的“門檻”,切實鼓勵真心參與聯盟的企業有所作為。
(五)完善聯盟的運營機制和考核機制。為防止“聯而不盟、聯而不動、聯而不強”等如同“散沙”的聯盟出現,為提升聯盟的運行效率,建議加入聯盟考核機制,對于不積極、不作為的企業、單位或個人要建立從“警告到退出”的規范管理體制。對于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效益比較顯著的,要給予獎勵;對考核未達到標準的要及時進行整改,整改后仍未達到標準的要取消聯盟資格,并不再享有相關優惠政策及待遇。
(六)獎勵聯盟企業的參與及創新。聯盟的建設符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戰略部署,符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8號)的精神,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為組織形式,以“引導產業發展、推動技術創新”為宗旨,堅持面向市場、平等自愿、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有利于全面提升漯河市的食品產業水平,為形成一個“官、產、學、研、創”一體化的高效技術創新機制,推動創新體系協調發展,建成一個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形成領域內不同資源的共享平臺、成果轉化平臺、技術服務平臺和研發平臺,起到整合資源、合理布局、科學長遠規劃的作用,提升漯河市食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聯盟企業在創新參與上,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對于重大項目的研發和創新上要投入相配套的人力、物力、財力。
四、結論
為提升漯河市食品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加速推進建立“以政府為指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官產學研創”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漯河市規模以上食品企業以及國內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組建了“漯河市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通過聯盟成員的“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和互利共贏”,形成長效、穩定的利益共同體,以食品產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基礎,突破食品產業關鍵技術,構建食品共性技術平臺,凝聚和培育創新人才,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經過調查研究,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運行管理要加強:食品企業問題對接科學研究、食品行業問題對接實際調研、食品創新成果對接企業應用、食品理論研究對接食品企業需求、食品研發對接市場需求、食品學術研究對接成果轉化、考核體系對接獎勵體系、保障體系對接激勵機制、聯盟體系對接數據應用、專利成果對接經濟效益以及切實做好理論聯系實際、成果轉化生產、創新實現價值。積極推進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運行管理的研究與應用,切實提升中國食品名城(漯河)食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造就品牌企業、走向世界。
主要參考文獻:
[1]詹躍勇,曹源.食品市場營銷[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劉林舟,武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原則及政策取向[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14).
[3]馬燕.漯河市產業創新聯盟的發展研究與分析[J].北方經貿,2017(8).
[4]陳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治理模式影響因素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