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優 尹曉雪 陳甜
【摘 要】我國老齡化趨于嚴重,社會在建設更加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過程中,目前已經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保基本”的目標,但在老年人口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社會養老保險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作用更加顯得杯水車薪,就整個社會而言,當下的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給付水平沒有達到預期、個人賬戶空賬運作等問題,所以國家不斷鼓勵商業養老保險推出新的養老保險制度來完善更適用于大眾的新型養老模式,以更廣的覆蓋人們對養老保障的需求,彌補現行社會養老各方面的需求。
【關鍵詞】老齡化;養老模式;新型養老模式建議
一、社會背景
1.1人口老齡化
中國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很快,有數據表明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將達到2.5億,2025年將突破3億。蘭州市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為372.96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為47.40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數約占常住人口數的12%。按照國際通常的看法,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而蘭州市達到12%,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養老壓力巨大,
1.2養老現狀分析
現行的養老保障模式也存在許多問題。就目前而言,我國的養老模式以“9073”的格局呈現,也就是90%的老人是居家養老,7%的老人是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是機構養老。但是,因為多年來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和生育觀念的慢慢轉變,我國家庭結構逐步在形成4-2-1的模式,這意味著大多數夫婦要同時供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從蘭州市來看,2015年老年撫養比為14.94%,2016年老年撫養比為16.07%,蘭州市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7.41%。老年撫養比的上升表明了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的老年人比重上升,青年一代的撫養壓力很大。
1.3養老需求現狀
就目前我國整個社會的養老現狀而言,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雖然覆蓋了較為廣泛的基礎老年人群的基本養老需求,但對于人們多樣化的需求上仍舊存在局限性,沒有更加個性化或者普遍優越化的養老服務,所以需要通過提出新型的養老保障模式或者推出創新型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來滿足人們對養老的多樣化需求。
二、蘭州市養老現狀問題
2.1養老機構數量不夠。
根據養老網統計數據顯示,蘭州市目前共有29家能夠給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養老機構,其中城關區5家,七里河區5家,西固區4家,安寧區2家紅古區1家,永登縣1家,榆中縣2家,皋蘭縣4家。數量上,蘭州市的養老機構很明顯不夠滿足蘭州市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2.2養老服務質量較低。
從各養老機構所提供服務的質量來講,蘭州市很缺乏專業的護理人員,目前的很多養老機構中的護理人員大多是業余人員,真正擁有專業護理知識和技能的護理人才卻會因為養老機構的工資待遇和其他因素等又不愿到養老機構服務。
2.3養老服務基礎設施不全。
一般而言,養老服務在提供養老服務時既要有供老年人生活居住的養老環境和提供基本生活服務的基礎設施,也要有能夠使老年人排遣時光、休閑娛樂、滿足老年人社交等的場所及服務,讓老年生活更加輕松愉悅。而蘭州養老機構因為場地選址和資金短缺等的問題,基本上只有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的設施,幾乎沒有供老年人休閑娛樂的設施,同時機構的整個配套設施的建設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2.4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較單一。
蘭州市的養老問題需要從社會保險方面不斷的解決和完善,因為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偏低,所以社會保險養老待遇并未達到民眾期望的水平,但作為社會統籌的強制性保險,繳費水平也不能過高。其次商業養老保險在發展中存在產品單一,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但商業養老保險就其商業性,可以通過促進商業養老保險險種與保障范圍的豐富化使得商業養老保險更好的適應多數民眾的養老需求,有效彌補社會養老保險在老年人口養老問題中的待遇水平較低的問題。
三、結合我國現有新型養老模式給蘭州市建立新型養老模式的建議
3.1將長期護理保險納入社會保險范圍。
目前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發展不是很好,但就其發展趨勢而言,更偏向社會性質的方向,所以對于養老模式探究,長期護理保險應該在將來納入社會保險的范圍,可以將社會保障的范圍擴大,養老水平也會有所提高。
3.2農村社區養老。
農村養老社區建設建議,應該發展以“社會保障主、家庭保障為補充”來提供收入來源的“社區養老”模式來提供照顧看護的一種農村養老模式。僅通過土地為經濟收入支撐整個家庭的延續,這樣程度的家庭養老越來越難滿足養老保障的需求,所以需要通過社會養老保障來彌補。因為考慮蘭州市轄區三縣六區,人口較多,縣區內部的話,農村人口居多,所以建議的養老模式是社區養老來實現。建議就是社區集體化養老,同時子女個人承擔一部分費用的同時給予社會保障支持,結合社會保障體系,給農村老人提供比較適合的養老服務。
3.3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創新。
3.3.1商業養老保險現狀。因為目前城市化居民相較于農村居民擁有更好的社會資源可以享受,基礎設施更加健全和完善,所以對于城市的老年人養老,更需要解決的方向是多樣化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在與農村同樣的集團化養老方面,泰康首先提出的“泰康養老社區”,在養老社區相鄰建康復醫院,以“養老社區+康復醫院”模式,為社區居民及周邊社區提供獨立生活、協助生活、記憶照護、專業護理四個不同的生活服務區域,給客戶提供全面優越的養老服務。泰康提出這樣專業化的養老社區,因收費很高,不能廣泛適用于城市老年人養老。
3.3.2創新商業化的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需要不斷推出新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對于經濟條件比較富足的家庭來講,不僅可以在養老社區的選擇上擁有更優質的服務,還可以選擇更加全面的商業保險來進行保障,比如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來合理避一部分稅款,中國的稅延養老保險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在發展起步的過程中也體現出定價上讓利于民并兼顧商業可持續性的特點。同時還可以推行房地產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基于我國的國情來講,發展房地產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更加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和保障。這樣能夠加大需求者與保險公司之間合作的可能性,更好的增加社會福利。用創新型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支撐新型養老模式,以達到老年人群的多樣化養老需求,這樣就能很大程度完善養老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1]賈若.老齡化進程中的不平等問題[N].中國保險報,2018-10-16(007).
[2]馬潔,劉華.甘肅省商業養老保險的問題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壇,2018(19):25-26.
[3]王松海.當下社會養老保險與商業養老保險的結合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20):94.
[4]周建再.商業養老保險參與中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4.
[5]魏麗瑩.養老產業鏈及其金融服務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8(12):69-71.
[6]龔孟悌,石清華.我國農村新型養老保障研究[J].江蘇商論,2018(10):81-84.