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異
【摘 要】重慶市是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全國綜合交通樞紐,集水陸空運輸方式為一體,發展物流業的條件得天獨厚。本文分析重慶市主城區規劃和建設的7個較大規模物流園區,并以重慶西部現代物流產業園為例,分析其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希望為重慶經濟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產業布局與發展環境。
【關鍵詞】重慶;城市經濟;物流園區
中圖分類號:F252.5 文獻標識碼:A
《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2013―2020年)》(發改經貿[2013]1949號)將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分為三級,確定重慶為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重慶市政府按照各功能區定位,將加快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作為提速現代物流發展的突破口。物流園區的發展將促進重慶市現代物流的發展,從而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并對本地區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極化效應和福射效應,為重慶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產業成長支持,為重慶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創造良好的產業布局與發展環境[1]。
一、重慶市物流園區的現狀分析
重慶重點打造主城區國家級物流樞紐,加快建設“三基地四港區”物流樞紐。具體包括鐵路物流基地、航空物流基地、公路物流基地等[2]。
(一)鐵路物流基地
鐵路物流基地即重慶西部現代物流園區。園區位于重慶市沙坪壩西永組團,即梁灘河流域以東,北碚與沙坪壩區界以南,中梁山脈以西,土井干道以北,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將被打造成為服務和輻射西南、西北、長江中下游、華南的物流樞紐及分銷配送中心、國內最具現代化的物流服務區和產業綜合發展區。
(二)公路物流基地
公路物流基地,依托國家規劃公路網在重慶形成的國家級公路節點,在巴南區南彭鎮規劃公路物流基地,形成重慶物流體系中的綜合性樞紐級公路物流基地、西南地區重要陸路物流配送基地和全國物流網絡重要節點[3]。
(三)航空物流基地
航空物流基地占地約10平方千米,包括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的空港功能區和機場物流園。園區將重點推進產業布局優化調整,不斷完善交通網絡建設,加快發展奢侈品、生物醫藥制劑等高附加值國際貨品分撥,改變單一筆電產品國際貨運現狀,形成多樣化的國際貨物運輸支撐,建成西南地區國際貨物集散中心。
(四)寸灘港區
寸灘港區地處長江上游,位于重慶朝天門下游6公里的長江北岸,享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集疏運條件,經濟腹地輻射云、貴、川、陜四省,寸灘港作為長江上游集裝箱主樞紐港、國家一類口岸的作用日益顯現。
(五)果園港區
果園港區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核心區域,是我國最大的內河水、鐵、公聯運樞紐港,采用的是海港才有的直立式碼頭,占地共4平方公里,分為港前作業區和后港物流園區。是國家發改委、交通部、市政府重點規劃建設的第三代現代化內河港區,總投資超過100億元,是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六)東港港區
東港港區規劃用地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還擁有便捷的鐵路、公路網絡,擁有10公里黃金水岸,距江北國際機場16公里,距重慶火車站12公里,距離外環高速上魚嘴大橋僅5分鐘車程,依托公路—外環魚嘴大橋、水路—東港碼頭、鐵路—東南環線交通優勢,形成重慶輻射西部,內外貿物流并重,集多式聯運、港產聯動為一體的國家級國際物流中心。
(七)黃磏港區
黃磏港區位于西彭鎮原國有農場西彭園藝場住房片區,依托小南海樞紐良好的深水岸線資源和鐵公水聯運綜合交通條件,有利于發展臨港產業、物流業和服務后方西彭鋁產業園區,是重點發展集裝箱和大宗散貨、載貨汽車、化危品運輸的大型綜合性樞紐港區[4]。
二、物流園區對重慶市經濟發展的影響
以重慶西部現代物流產業園為例,分析其對重慶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園區將打造服務貿易和現代服務業集群、大數據云計算軟件研發中心、集成電路半導體高技術產業、電子信息終端產品制造基地作為產業發展方向[5]。
(一)打造一流產業環境,推進跨境電商發展
園區積極推進“鐵海聯運”、“渝新歐”等貿易通道大協作建設,創新“預結關+轉關”和“區域融合、區區聯動”通關模式,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便利化,真正做到為企業搭建平臺并提供優質服務。
(二)依托“渝新歐”大通道,推動重慶開放新高度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渝新歐”鐵路,是聯接中國與東亞、歐洲的重要支撐帶,是重慶市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舉措,而園區作為“渝新歐”鐵路的東方起點,無疑將依托這個起點與支撐帶,推動跨境電商、保稅區商品展示交易和保稅貿易的發展,打造重慶作為內陸開發的前沿。
(三)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深化園區產業集群
為了園區內的企業產品更好的走出去、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和投資園區,園區加大金融開放力度,引進各類型銀行入駐西永,在鞏固惠普、廣達等公司在渝結算的同時,也吸引更多企業在園區投資并在入駐園區的銀行開戶,打造出便利的投資環境,深化園區產業集群,實現現代高端商貿服務業和物流業。
園區將結合“渝新歐”大通道和綜保區這一特色區域,以及園區自有的發展優勢,順勢而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打造園區的“一帶一路”特色,結合園區自身與服務貿易“5+1”的契合點,推動重慶市各功能區域商貿產業協調發展,助力重慶成為對外大開放大發展的前沿。
【參考文獻】
[1]劉飛.論物流園區在區域經濟中的創新發展 [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10): 133-135.
[2]鄒艷.重慶市物流園區發展現狀及對策探析[J].中國儲運, 2016,(8): 110-111.
[3]魏亞東.重慶高速公路物流園區規劃研究[D]. 重慶: 重慶交通大學,2016.
[4]宗會明,王鵬程,戴技才. 重慶市主城區物流園區空間布局及其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J].地理經濟,2015,35(7): 831-837.
[5]李康寧.物流園區建設對城市產業集聚的影響研究[D].重慶: 重慶交通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