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帆
【摘 要】刑法方法屬于刑法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刑法方法主要是用于解決具體問題的,盡管刑法學的每一個方法都有自身獨特的功能,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一種方法論是沒有辦法研究整體的刑法學。本文從刑法方法理論的幾個概念出發,闡述了刑法學方法論對刑法知識的貢獻,并分析了刑法方法論的意義。
【關鍵詞】刑法;方法論;分析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刑法學必須要先研究刑法學的方法問題,使用的方法不恰當將會降低刑法的研究水平。當前,對刑法學界來說,方法論和方法仍存在較大的的爭議。方法論主要是指所有刑法方法的綜合理論,而刑法方法則是指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一、刑法方法理論的幾個概念
方法和方法論從現代漢語的內涵上來講,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方法主要是指用來解決具體問題的方式、手段,而方法論則是指學科研究中所有的研究方法或者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
1.1方法和方法論的聯系
方法一般情況下是指人們處理事情所采取的具體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方法代表著人生觀、世界觀,一種世界觀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一種方法或者是多種方法,由于多種方法的使用,一般情況下將多種方法統一到一起成為方法論。人們使用方法論這一概念時,主要是探討一種方法在問題中所起的作用,而不是探討整個的方法體系。
1.2方法和方法論的區別
首先,方法和具體的問題相聯系,面對具體的問題時,方法是獨立存在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方法不受價值觀的限制,符合問題的解決方法都是可以采用的。而方法論和價值觀是統一的,它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中的組成部分,更多的是用于解決世界觀的問題。其次,方法是依賴于具體問題的,沒有具體的問題就沒有方法。方法論不受具體問題的影響,不和具體的問題相聯系,它針對的是世界觀問題。最后,通常情況下,方法問題在法學理論體系中總是處于從屬或者非主流地位,而方法論是法理學的重要研究對象,是法理學的重要教學內容【1】。
區別方法和方法論之間的界限,不僅需要指出兩者各自的功能和任務,還需要指出兩者在知識體系中具體的應用方式。由于刑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方法和方法論都必須能夠在實踐中接受檢驗。
二、刑法學方法論對刑法知識上的貢獻
方法論在法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方法論可以認識更多的法律知識,刑法方法論和哲學方法論之間有很大的相似性,都能夠引導人們積極向上,幫助人們獲取真理。
2.1豐富刑法理論知識的貢獻
當前我國對于刑法的研究尚處于較為落后的局面,很多刑法的研究者都沒有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在刑法研究中還存在較大的阻礙。我國傳統的刑法屬于刑法學本體理論,人們研究的過程中缺少了方法,盡管有人在刑法的研究中引入了哲學的方法論,但取得效果并不明顯。
實踐證明,任何科學理論的研究都離不開方法論,方法論在科學理論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多數理論都是有本體理論和方法論組成的,這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研究方法論而忽視了本體理論最后呈現的結果也是無用的學問,而只研究本體理論忽視了研究方法的話,就會導致理論研究缺乏科學性。因此,在研究刑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方法論和本體論的結合。
2.2獲取相關的法律知識的貢獻
刑法不只是涉及到很多的法律知識,其操作程序也是非常復雜的。盡管有學者提出法律依靠的是經驗,而不是邏輯,但是通過實踐發現,在解決法律問題的過程中僅僅依靠經驗和直覺往往是不夠的,需要法官具備較強的法律思維邏輯。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它通過科學陳述的方式,詳細描述了法律的過程和結果。對刑法研究者來說,需要依靠方法論來解決法律中的問題,然而,大多數的刑法研究者都缺乏實踐經驗,基本上都是專業院校出身,只能依靠文獻資料和理性思維邏輯來獲取相應的法律知識和結果【2】。
三、刑法方法論的意義
首先要正確認識到刑法方法論的重要性。從刑法的思想發展史來看,沒有方法論刑法學就很難有長遠的發展。沒有方法論,就沒有刑法學對哲學、社會科學等一些前沿思想的汲取,難以形成完善的犯罪理論體系。每一個刑事案件都有一定的特殊之處,而處理案件的司法人員成長環境、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性格特點都存在明顯的不同。相同的案件外在影響因素不同,在量刑上會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為了確保法律的公平、公正,必須要有完善的刑法方法論和理論體系來確保思維的一致性。刑法方法論的最大應用成果便是形成了犯罪論體系,這一體系的形成為司法人員定案量刑指明了方向,能夠避免司法錯誤。
刑法解釋是方法論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近年來,刑法解釋的研究可以說是刑法方法論研究中最為活躍的部分。刑法學對解釋方法的研究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在刑法解釋中要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發現并回應實物中的難題;重視國外的解釋方法研究,并作為借鑒的依據,發現刑法解釋的真諦,進而應用到我國刑法解釋研究中去;重視國家最高審判機關發布的疑難案例和指導性案例,充分了解我國刑法適應解釋的特色以及相應的問題;重視多元化的解釋方法,如果運用某種解釋方法和另一種解釋方法得出的結論沖突,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看究竟使用哪種解釋方法得出的結論更準確;盡量防止放棄解釋、不敢解釋的現象,在使用解釋方法之前,不要輕易下結論【3】。
未來刑法學的研究一定要走體系思考的道路,在走體系思考道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首先要充分認識到體系化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對司法實務的影響。在過去刑法學者對于犯罪論體系一直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犯罪論體系過于理想化,無法應用到具體的刑事案件中,但是通過實踐發現,犯罪論體系的應用性很強,司法人員在進行司法判斷中完全可以按照階層犯罪體系進行判決。其次,體系化思考并不是某些外觀上似乎沒有問題,但實質上并不合理的折中說。例如,共犯從屬性在刑法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上處于無法“和平共處”的情況,但不少學者確比較認可“共犯二重說”,然而實際上既沒有辦法真正實現,在司法實務中對共犯的定罪也無法起到實質性的幫助。最后,體系化思考必須要借助刑法判斷和思維上的前后一致性。
刑法方法論的研究還需要考慮形式刑法觀和實質刑法觀。所有的刑法問題都必須通過實質性的解釋才能得出相應的結論。但是也并不意味著理論越形式化越好。在刑法評價中,價值判斷、實質判斷和規范判斷缺一不可,實質刑法觀并不意味著在會侵犯人權。這是由于構成要件本身就是被立法者類型化和實質地過濾了的法律判斷,已經不在是形式意義上的生活事實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實質刑法觀是具有一定道理的。此外,在作為義務的判斷、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對正規概念的理解以及對共犯和正犯的區別等問題上,現代刑法理論都將實質判斷推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形式刑法觀是行不通的,作為一種刑法立場,所謂的形式刑法觀并不存在,刑法上與定罪有關的判斷說到底全部都是實質性判斷。
【參考文獻】
【1】金澤剛, 王超強. 刑法自然科學思維的方法論與實踐原則[J].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34(2):37-44.
【2】武良軍. 文本規范的解釋到裁判規范的證成——刑法方法論的一種覺醒[J]. 法治研究, 2018, No.117(3):79-94.
【3】韓晉. 論刑法學方法論的縱向流變——以社會危害性與刑事違法性之爭為線索[J]. 南海法學, 2018, v.2;No.8(2):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