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琳
【摘 要】社會工作倫理是一種責任和義務的價值觀實踐,它在專業領域方面的實踐道德與倫理方面的抉擇使其不同于其它專業的工作。在社會工作專業化、本土化的進程中包括諸多復雜的倫理議題,例如:社會工作的道德價值、倫理困境、倫理抉擇等。這些在社會工作中多元的倫理問題影響了社會工作的專業發揮?,F以在項目中發現的案例為研究對象,主要探究關于案主權益與社會工作從業人員在實務和研究興趣方面的困境,呈現社會工作倫理中很難以抉擇的困境,并以社會支持理論為支撐提供相應解決意見。
【關鍵詞】倫理困境;倫理價值;倫理介入
一、社會工作倫理困境概念
社會工作在實踐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境是人與文化互動過程所形成的多元可能, 社會工作中案主的自決權與專業父權主義及研究與評估所涉的倫理困境。這種多元可能往往使實務工作者在提供專業服務過程中遭遇價值抉擇的兩難[1]。兒童與隔代撫養的家長之間在生活中遇到的緊張關系,帶給社會工作倫理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價值對立、案主自決、專業界限等方面問題的一系列挑戰。社會工作者在面對雙重或多重沖突時,出現關于價值或道德倫理與介入倫理方面的抉擇疑惑時,專業工作者往往會陷入倫理兩難中。
二、個案背景及基本情況評估
(一)個案背景
在做有關兒童的項目的過程中發現,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孩小L,家庭生活比較困難。她的父母聾啞人,平常父母對她關心很少,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尤其是母親對家庭的貢獻幾乎沒有,父母獨立撫養女兒小L的能力受限。小L一直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撫養長大,一家人主要靠低保生活,經濟負擔重。奶奶經常讓她完成超負荷的作業。小L平常因為學習上的事情,經常挨奶奶批評,有時候還會挨奶奶打。在學校里同學得知小L的父母是聾啞人孤立她,也經常當面嘲笑她的父母是啞巴。之前學校里的同學不知道她家里的情況時,小L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自從同學孤立、嘲笑她之后,她的成績就開始下滑,長時間以來已經下滑到倒數的名次。
(二)個案對象基本情況評估
1.外在環境的評估
(1)經濟方面:案主家庭經濟負擔較重。案主的父親每天做簡單的手工活,收入較低,母親長期處于無業狀態,對兒童生活方面照顧也比較少,并且母親的日?;ㄙM占家庭總支出的很大比例。爺爺、奶奶無退休收入,家庭主要靠低保生活。
(2)家庭環境方面:親子關系缺失,父母對案主關心較少。案主社會方面的支持離不開她所處于的生活環境,同時與個體生活當中所相關的人關系密切。兒童無憂無慮地成長與家庭的完整、幸福息息相關,監護人是兒童在生活、學習和心理等各方面最重要的角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案主的家庭情況特殊,從出生起由爺爺奶奶隔代撫養,平常對她管束很嚴厲,寄于案主期望很高。案主學習壓力過大,經常被奶奶逼著完成超負荷的作業,孩子娛樂時間極少,常常要做很多超出現在年齡范圍所能的附加作業,否則就要被奶奶批評,甚至打罵。
(3)居住環境方面:案主居住在拆遷安置小區,小區建成多年,設施老舊。而且案主的家庭面積狹小,人口較多,爺爺、奶奶,父母,案主三代人住在一室一廳的樓房里。居住環境的不利條件對于案主的生活,學習造成很多不便。另外,也給案主造成心理困擾,習慣性排斥同學、朋友去家里玩耍,對案主的同輩群體的交往以及自我滿足感形成阻礙。
(4)學校方面:案主受老師冷落,同輩群體孤立案主。老師和同輩群體的態度與行為會對案主的自信有一定程度的打擊。學校需要通過再社會化教育方式,促使兒童選擇適宜行為與形成正確的認知。由于案主的父母是聾啞人的事實在班里傳開,現在同學們都比較孤立她,甚至當面惡語傷及案主受同輩的排斥。經事后了解,案主每次都不敢對同學的嘲笑有反駁,只是默默承受??偟膩碚f案主在學校里被集體孤立、冷落。由于案主奶奶為保護孫女向老師反映,跟老師發生過不愉快,讓案主在老師面前也挺為難。
(5)社區方面:政府政策落實不到位,社區資源有限,不能及時滿足案主各方面的需求。社區每年會幫案主家庭爭取低保,積極幫助案主家庭緩解困難,但是更多是停留在物質方面的供給方面,對于幫助案主的父母就業方面,社區能力有限,即使能提供幫助培訓就業的資源,但是收入還是偏低。而且案主母親是不愿意就業的,挺愿意接受現在的生活狀態的。
2.內在環境評估
心理方面:自信心不足,受同輩群體排擠。案主因長期生活在不被同輩群體接受的環境條件下,其自信心不斷受創。此外,案主有生活在被別人肯定的強烈愿望,想要擁有友情,獨立判斷的意識薄弱。因此,幫助案主轉變非理性的信念,使其正面評價過往一生,肯定自己的價值,也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個案工作中的倫理困境和原因
(一)社工介入面臨的倫理困境
社會工作者介入個案情境中,常常會衡量案主的利益與機構利益或自身的利益之間的輕重。案主利益至上的原則總要有比較合理的前提,以下是在實習中遇到的倫理困境:
1.案主的自決權與專業父權主義。案主的自決強調社會工作者盡力鼓勵服務對象自我決定,目的是發揮服務對象的潛能,使服務對象在自助中成長和變化。而專業父權主義是指由于案主心理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被服務的對象沒有能力決定自己需要哪些服務。以下是與案主的對話片段與分析:
對話一:案例中與案主的對話:
社工甲:你平常作業多嗎?
案主乙:作業一般不太多。
社工甲:聽你奶奶說在我們來之前你每天下午放學回家都要寫到晚上9點多。
案主乙:是的,但是那一般都是奶奶給我另外布置的作業。(一副很為難、傷心的表情)
社工甲:那你奶奶經常在家給你輔導作業。
案主乙:她經??粗覍懽鳂I,老師說不用寫的作業,她也要求我寫。(生氣的表情)
社工甲:那老師沒布置,奶奶怎么會讓你寫那么多。
案主乙:不知道,反正就要寫。
社工甲:遇到不會的題目就問奶奶嗎?
案主乙:問奶奶了,她也不會。
社工甲:那你平常有上什么輔導班嗎?
案主乙:周六去。
社工甲:那你平常每天放學都在家寫,只有周六去上補習班。
案主乙:是的。
社工甲:平常都跟誰一起玩呀?
案主乙:低頭不語……
對話二:案例中與案主奶奶的對話:
社工甲:聽乙說,奶奶經常輔導她寫作業。
案主乙奶奶:沒辦法,家里又沒人教她,她爸媽都是啞巴。
社工甲:乙的作業奶奶都基本會嗎。
案主乙奶奶:不會,我也不懂,就只能讓她多寫點兒。
社工甲:奶奶會讓她多寫點兒,是什么意思。
案主乙奶奶:就是在她寫完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后,再給她布置一些其它的作業。
社工甲:那奶奶都會給她布置什么作業呢?
案主乙奶奶:就讓她多寫寫數學、英語。
社工甲:那她語文成績很好?
案主乙奶奶:語文是最差的,特別是作文。
社工甲:那奶奶怎么不讓她多學習語文呢,多看些課外閱讀。
案主乙奶奶:老師課上講的都弄不明白,哪有時間看書呀。
社工甲:您不是說經常給她布置課外的英語、數學作業嗎?
案主乙奶奶:這兩門難呀,不好好學怎么能行。
評估分析:案主作為未成年的兒童,需要家長的監護,但是奶奶在家里對她起到過度支配的作用,對案主過于控制,與案主對話中,案主表現對奶奶的懼怕與不滿。案主在她這個年紀不僅僅需要學習,也需要來自同輩群體的認可。總體來看,案主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朋友玩耍,奶奶雖然很疼愛孫女,但是對于孫女的教育和呵護方式是不適合案主這個年紀的,而奶奶強加給案主的壓力也是無形中一點點兒給案主帶去負能量,生理和心理上都沒有滿足案主的需求。
2.研究與評估所涉的倫理困境。
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研究與保護研究參與者的義務之間的矛盾。有時,想要探索某些問題,但并不是案主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有益于研究者研究的,工作者可能會基于對專業領域某方面的研究興趣,在專業實踐當中給予研究的需要一些看似合理的的設定,其可能不是對案主服務的需要,甚至會讓案主感覺很不舒服,有被欺騙和傷害的意味。案例中案主并沒有自卑情緒存在,但是一開始作為工作者在初步分析后就假定了案主有這種情緒的存在,所以最開始有很大興趣研究下去。在研究過程進行中發現沒有了之前假定的研究存在,這時在保護研究對象不受到傷害,與將所收集到的研究的偽資料與結果運用于專業領域的成就和啟示、教育其他研究人員的研究意義之間進行衡量抉擇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倫理困境。
(二)倫理困境出現的原因
1.案主自決這一原則本身存在的問題。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服務對象由于生理、心理的局限性往往會作出不利于自身發展的決定,這就違背了維護服務對象的利益的原則。這時候往往就需要社工來代替服務對象做決定,又會違背案主自決的原則。案主自決應該是有設定條件的,應該以不對案主自身的成長造成影響為前提。案主學習壓力大,奶奶經常要求她做很多超負荷的作業,她很聽話做很多作業,即使心里很排斥也在那埋頭做作業,不敢反抗。如果支持案主的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她未來的發展,但是又要顧及案主的自覺權。
2.社會工作者個人利益滿足的需要。社會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也會遇到自己的問題和困難,也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滿足所必然的需要。這是在項目中發現的潛在案主,項目結束之后沒有資金的支持,無法長期幫助她,考慮到有效地持續地幫助案主,怕給案主帶來二次傷害。還有就是案主存在的問題,并不是社工想要研究的,也會影響到服務的質量,例如社工認為基于案主本身的處境會有自卑問題的存在,但是經過觀察、了解,并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存在,這就會影響到社工的服務熱情。
3.社工的專業能力不夠。有時社工會因為對客觀事實判斷能力不足,專業服務能力不夠而作繭自縛,自己為自己制造出倫理困境。如社工初期所面臨的困境,原本可以經過科學系統的分析之后,選擇不進行接案,這樣既尊重了服務對象的自決權利,又不會對機構產生有害影響,這樣也避免了對案主的二次傷害。
四、社工的倫理介入措施分析
幫助案主接觸非同住家人、鄰居、朋友及社區熱心人士,獲得他們的關心和支持,重建甚至拓寬社交網絡,改善社交支持是案主的又一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因案主奶奶長期照顧案主,案主對奶奶已形成了一種依賴,迫使得案主也放棄了自己應有的童趣。社會支持概念起源于精神病學的相關研究,20世紀 70 年代在心理學、社會學、精神病學等學術領域廣泛運用的一個重要理論。最初由 Cassel 和 Cobb 于在1976年在精神病學的文獻中提出。THOITS P A 把社會支持定義為:自己重要的他人(如家庭成員、朋友、同事、親屬和鄰居等)為自己提供幫助功能,這些典型功能包括社會情感幫助、實際幫助和信息幫助,并且將其分為情感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3]。有學者將其分為正式支持網絡和非正式支持網絡。以下從這兩方面入手,提出關于案例中的倫理困境的介入措施。
1.正式支持的建立。政府針對像案主這樣的家庭,應給予更多關心。除了給予低保這種應有的福利支持之外,還需要對家庭的經濟來源的途徑給予職業培訓等實際有效的措施幫助,并能與社區鏈接資源,發動社區社工或志愿者定期探訪,并對案主的問題進行動態跟蹤,傾聽案主,并進行心理疏導,及時解決問題。
2.非正式支持的介入。
(1)親屬支持的建立。社會工作者通過與案主溝通,以期尋求爺爺、奶奶給予更多心理層面的照顧,讓案主逐漸緩解對學習的壓力,同時也緩解監護人的照顧壓力。
(2)同輩支持的建立。社會工作者與案主老師溝通,希望老師單獨找欺負案主的同學談話,教育孩子們不要欺負案主,并能與案主成為好朋友。并且希望老師在開家長會時能向家長說明案主情況,讓家長對自己孩子嚴加管教,不要惡語挑釁案主。
五、結語
社會工作專業非常強調工作過程當中的專業道德與專業價值,社工專業從業人員在其工作過程遭遇倫理困境時有發生,關鍵做出怎樣的倫理抉擇至關重要。倫理困境的分析需要整合各方的利益關系,并且還需要法律以及道德等層面的約束。為了社會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專業,社會工作者動態地反思專業和思考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議題,審視社會工作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倫理問題,并不斷檢驗自己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是否符合社會工作倫理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沈黎. 本土社會工作實務的倫理困境與倫理抉擇-基于上海青少年社會工作實踐的質性研究[J]. 社會工作,2012,(2):25—30.
[2]江婭. 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和價值沖突[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1): 124—129.
[3]THOITS P A. Stress,Coping,and Social Support Processes: Where Are We? What Next? [J].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95,53—79.
[4]皮湘林. 社會工作倫理的理論視域[J]. 倫理學研究,2009,40(2):39—79.
[5]拉爾夫·多戈夫. 社會工作倫理——實務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40—55.
[6]羅肖泉.踐行社會正義——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66—71.
[7]顧東輝.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沖突及對策[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6):117—122.
[8]陳濤. 社會工作專業使命的探討[J]. 社會學研究,2011,( 6) : 211—237.
[9]王思斌. 試論我國社會工作的本土化[J]. 浙江學刊,2001,( 2) : 56—61.
[10]CHRIS L. CLARK. Social Work Ethics: Polit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J],Macmillan Press Ltd,2000,22—35.
[11]BANKS SARAH. Professional ethics in social work—what future? .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1998, ( 28 ) : 213—231.
[12]KARGER D,MIDGLEY J.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social policy[M]. Boston: Allyn & Bacon,1994: 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