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驪驍
【摘 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航空事業也日益強大,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民航飛行方式出行,這也引起相關部門對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加以重視。在此之上,本文簡要分析了空中交通管制交接班工作的具體內容和影響飛行的因素,并通過加強ADS-B技術、雷達管制、程序管制等策略對空中交通管制交接班工作進行強化,確保人們出行的安全性。
【關鍵詞】空中交通管制;交接班工作;可行策略
近些年,我國對于航班需求量不斷增大,這也導致相關部門必須加強交通管制工作,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管制員交接班工作,交通管制員需要具有良好的預測風險的能力,并且具備指揮和控制航空器的間隔和障礙物之間的距離的職業操守,確保飛機飛行不出現任何問題,保證人們日常出行的安全穩定,促進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
一、空中交通管制交接班工作的具體內容
天空與陸地相比存在很多不可見的未知威脅,對于陸地上存在的障礙,我們可以直接挪走,而在空中一旦出現障礙很容易導致飛機飛行偏離原有航線,從而發生危險。所以,為了避免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傷害,航空器的運行必須遵守空中交通管制規則,它是由專門的管制單位負責,民航組織曾明確規定,空中交通管制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有效控制航空器與航空器之間的距離和飛機飛行過程中成功躲避障礙物,為飛行環境提供重要的保障。空中交通管制需要有特定的設備實施進行配合,以提升飛行效率,結合通信、監視技術、導航系統完成管轄內交通管制工作,管制員需要分析天氣變化、設備狀況、航班狀態等依據交接班工作內容進行準確交接。
二、影響空中交通管制的因素
(一)外界環境
外界因素對于飛機飛行具有重大影響,它包括天氣環境與時空環境,其中天氣環境中雷雨天氣對交通管制影響最大,在雷雨天氣里的大氣具有災害性氣體,會對飛機造成安全隱患,據報道有15%的民航事故都是由于遇到雷雨天氣,同時會增加交通管制難度,不利于管制員指揮工作,對飛機平穩著陸帶來威脅。時空環境是指管制員需合理安排飛行區域,對于有明令禁止飛行區或者危險區需要避讓,確保飛行航線無誤。
(二)飛行任務
飛機飛行過程中都有指定的目的地,因此交通管制員需要根據飛機自身性能和飛行任務對空中環境進行調整,讓飛行適應航線上的環境,確保乘客安全到達目的地。
(三)地面接收設備
飛機飛行質量受地面接收設備影響,若遇到地面設備出現故障,應及時對空中飛行流量加以控制,避免飛機長期處于一個管制不全的狀態,而在交接班工作時,管制員需要交代好限制飛行的因素,并將正在發生的影響因素記錄在本,交給接班人員查看,方便他們準確做出應急方案。
三、空中交通管制做好交接班工作的可行策略
(一)ADS-B技術
ADS-B技術指的是在雷達無法覆蓋區域能夠提供虛擬雷達服務的技術手段,它能將多個地區ADS-B設備聯網作為雷達網,還可以通過廣播等方式為飛機提供信息服務。另外,ADS-B技術還能為航空器之間提供相互監視的作用,避免飛機相互發生碰撞,利用ADS-B技術建立ADS-B系統可以有效保持與地面設備間的聯系,它還可以推動交通管制業的發展,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廣闊領域的空中資源獲取管制工作中所需信息,加強交通管制工作的管理,為做好交接班工作提供扎實的基礎。
ADS-B技術采用的是地-地、地-空雙向通信模式,它的數據鏈能夠充分維持飛機高密度飛行狀態下的監視任務,全球通用的ADS-B數據鏈S模式電文數據鏈的最大長度是112位,它的1090MHZ數據率能夠讓交通管制工作質量得到提升,因此,我國ADS-B技術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通信數據鏈系統,以處理好兼容問題,為我國交通管制的交接班工作提供優質的技術支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機場被建成,為了強化空中交通管制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應用ADS-B技術,交通管制員利用該技術對空中領域的飛機航線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并加強區域間的信息交流,提高我國航空事業交通管理工作的效率,ADS-B技術實際上是為雷達管制做出補充,在雷達無法涉及領域進行覆蓋管理,從而推動空中交通的有序進行[1]。
(二)雷達管制
雷達需要在能覆蓋雷達的范圍內進行使用,并通過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對外公布雷達涉及區域和限制條件,確保雷達能夠發揮可靠的通信保障與危險告警信息。雷達區域內的流量主要是由空域結構的復雜程度、雷達功能、管制員的能力、雷達工作的穩定性、通信系統的可靠性、雷達系統失效后的備份情況所決定。在管制員布置雷達時,需要考慮航空器航向、航速、雷達限制等來確定雷達間隔,水平最小雷達間隔為9.3KM,如果利用雷達設備定位足夠精準,那么經空中交通管制部門許可,可以將雷達間隔減小至5.6KM,至于實際距離需要綜合考慮后再進行相應布置[2]。
其中對于雷達速度的管制,需要管制員按照要求以空速20Km/h進行調整,并在航空器距離跑道入口8km以內停止調整。在進行雷達移交工作時,管制員在可行狀態下實施雷達服務不間斷處理手段,當使用的二次雷達系統具有明確的標識牌指示符并且已將二次雷達碼交付給受移交管制員時,移交單位無需進行提前協議,當雙方移交管制員不接觸時,可以采用雙向直通電話進行交流,并將雷達管制相關內容全部告知接受移交雷達的管制員,確保交接工作的有效執行,其中交接班工作還需注意的是應對雷達設備進行信息收集,這樣才能讓雷達發揮出自身價值。
(三)程序管制
對于空中交通管制中的程序管制主要指的是用于地面與空中通信的設備,根據一系列事先約定好的協議和已公布的規定對航空器的飛行任務實施管制的方式,它需要機組人員報告航空器具體位置、活動狀態等信息進而發布飛行指令。它與雷達管制有著本質區別,它主要采用垂直間隔、時間間隔等間隔標準;一般情況下程序管制員并不參與調速工作,而是借助控制飛機過點時間的方法來實現調速目的;程序管制獲取航空器位置來源于飛行員報告;飛行員負責領航,航空器需要按照一定標準進入航線飛行,雷達管制相比更為直觀些。在民航管制質量不斷提升的前提下,程序管制逐漸向雷達管制過渡,這就需要雷達管制需要不斷進步才能適應民眾需求。
四、結論
綜上所述,做好空中交通管制交接班工作的確很有必要,這也是確保飛機飛行安全的必要前提。交接班工作雖然在外人看起來很輕松,但實際上關乎著交接班所有成員的整體工作質量,因此,相關部門應重視交接班機組部門,落實交接班工作的細節,配合其他部門都能做好分內工作,讓人們的出行更加舒適可靠。
【參考文獻】
[1]肖琴,羅帆.基于雙中介模型的空中交通管制員薪酬滿意度對安全績效的影響研究[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9,26(02):169-177.
[2]王興隆,高經東,趙末.空中交通管制扇區復雜網絡建模與特性分析[J].中國民航大學學報,2019,37(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