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轉云
【摘 要】財政稅收作為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伴隨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如何處理財政稅收問題,發展新的財政稅收體系一直都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分析了我國政府稅收的現狀,從上下級政府和同級政府之間的稅收爭奪來進行研究,探討了我國規范財政稅收分配和運行途徑。希望能對解決財政稅收中的問題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健詞】財政分權化;稅收竟爭;財稅體制;規范
一、現有財政制度下我國稅收競爭的情況
我國的財政制度隨著社會形態和經濟形態的變化發生了不斷的變化,但是總體來看我國財務制度演變的主要特征是“財政分權”。從財政制度和財政稅收分權改革的對比可以發現:第一,根據稅種的不同來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務稅收;第二,為了打破中央對于財政稅收的壟斷,增加財政稅收多種多樣的競爭方式,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共享稅收的發展狀態,建立起了不同管理層面的中央稅務機構和各個地方的稅務機構,這樣的發展狀態徹底突破了過去的財政稅收體系。稅收競爭和稅收體系的變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財政稅收分權的不斷落實,政府之間的出現了明顯的稅收競爭。原有的財政體系下中央掌握稅收的權利,地方政府無法與中央進行稅收競爭,在財政分權得到推進后,地方政府得到部分獨立稅收的權利,于是形成了地方與中央的稅收競爭,并隨著財政分權的不斷落實而加強,同時政府通過稅務的競爭也推動了地方的發展。其次,政府間稅務競爭的形成加強了我國政府財政制度的改革。財政稅收體系關系著國家的發展,財政稅收體系的形成根本上是地方政府和中央之間相互競爭、相互妥協所形成的。因為中央政府對國家財政稅收的長期把控,地方政府一般都是被動的接受,但在稅收實踐中地方政府確是財務體系變革和創新的主要推動力。并且中央推出的財務制度,也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去推廣,落實這些政策,地方政府如果得不到相應的資源,也難以保證新的財政制度的有效實施,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會盡可能的創造新的財政制度,并反饋給中央政府,直到地方的稅收制度受到中央的承認。
二、政府間橫向的財稅競爭和制度規范
1.鼓勵有條件地優惠競爭政策
國家稅收體系制定和稅收政策的實行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優惠競爭是提高地方政府推廣中央財政體系主動性的有效方法,但是也需要有一定的條件限制:首先,保證納稅人的自由流動權。保證納稅人自由流動是地方獲得稅負優惠的基本條件和必要條件。企業納稅人因為納稅額較大,是地方政府稅收競爭的重點,因為受到計劃經濟思維的影響,企業納稅人還沒有實現完全自由的流動,想要實現地方性稅務優惠的實施,最優先解決的問題是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的改制、改革,徹底打破計劃經濟思維的束縛。其次,地方政府雖然已經獲得了部分獨立的財政權利,但沒有實現徹底的財務自由,中央政府依然把控地方的財稅權利。按我國現行稅法中的稅率,地方在獲得稅收是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地方政府實際征收到的稅額不足,使得地方會采用征收地方稅種的方式來補充,使得地方的稅務增加,降低對企業的吸引力;第二,地方政府通過稅收得到了充足的資金,這樣就可以通過稅務的調整來減少地方稅收達到地方的稅收上的優勢,提高地方對企業的吸引。
2.支持公共產品的競爭
首先,對于公共物資規模和品質上的分配中支持各個地方之間進行競爭。通過這種競爭提升政府的經營能力,從而逐漸提高地方政府的競爭力。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政府之間的資源、貿易等的競爭也愈演愈烈,資源、人力、自然等多個領域都呈現出復雜的競爭態勢。其次,加強和引導地方政府對公共資源的競爭。地方公共資源狀態和地方性財政稅務的優惠力度對于當地的財政都具有強烈的作用,中央為了進一步突出地方政府的競爭力和優勢條件,需要進一步支持和引導各個地方政府之間對于公共資源的競爭,在競爭中謀求地方新的發展機遇。
3.消除地方保護主義
各個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一定會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原因是不同地區對地域內企業和經濟等環境有不同的偏愛。如何規避和降低地方保護行為的不利影響,最基本的是要建立良好的財政稅收制度。首先,不讓歸于地方所有的國有資本參與競爭;其次健全本地區的稅收紅利分配體系。各地方的財務稅收制度,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調節,主要可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來制定調節的方式、方法。第一,運輸和工程建設等行業的稅收由所屬地進行征收;第二,在銷售階段進行消費稅的征收;第三,有企業歸屬地征收企業所得稅。這幾種方法的實施可以保護當地政府的合法的稅收來源和稅收利益,有力推動稅收改革。最后,可采取由中央政府牽頭變革稅收構成的方式,來從政策上引導地方政府的偏好。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第一,稅收體系變革,包括盈利性稅收和非盈利性稅收,非盈利性稅收主要包括居民住宅、城鎮土地使用等方面,這就可以從居民財產稅的方向上提高財政稅收的比率;第二,個人所得稅如何采用源頭扣繳,可將此部分收入劃入中央財政,如果是居住地扣繳,就將其劃入到地方財政,兩者不會存在交叉計算;第三,將企業所得稅和流轉稅的稅收統一劃入中央財政,并且中央返還稅收紅利時,采用獨立的計算方式,不與各地繳納的稅額相聯系。
三、規范中央與地方間的財稅制度
1.禁止地方減少中央稅收的機制
財政稅收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稅收制度的制定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對政府的情況有清晰的了解,解決信息流通不暢造成的信息不對等問題,從而可以利用有效的信息重新制定稅收的有關制度,進一步強化中央對地方政府的管理,這對財務稅收格局的改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仔細斟酌地方性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地方性稅收優惠會降低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同時也可能影響地方的稅收效率。第二,國稅機構的設立應該遵從經濟區的劃分。第三,地方政府在獲得部分稅收獨立權的情況下,要承擔起有關法律所規定的責任,尤其是對稅收計劃的改良。稅收計劃對中央和地方都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必須推動稅收計劃的多元化發展,比如設立多層次的稅收考評體系,強化稅收執法等。通過這些途徑可以進一步推動地方政府承擔起中央稅收和共享稅收的責任。
2.建立集中資金途徑的財稅機制
稅收體系具有整體統一、互相影響的特征,在稅收體系中應該依照各級政府層層深入的原則強化集中資金的途徑。首先,確定中央和地方各自的財政權利、管轄權利的范圍,以此來規范各級政府的公共資源收益來源,避免因權責劃分不明確而產生沖突。各個地方政府也存在層級關系,同樣也要根據各層級政府的管理區域和資產情況來深入的規范各自的收益,充分利用各層級之間的信息流通和財務上的獨立,保證各層級的合法權益,同時這樣也能促進政府間的稅收競爭,推動稅制的改革。其次,稅收制度要知道實際的稅收工作,所以稅收制度必須具有合理性和、實踐性、穩定性,所以需要深入的伴隨稅制改革的進程來設置新的需求表現方式,通過這些新的方式讓各級城府能夠在財政、管理等權責問題上主動參與、主動競爭,這樣不但合理的劃分了各層級政府的財政、管理權責,也可以利用新設置的表達方式促進各級政府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四、總結
財稅制度是指各級政府對財政稅收資源的分配機制,政府應該在財稅制度的約束下獲得財政資源,并且在實際運行中政府可能會通過競爭改變財稅制度。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目前的財政稅收情況,尤其是對地方政府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稅收的爭奪進行重點分析,總結出規范財政稅收競爭的方法和怎樣建立有效的財稅體系,希望能對我國財稅體系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 賈俊雪,寧靜.縱向財政治理結構與地方政府職能優化——基于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擬自然實驗分析[J]. 管理世界. 2015(01).
[2] 吳彥,張曉玲.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對地方教育支出的影響——基于兩省縣域數據的雙重差分分析[J]. 復旦公共行政評論. 2014(01).
[3] 林春.中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及收斂性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分析[J]. 云南財經大學學報.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