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
[提要]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大數據在各個行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影響十分深遠。基于此,將大數據應用在政府制定的精準扶貧政策中,發揮大數據的重要作用,促進精準扶貧政策的順利開展。本文探討大數據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實踐應用和創新,將大數據技術更好地應用到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中。
關鍵詞:大數據;精準扶貧;應用優勢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1月18日
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已經進入了決勝期,在這個發展形勢中,明確大數據對我國實行精準扶貧政策的重要影響,利用大數據技術在傳播信息和收集資源等其他技術方面的獨特優越性能,根據大數據收集的海量信息和數據資源的支撐,促進精準扶貧政策的開展,積極探索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高效方式,這對于我國在新形勢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發展,有著巨大的重要意義。
一、精準扶貧政策背景
貧困是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會面對的重要問題,這個問題在部分發展中國家中尤為突出。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中的很多人民都沒有能力和經濟扶養孩子,而很多貧困家庭中,生兒育女的傳統觀念使得他們不斷地發展其家庭成員,長此以往,其貧困情況越加嚴重,使得人民的整體經濟水平不斷降低。這個情況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有著十分明顯的差距,發達國家的人民得到的社會福利十分可觀,國家的財政部門會抽出部分資金,能為國人的生活買單。然而,這種政策在發展中的國家里也是不可采用的。中國貧困人口的收入標準是,每人2,300元/年,低于此收入標準以下的收入就屬于貧困人口了。習近平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自2013年起,國家開始設立全國性貧困戶建檔登記,約有9,000萬的建檔貧困戶的收入水平仍然低于最低收入的標準,這對我國共產黨的領導政策和執政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
二、精準扶貧和大數據的有機結合
大數據技術時代的不斷發展,對我國精準扶貧的政策提出了更好、更高的要求。現階段中國在不斷地探索一條可以切實履行的脫貧渠道。中國陸上面積達到960萬平方公里,橫跨著溫帶、亞熱帶、熱帶等,資源豐富,地大物博。不同地區的地域風貌形成了各地人民們程度不一的貧困情況,其致貧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正因如此,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其脫離貧困的工作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結合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找出其致貧的相關因素,能夠有效地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擺脫掉貧困生活,得到良好的發展。大數據技術的實際應用,在各個地區都有著顯著的發展。比如,廣西、貴州和四川等地區,都是大數據應用在扶貧工作上的試點發展地區。四川和廣西基本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而導致的貧困。貧困人口大都處于深山老林中,人多地少,沒有足夠的資源養育較多的人口,居民的傳統思想和其他因素也使得其離不開大山。這種情況說明了地區性貧困情況的差異問題,而大數據的技術和我國精準扶貧政策的標準要求十分合適。利用大數據在收集、歸類信息數據上優越特性,能夠在互聯網上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網,將所有地區中的貧困人口的相關信息數據和其貧困的具體情況都進行統一的歸類。這樣可以使各級政府機構,都能夠明確地了解到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讓精準扶貧的政策工作在貧困地區中得到更好的實施效果。隨著我國扶貧工作逐漸變得精細、標準,高效地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建立出一張信息全面的扶貧名單信息網,為每個貧困人口制定出一張全面而精準的信息表格,可以全方位地幫助每個地區的貧困人民,真正意義上對貧困人民進行有效的幫助。當然,精準扶貧的政策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要結合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分析并解決其貧困因素,再根據貧困地區和貧困人民的自身條件,循序漸進地開展扶貧工作,同時做好科學合理的管理和規劃。
三、大數據技術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應用益處
(一)傳統扶貧工作中的弊端之處。扶貧工作是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的建設工作之一。我國傳統扶貧的工作內容,基本都是政府工作者在辦公室制作或發放紙質的貧困檔案,這種工作模式,必然會導致相關的信息得不到高效率的傳遞。傳統扶貧工作的技術含量較低,信息的相關管理不到位,其工作的基礎設備也十分缺乏,這種落后的信息條件必然會使得扶貧的信息不夠準確,嚴重影響扶貧工作的開展。信息失真會使扶貧工作的相關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許多需要國家政府扶持的貧困人民得不到應有的幫助扶持,依然處于貧困生活里。政府的扶貧政策是非常好的,可政府工作中的信息失真情況,卻讓很多工作沒能得到有效的落實,使得扶貧工作變得不全面。而且,政府工作中信息技術的低效率,使得政府工作者不能夠及時地搜索到相關的扶貧信息和工作情況,達不到制定好的工作目標。信息化數據的不完善,會讓政府的扶貧策略的監管工作難以施行。社會主義形勢下開展精準扶貧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人人有責,然而扶貧工作在其監管方面的缺失情況會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重大難點。扶貧工作中,政府的補助資金是重中之重,精準扶貧的補助資金得不到嚴密的監督和管理,極其容易讓個別不法分子產生非分之想,出現挪用救助金等情況。工作人員的權利不能得到制度化的監督控制,就會使得精準扶貧工作滋生出各種貪污腐敗的不正之風,這也是傳統扶貧模式中的重要問題。傳統模式中,不健全的扶貧工作模式會在實際的工作開展中出現很多的漏洞,不能合理地發揮出我國政府扶貧政策的真正作用。另外,傳統的扶貧工作模式還會浪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使得貧困人民不能真正意義上得到致富脫貧,無法達到精準扶貧工作的真實效用。
(二)大數據技術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優勢。利用大數據開展精準扶貧的政策工作,能夠提高精準扶貧的工作效率,讓扶貧工作更加有生機。應用大數據技術,能夠使政府的扶貧政策落實到扶貧工作的關鍵問題上,例如,大數據技術在交通安全方面的有效應用,以每一輛車作為數據的節點,根究信息數據的有機整合,可以在我國的交通監管系統中形成全面的數據網絡。利用數據網絡可以明確地觀察到每個區域道路的交通實時情況。而車輛反饋出的實時數據,還可以知道每個出現交通問題的路口,讓交通管理人員了解到實時路況,這對交通管理的疏導工作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車輛反饋出的信息,又可以有效地反映出車輛運行的相關問題,例如車輛每天運行中的排放量等,這都離不開大數據信息技術的有利支持。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我國的精準扶貧工作中,能夠讓政府工作者清楚地了解到貧困人口實際情況,更加有效地開展扶貧工作,幫助貧困群眾找到擺脫貧困的有效方式。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幫助,還有孩子們的教育問題、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以及文化程度較低的基層群眾的工作問題等,都是我國政府需要考慮到的實際性問題,而利用大數據模式開展扶貧工作,能夠從全方面的角度上考慮到貧困人民的實際需要并進行扶持。因此,利用大數據開展扶貧工作是政府幫助群眾們得到良好生活和發展的有效途徑。大數據分析了貧困人民內在的需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貧困人民掌握到能夠致富的有效辦法,才能真正地讓貧困戶擺脫貧困的生活,實現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政策。
四、總結
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我國精準扶貧政策的工作中,能夠讓政府的公務人員在工作中提高其效率,為公務人員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公務人員提出了更多高質量的工作要求,它要求了政府工作者們要不斷地努力,提高工作人員對待工作崗位的積極態度。雖然為工作者們提供了便利,但也要求工作者們能夠為政府的扶貧工作提供出更加實際、高效的服務。只有提高了政府工作者在崗位上的工作效率,才能讓扶貧工作得到順利發展。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精準扶貧的工作政策,必定會為我國實行的扶貧政策帶來巨大改變,會讓政府制定的政策更好地幫助到人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國的精準扶貧工作是國家重要的戰略大計,關系著我國的民生國情,利用大數據技術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高效應用措施,我國以后的扶貧政策,將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讓貧困人民得到更加積極、美好的生活。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勇.關于精準扶貧的研究綜述[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3.
[2]羅江月,唐麗霞.扶貧瞄準方法與反思的國際研究成果[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3]劉永富.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J].老區建設,2015.3.
[4]李鵬.共享發展視野的精準脫貧路徑選擇田[J].重慶社會科學,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