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琴
【摘 要】作為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所必備的免疫系統,國家審計,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擔任著審計三大主力軍的作用。國家審計能夠幫助國家間接宏觀調控體系,而內部審計則是企業內部為了實現高效治理而存在。兩者之間既存在一定的聯系,又存在一定的區別。為了促進審計質量和效率的提高,保證企業的健康穩定的成長環境,現代審計有必要實現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的互動整合。
【關鍵詞】國家審計;內部審計;互動關系
一、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關系面臨的困境
(一)互動機制建立不完全
我國內部審計制度引入較晚,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發展起于2003年。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之間的互動網絡體系缺乏完善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目前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互動交流機制與時代發展有一定脫節,二者未能形成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一方面是由于雙方審計人員在主觀上沒能積極有效溝通,使溝通機制開拓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由于國家層面沒有建立高效的交流平臺,使內部審計人員與國家審計人員的互動交流仍然受到外部環境限制。
(二)國家審計對內部審計支撐力度不強
內部審計是政府機構、行政事業單位、各類企業監督管理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內審制度隨著時代的發展意義越為凸顯,它對于國家審計的借鑒意義也不言而喻。國家審計需要用好內部審計力量,做好內部審計與政府審計的業務協同和工作銜接,提升審計監督效率。然而現實距離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互動關系的現代化還有一定距離,國家審計仍需加強對內部審計事業的支撐力度。
(三)國家審計資源及發揮效益有限
除了國家審計財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不足影響了審計工作效率。我國審計資源供給質量低下阻礙了審計資源效益性的發揮。這具體又表現在以下幾點:1.審計機關內部管理和人員素質不高;2.審計資源利用不足:我國國家審計程序繁瑣,機關單位設置冗余,在國家審計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種現狀不僅無法促進審計效益的最大化,還會浪費審計資源。
(四)內部審計獨立性不高致其對國家審計貢獻率低
企業作為一個人和的組織體,內部的人際關系與利益抗衡影響著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尤其是在企業舞弊方面的審計揭露方面,對于管理層舞弊現象,直接由內部審計對外披露的難度較大。另外由于內部審計獨立性不高,導致創新性不足,這就使得內部審計整體化素質偏低,難以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的內審需求。內部審計只有做到真正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成為組織治理的一部分,為組織高效運行,獲取整體效益發揮作用。
二、改善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關系的建議
(一)通過創新審計方式促進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互動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的審計理念和方式都在逐漸產生變化,正在慢慢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國國家審計加強了在審計方式上的創新,開始了網上審計。例如啟動“預算跟蹤和聯網審查”的審計形式,將單一的事后審計升級為事中審計和事前審計相結合,將單一的現場審計升級為現場審計與遠程審計相結合。聯網審計作為一種創新的審計方式,它對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積極互動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將加強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互動的意愿,增進互動力度,從而更好地優化兩者互動關系。
(二)通過大數據審計促進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互動
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逐漸發展為國家戰略的重要部分[1]。國家審計在建設國家重點的審計信息中心、發揮“大數據”審計作用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優勢。由于目前的“大數據”并未囊括所有方面,因此需要特定主體的數據支持,如相關企業或機構所擁有的行業數據及交易與賬戶信息等。這些信息通常被各大組織內部審計系統掌管。國家審計如能獲得各組織內部審計的配合,順利完成數據交換和信息核查,將極大提高審計效率。并且,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可在信息化平臺建設、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模式創新等方面與國家審計信息系統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利用可開放的大數據環境更好地實現內部審計效益發揮。
(三)建立健全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機制
在當前形勢下我國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之間的互動機制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首先要加強法制建設,從法理上規范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的互動整合,利用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促進二者的互動。其次明確內部審計的定位和職能,使其在組織內部更具針對性的發揮內審效用。除了法制建設,完善引導機制還需要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審計委員會應該發揮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互動的協調作用,使二者在統一的宏觀指引下形成同氣連枝,相輔相成的發展態勢。在2018年我國一些省市審計廳開展的省屬高校與省國有集團領導經濟責任審計中就有了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有效互動舉措,例如省內審協會積極與省廳相關處室協商,派出內審人員參與項目審計,這樣有效彌補了審計機關力量的不足等等。
(四)促進審計資源開發和整合
信息資源是審計資源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它能快速,靈活地促進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的互動性。為了更好利用審計信息資源,我們需要對信息做出篩選和整理分析,最后運用到審計工作中去。以內部舞弊為例,內部舞弊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來說屬于灰色地帶,內審人員攝取信息不足,這一現狀同樣存在外部審計工作中。兩者共同負有舞弊審計的責任,內部審計更重視員工舞弊以及企業內部資產及賬表不實等舞弊行為,而外部審計更關注管理層舞弊。兩者審計對象相同而途徑不同,雖都存在信息資源不足的情況,但二者的信息資源是互補的,可以相互開發利用,為對方創造效益,從而共同實現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目標。由此可見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舞弊方面可通過審計資源開發整合,達到充分審計的效果。
三、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速的背景下,依附于企業受托責任觀而產生的的審計思想越來越與現代企業治理理論相融合。在我國不斷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中,國家審計系統與內部審計系統也逐步在審計職能,審計方式與審計目標上產生一定的互動性。然而我國當前的國情是審計資源的缺乏和各方力量的薄弱,盡管我國審計環境已得到逐步改善,但整合、優化審計資源,提升審計效率,實現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資源互動,優勢互補,仍然是現實審計環境下我們所應該認真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鮑圣嬰.國家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與內部審計的定位與協作[J].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6(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